活用“探究与分享”

来源 :教育·综合视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ha30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6年秋季起,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统一使用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教材编排设计与内容做出了较大调整与变更。其中“探究与分享”活动以其鲜明的思想性、探究性、民主性、体验性和参与性的特征,成为新教材的一大亮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探究与分享活动的应用却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活动繁多、缺乏吸引力、教学环节设计缺乏连贯性和创新性等,这些都影响着探究与分享活动对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所发挥的作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道德品质、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为最大限度发挥“探究与分享”活动的作用,必须灵活运用各类活动,在活动的精简、优化、运用三方面做出探索。
  精简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个框题每段正文下面几乎都设有一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如果一节课开展的活动太多,往往会导致师生疲于应付而让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深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学生能力发展,因此必须对活动进行精简。
  活动精简,必须遵循价值性的原则。从内容上,抓住教学关键点,即教学重点和难点,保留能帮助学生理解重点、突破难点的活动,以点带面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设问上,围绕教学主题,聚焦学生所面对的实际问题,选择有探究价值的活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由于把有限时间用于解决学习的重难点,且活动具有一定探究价值,因此,能让学生充分地开展探究与分享活动,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分享精神,提高活动实效。
  优化活动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通常比较喜欢素材有鲜度、问题有梯度的探究活动。如果教材中没有合适的活动,就需要教师对活动进行优化。
  增加活动素材的鲜度 学生对国家、社会或身边刚发生的事总是充满好奇,如果探究与分享活动能从中取材,更能吸引学生关注、引发情感共鸣和思维碰撞。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服务社会》时,适逢2018年12月5日第三十三个国际志愿者日,笔者找来了当地义工开展活动的专题报道,让学生体会、感悟服务社会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实现活动设问的梯度 优化问题设置,使问题具有梯度,可让探究活动具有探究的可行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要实现探究与分享活动设问的梯度化,需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问题难度具有渐进性。一方面,让同一学生获得一个层层推进、分级体验胜利喜悦的过程;另一方面,给不同层次学生有思考、分享、体验成功的机会。二是问题内容具有导向性。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可以设计出若干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分别是“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做(how)”,简称“三个W”。这样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问题的探究与分享,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创新运用
  整合活动内容 每个框题中设置若干个探究与分享活动,大多独立,没有联系,因此,在开展多个探究与分享活动时,容易造成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教学环节连接生硬,教学资源浪费。为提高课堂效率,应该根据探究与分享活动的教学目的,厘清各个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对活动进行优化整合。以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为例,本框共有3个探究与分享活动,案例均涉及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只是在危害程度、违法情节、违法主体、探究问题角度上有所不同,如能选取一个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案例,即可将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等知识渗透在探究与分享活动中。通過重组、合并,实现一例贯穿始终,提高案例利用率,把更多时间留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分享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丰富活动形式 依据内容指向不同,探究与分享活动可分为思维拓展、体验反思、情境讨论、观点辨析和行为导向等类型。教师通常会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为避免单一的活动方式所导致的学生思维呆滞,因此,教师应善于将多种不同教学方式创新性地融入活动中,使课堂活动方式更丰富,课堂气氛更活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优化活动程序 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探究与分享活动有的流于形式,有的乱而无序,学习效果差。究其原因,教师在开展探究与分享活动过程中缺乏程序性指导,导致学生很难做到有序参与,深度学习。开展程序性指导要做到:第一,明确小组分工。如有小组长、记录员、发言者等,组员之间的分工不固定,可轮流交替,实现各尽其责,各显所长,各练其短,实现有序参与。第二,明确活动步骤。一般来说,探究与分享活动步骤为“呈现问题——讨论问题(组内交流)——代表发言(组间交流)——提升总结”。其间,教师观察组内交流,适时指导、鼓励,聆听小组代表发言,指出优点与不足,适时启发和引导,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活动,构建新知,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升华情感。
  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在内容设计上,重体验感悟、讨论深化、践行指导,以精简、优化、创新运用实现对探究与分享活动的灵活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王向荣.人教版《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探究与分享”活动教学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葵城中学)
其他文献
近年来,性质恶劣的校园欺凌事件频繁在网络上曝光,如何制止校园欺凌,已成为社会话题。2016年5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文,要求在全国中小学校针对校园欺凌现象展开8个月的专项治理;2016年11月11日,教育部等国家九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揭示了校园欺凌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杜绝校园暴力应在哪些方面着力。  学校还是净土?  校园欺凌案例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
新年伊始,我国残疾人教育翻开了新的篇章。2017年1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残疾人教育条例(修订草案)》。1994年颁布实施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是我国第一部有关残疾人教育的专项法规,至今已有23年。修订后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在理念上更加体现教育公平,体现权利为本,明确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在教育方针上,明确“保障残疾人义务教育,着重发展残疾人职业教育”,提出“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融
化学奖  在生命数十亿年的发展历程中,进化的作用至关重要。进化是一种伟大的自然力量,科学家则希望在实验室里模仿生命的进化方法,实现生物大分子(主要是蛋白质)的快速进化。这种掌控生物分子进化的方法,被称为定向进化。  美国科学家弗朗西丝·阿诺德、乔治·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格雷戈里·温特,因为在定向进化研究领域的开创性贡献,获得了201 8年诺贝尔化学奖。  酶的定向进化  酶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作为一
冯道生活的五代十国,绝对是乱世凶年,城头变幻大王旗,皇帝更换,如割庄稼。当君不能保国安民,其身价急剧贬值,谁当皇帝,便不再那么重要。固守一家一姓,甚至为之殉葬,虽可称气节,却无补于世道。此刻,死易,生难。仁人志士纷纷一死了之,谁来做事,谁来在连天连年的烽火之中,保一方水土的平安?  冯道不是忠于君,而是忠于事,不是忠于一姓,而是忠于百姓。不论褒扬他的《旧五代史》(薛居正等著),还是贬斥他的《新五代
少年时,埃尔多安曾在伊斯坦布尔街头卖柠檬水和芝麻面包,贴补家用。据说,要是有人想骗他,就会遭到一顿痛揍。老人们说他:“打架从来不会逃。”  这一次,总统埃尔多安同样没有逃。在里拉兑美元今年迄今贬值已逾50%,8月10日更是一天暴跌18%的严峻形势下,他拒不承认其背后的本国政治、经济原因,称这是一场针对土耳其的“政治阴谋”。“这是国家战役,”埃尔多安说,“我们不会输掉经济战。”  追根溯源,实际统治
多少回,我们在素质教育的路上探索寻觅。蓦然回首,我们认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幸福教育,行走在幸福的路上,已成为我们的骄傲。因为我们共有一个虔诚的信仰:让每一名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都有感知幸福、创造幸福的能力,不论现在或将来都可成为一名幸福的人……  ——深圳市龙岗区六约学校校长吴小金  我想  成为一棵青青的小草  吸纳校园清新的空气,  长得坚韧与顽强  我想  变成一粒种子  与我们的学校一起
10.3969/j.issn.1671-489X.2016.11.143  摘 要 高中物理课程新标准要求在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物理实验操作提出质疑,主动探究实验,掌握实验原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教学目的,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高中物理;实验;自主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什么是中等收入群体、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战略意义何在、当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特点和现状以及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政府和社会该怎么做,等等,围绕上述问题,本刊特约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李强教授。  《领导文萃
摘要在教学《碧螺春》时,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调查采访了解有关茶的知识,课上实践焙茶,体会茶文化的魅力,感悟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茶文化。  关键词焙茶;品茶;思茶;探究;实践;感悟    《碧螺春》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第6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作者从茶的名字的由来、采茶、焙茶及品茶4个方面介绍
摘 要 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契机,研究烹调工艺学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内涵、影响和评价。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对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烹调工艺学提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方案,探索解决现实中理论课与实验课脱节的现象,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  关键词 烹调工艺学;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