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害怕共舞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rengbul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一下我们的成长历程,便会发现,我们怕太多的事情,小时候怕黑、怕鬼、怕老猫、怕老鼠;长大了怕老师、怕父母、怕老板、怕死亡;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怕——怕火车、怕雷电,怕意外,怕广场,怕生人……怕这怕那,人为什么要怕这许多东西呢?为什么会怕明明不可怕的东西呢?
  众所周知,生物的一个特性是“趋利避害”,保持一定程度的害怕对我们是有利的,它可以使人保持警惕,对那些会对我们产生不利的情境加强注意,做好准备,以备不测。
  当然,事情总有两面,我也看到很多朋友为自己的担心而担心。他们担心突发的意外会降临,担心自己和家人的安危,等等。同时他们又担心自己的这种担心是不是不正常,因而不能释怀。其实,情绪是可以管理的,对于害怕来说,最好的和它相处的方法是接纳它、感激它,而不是逃避它、排斥它。
  比如过马路时会冒出要发生车祸的念头,非常害怕,那么就对这个害怕说:“感谢你提示我过马路时要注意安全,我已经知道了,我会小心过马路的”,这样做,就会使害怕保持在一个合适的度,既起到提示警告的作用又不至于妨碍我们的正常生活。
  另外一些时候,害怕是一种“演习”。有个案例,当事人整天会想家人死亡的场面,而且很具体,比如父亲得病去世,躺在床上很瘦,脸上的皮肤都陷了下去,然后一家人如何把他推到火葬场,等等。他每次想到这些都很难过,却忍不住要想,原来他很爱他的父亲,想到父亲老了,终有一天会离去,而当这个离去的消息突然到来的时候,他是无法承受的,于是自己不断地演习,是为了使自己能提前经历那悲伤的场景,真到了那时候不至于彻底崩溃。这也可以说是心理上的自我保护。
其他文献
日前,一则有关“网络自杀群体”的消息让世人震惊:一群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因悲观厌世在网上相约自杀,生命真的已经是无可留恋吗,让我们看看这位老人是怎样走出人生阴霾的吧——    没有明天的日子,显然毫无幸福可言,可能还是最糟糕的日子。  我曾在日本碰到一位60多岁的老先生,他告诉我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每年新年的第一天,他都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写新的一年里自己的人生计划,每一年都是洋洋洒洒十几张纸,所以他
新历史主义小说是新时期文坛上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文学现象,是因为寻根小说、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在现实生活和文化历史生活中寻求新的精神资源、价值支点受阻后而转向对历史的
【实例】  我怕“青面虎”  梅子任职于一家外资企业,是老总的行政助理。在别人看来,这是一个美差,只要协助新加坡籍老总处理事务,接接电话递递茶水,便可以背靠大树好乘凉了。但梅子烦的就是那个不苟言笑的老总——称之为“青面虎”。因为他的脸上永远看不出什么时候高兴,什么时候烦闷。  她觉得自己倒霉透了。在家里,做小学教师的父亲对子女要求非常严厉,给她的学习、生活订下了不下二十条的制度,而且不允许她犯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