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处注重物理思想的切入 应用上渗透STEM教学理念

来源 :广东教育·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全国高考新课标试题(物理部分)的谜底也已经揭开,综观三套新课标卷的物理试题,可谓精彩纷呈,看后让人爽心悦目、回味无穷,从简单的物理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到复杂的物理知识在高科技中的体现,从物理概念的简单理解到物理规律在物理事件中的重要应用,使人不得不感叹高考考题独具匠心。与2017年的高考试题相比,物理试题的难度有所降低,没有刻意追求物理思维的深度和数学运算能力的极致,但对考生进行“了解、识记”和“理解”、简单的运算或判断分析、综合分析能力三个层次的能力考查非常突出,同时也注重将物理科学思想作为试题的切入点,在应用上突现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理念在试题中的渗透,物理试题呈现出“细微处注重物理科学思想的切入,应用上巧妙渗透STEM教学理念”的命题思想。以下笔者就试题渗透STEM教学理念谈谈几点看法。
  一、注重物理科学思想的切入,刻意回避偏题怪题
  自全国新课标卷出现以来,普遍印象是物理试题每道题的物理思维要求都非常高,没有简单送分题。但2018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打破这一常规,降低物理思维的深度,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核心思维方法的考查不太在意难度的大小,注重的是物理思想的切入,甚至有意回避偏题怪题,解题过程不需要依靠特殊技巧,只要掌握基本方法,获取正确答案的难度不大。
  【例1】(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Ⅱ卷第14题)(单选)如图1所示,某同学用绳子拉动木箱,使他从静止开始沿粗糙水平路面运动至具有某一速度,木箱获得的动能一定
  A. 小于拉力所做的功
  B. 等于拉力所做的功
  C. 等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D. 大于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分析:本题直接由动能定理切入,只要知道对木箱做功的只有两个力(分别是拉力和摩擦力),其中拉力做正功,摩擦力做负功,就很容易得到正确答案。
  解析:由动能定理知,WF-Wf=Ek-0,得到Ek=WF-Wf  反思:第一,本案例物理科学思想的切入非常直接,不会使考生产生其他与本题解答方法无关的想法;第二,本题没有很复杂的背景,对物体做功的判断比较容易,可以说从发现问题(通过读题寻找需要解答的问题)开始,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正确的物理原理),最后很容易联想到利用物理学中动能定理解决问题,获取正确答案,整个解答过程渗透了物理学科思想的注入;第三,试题的干扰项也比较容易排除,几乎不需要物理思维的深度。
  【例2】(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Ⅲ卷第16题)一电阻接到方波交流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方;若该电阻接到正弦交变电源上,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为Q正。该电阻上电压的峰值为u0,周期为T,如图2所示。则Q方:Q正等于
  A. 1 ∶ B. ∶ 1 C. 1 ∶ 2 D. 2 ∶ 1
  分析:本题直接由交流电的有效值切入,只要利用交流电有效值的定义正确计算出两种电源的有效值大小,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
  解析:由交流电源的波形图知,U方=u0,U正=u0,则Q方=T=T,Q正=T=T,Q方 ∶ Q正=2 ∶ 1
  选项D正确,ABC错。
  反思:第一,物理思想的直接切入在本题中展现无遗;第二,本题中提供的两个交流电源均为最基础最常见的交流电,有可以回避偏题的嫌疑,重要的是考查物理思想。
  【例3】(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Ⅲ卷第14题)(单选)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α粒子轰击铝核 [27][13] Al,产生了第一个人工放射性元素X:α [27][13] Al→n X。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
  A. 15和28 B. 15和30 C. 16和30 D. 17和31
  分析:本题直接由核反应过程中遵循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切入,只要知道α粒子和中子n的电荷数及质量数,可以确定正确答案。
  解析:α粒子是氦的原子核,其电荷数和质量数分别为2和4,中子n的电荷数及质量数分别是0和1,根据核反应过程中两个守恒,可以确定放射性元素X的原子核其电荷数为15,质量数为30,则放射性元素X的原子序数和质量数分别为15和30,选项B正确,ACD错。
  反思:第一,虽然本题中没有直接给出α粒子和中子n的电荷数及质量数,给物理知识的应用设置了一些障碍,但α粒子和中子n均为核物理中常见的基本粒子,考生应该能记住这两个粒子的基本特征;第二,在完成核反应方程时,考生最担心的是不清楚某原子系数对应的原子核,本题在该问题的设置上有意回避了该问题,不要求判断元素X的种类,很明显考查注重的仍然是物理思想。
  二、不夸大技术在物理学中作用,巧妙将技术问题渗透于试题中
  在近几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试卷的物理试题中,出现不少直接将技术展现在考生面前的试题,例如2017年理科综合Ⅰ卷第18题中的扫描隧道显微镜(STM),2017年理科综合Ⅱ卷第21题中的自制简易电动机,2017年理科综合Ⅲ卷第33题中的测量稀薄气体压强的仪器,2016年理科综合Ⅰ卷第23题中的由热敏电阻控制的报警系统等,这些题是学以致用的好题,能很好的反映技术在物理学中重要性,但试题给出的情景太直接,导致很多考生因没有看懂试题而无从下手。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试卷在这方面有所改变,既强调技术的重要性,又没有夸大技术的作用,而是将技术问题巧妙地渗透在物理试题中,使考生在解答问题时体会到技术的作用之余也感受到物理的味道。
  【例4】(2018年理科综合全国Ⅰ卷第14题)(单选)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列车的动能
  A. 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 B. 与它的位移成正比
  C. 与它的速度成正比 D. 与它的动量成正比
  分析:高铁列车在启动阶段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運动特征已经确定,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直接利用不同的物理规律表达列车的动能,判断答案正确与否。
  解析:由v=at,Ek=mv2知,Ek=ma2t2,选项AC错;由F=ma,W=Fx,Ek=W知,Ek=max,选项B正确;由P=mv,Ek=mv2知,Ek=,选项D错。
  反思:第一,高铁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之一,将高铁列车引进高考试题是技术在物理学中应用的很好体现;第二,本题虽然涉及高铁技术,但没有就有关的技术进行探究,而是直接应用物理原理获取正确答案,尽量回避技术问题对解答带来的困惑。
  【案例5】(2018年理科综合Ⅰ卷第20题)2017年,人类第一次直接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根据科学家复原的过程,在两颗中子星合并前约100s时,它们相距约400km,绕二者连线上的某点每秒转动12圈。将两颗中子星都看作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由这些数据、万有引力常量并利用牛顿力学知识,可以估算出这一时刻两颗中子星
  A. 质量之积 B. 质量之和
  C. 速率之和 D. 各自的自转角速度
  分析:在对宇宙的探究中,人类已经能探测到双星的有关运动规律,只要能正确构建双星模型,可以根据有关的物理规律和数学运算得到正确答案。
其他文献
要把事件记叙得具体,人物刻画得形象,描写是关键。如果说情节组成的是骨架,那描写就是血肉。描写,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让平凡生活精彩起来。  描写的方法很多,主要有肖像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景物描写,等等。一篇记叙文,如果能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手法,人物刻画自然生动形象。  在描写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一些体现人物心灵的细节。孙犁《荷花淀》中水生嫂手指的一颤,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就是一个典型
【考纲解读】  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作文部分基础等级里面的第四个要求是“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发展等级里面的第四个要求是“丰富”,即“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由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的这些要求,我们不难看出,作文选材既要精准,又要丰富,突出高考作文选材之“准”。 高考作文选材之“准”首先要做到素材和主旨有契合点,这是前提、基础;其次要做到材料丰富,这是丰满、提升;最后要做到
毕业学校: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  高考成绩:数学143分 语文127分,英语139分,文综248分,省63名 文科总分657分  录取院校:香港中文大学商科  高三时光在日复一日不知疲倦的奋斗中转瞬即逝。回首时才发现这也是我最快乐最充实的一年。十八年来,第一回真正为自己的梦想而拼尽全力,感觉十分微妙。人们常说理想很丰满,其实现实也很丰满。我的备考心得是:一是心态很重要。热爱学习一定会是成绩的正向催
19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就是其中的一位。  1809年的2月,达尔文降生在英国什罗普郡的一个医生家庭,学生时代的他,放弃家庭为他安排的医学和神学学习,选择进行博物学研究。  1831-1836年的五年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的达尔文,被老师亨斯洛推荐参与 “贝格尔号”军舰环球科学考察,跟随船队从英格兰出发,穿越北大西洋到达南美洲;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对高三老师和学生复习备考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高考就是一根“指挥棒”。可见,深入把握高考试题特点,对搞好高三复习备考具有重要意义。  每一年的全国卷高考试题中都有一部分非常基础的试题,2018年这一现象没有改变,甚至有强化基础知识的趋势,下面就以全国Ⅰ卷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对2019届高三复习有所启示。  一、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对基础知识的突出考查  尽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以及教学评价统一在一节课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既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又拓展学生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在探究历史中形成历史认识,这或许成为我们的常态历史课堂。  一、设计教学目标,强化时空叙事  核心素养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首要的是设计教目标。目标要立足学生本位,关注其全面
2017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纵观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卷I,试题体现了“稳中求变、立足基础、突出能力、锐意求新”的特点。本次试卷除了删去《化学与技术》选考模块题目、将之前7 3 3的结构改为了7 3 2的形式外,其它题目的形式与2016年的基本一致。依学生初步反馈的情况,今年的试题有一定难度,入手不易。  一、总体评价  2017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Ⅰ卷坚持“紧扣考纲、源于生活、灵活多变、考查能
苏伊士运河通航以后,红海地区的经济地位和战略意义日益重要,濒临红海的埃塞俄比亚更成为西方列强竞相争夺的对象。在对埃塞俄比亚的瓜分狂潮中, 意大利表现得最为疯狂。  1885年,意大利侵占马萨瓦和贝卢尔之间的沿海地区,而后继续蚕食埃塞俄比亚的内陆领土。1887年,意军在多加利被埃军打败,退回马萨瓦。此后,意大利转变策略,企图通过支持埃塞俄比亚新继位的皇帝孟尼利克二世来实现其侵略意图。1889年5月2
【话题提要】  “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就本质而言,文章是用来抒发情感的,对于记叙文而言,更是如此。无论是质朴的语言文字还是华美的语言文字,其根本仅仅是符号而已,而其内含则是抒情,因此研究记叙文的情感表达是有必要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要想达到真挚动人的效果,必须有真情实感。要做到真情实感,除了要求作者对生活有着深切的情感体验,“以吾口写吾心”,寓情于景、物、人、事、理之外,还要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人类认识物质性质、解释化学变化规律、检验化学理论的基本手段。《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化学实验探究主题的学业要求,主要有:能依据实验目的和假设,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实验方法,能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能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实施实验方法,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能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能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