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三焦点与单焦点IOL植入术后早期视觉质量比较

来源 :国际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you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三焦点与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早期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18-06/2021-01在我院白内障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9例168眼,按照所植入人工晶状体类型分为三焦点组44例61眼与单焦点组75例107眼.对两组患者术后1mo视力(LogMAR)、视觉质量检查以及明、暗适应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检查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焦点组单眼裸眼远视力(UDVA)、裸眼中距离视力(UIVA)、单眼裸眼近视力(UNVA)、最佳矫正远视力(BDVA)、最佳矫正远视下的中距离视力(DIVA)、最佳矫正远视下的近视力(DNVA)均明显优于单焦点组(均P<0.001).三焦点组在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客观散射指数(OSI)和斯特尔比值(SR)方面明显优于单焦点组(均P<0.05);在暗及明适应条件下的18c/d空间频率上,单焦点组对比敏感度明显优于三焦点组(P<0.001).基于VF/QOF量表分析的调查问卷,三焦点组在日常生活感受评分和脱镜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焦点组(P0.05).结论:植入三焦点人工晶状体可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患者提供全方位良好的视力和视觉质量,满足不同条件下的用眼需求.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长链非编码RNA(lncRNA)KCNQ1OT1通过miR-19a-3p/TSHZ3影响高糖(HG)诱导的人视网膜上皮细胞(ARPE-19)增殖、凋亡与氧化应激情况.方法:运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5、15、45、135mmol/L HG刺激的ARPE-19的细胞存活率.将ARPE-19细胞分为NC组、45mmol/L HG组、si-NC+45mmol/L HG组、si-lncRNA KCNQ1OT1+45mmol/L HG组、miR-NC+45mmol/L HG组、miR-19a-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广泛开展及飞秒激光技术在白内障手术领域的逐渐应用,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cataract surgery,FLACS)也逐渐普及,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生的认可和推广.飞秒激光技术具有极高的精确性、自动化程度和可重复性,因此飞秒激光技术十分适合应用于以精密操作为特点的白内障手术,它可以用于白内障手术过程中进行角膜切口和角膜缘松解切口的制作、前囊膜切开,晶状体碎裂等关键操作.FLACS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大大提高手术的可预
弱视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眼部疾病,如未进行及时的矫正与治疗,将对儿童视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或丧失.弱视的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主要集中于中枢学说与外周学说,既往传统观念认为弱视患者眼底无明显器质性改变.近年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技术迅速发展,作为一种便捷、直观的眼科检查手段,其安全无创、非接触性及快速清晰的优点,使OC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弱视患者的视网膜检查,弱视患者眼底结构存在的异常解剖学结构也逐渐被发现,为弱视的外周学说发病机制提供一定佐证和依据,对弱视的检查、
目的:分析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与不联合内界膜(ILM)剥除对特发性黄斑前膜(IMEM)患者脉络膜厚度、视力和视物变形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收集2016-01/2020-01在本院诊治的IMEM患者88例88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观察组44眼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对照组44眼仅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脉络膜厚度、视力和视物变形、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椭圆体区连续性(EZ)及并发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mo时的黄斑中心
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病情进展的监测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评估视神经的结构(眼底照相或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功能(视野)损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业医生的临床经验.人工智能(AI)在眼科的应用提高了我们对青光眼的理解,并能帮助减少处理相关临床任务所需的人力和时间.随着深度学习的到来,出现了许多用于眼科图像分类、分割和增强的工具.尤其最近3a,已经提出了多种适用于青光眼的AI方法,通过对功能和/或结构的分析来帮助诊断青光眼,并且探索了使用AI来监测疾病进展的方法,提高了判断疾病预后的可靠性,给个体化精准医
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眼外伤、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血管性视网膜病变和炎症性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对视功能的危害较大.大量研究已证明PVR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视网膜损伤后血视网膜屏障受损,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受到玻璃体腔内细胞因子的刺激,RPE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
目的:在缺少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眼中,比较后房植入虹膜夹人工晶状体(IOL)与后房睫状沟巩膜缝合固定人工晶状体的疗效.方法:本研究收集缺少囊膜支撑的无晶状体患者70例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35眼行后房植入虹膜夹IOL,B组35眼行后房睫状沟巩膜缝合固定IO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d,1、3、6mo,1a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CD),并且观察两组IOL的稳定性,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随访12~1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伴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79例79眼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伴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54眼,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non-iCRVO)16眼,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iCRVO)9眼],采用3+PRN方案治疗,随访6mo,记录基线、治疗后1d,1、2、3、4、5、6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等变化.结果:三种不同类型RVO治疗后6mo BCV
目的:研究散光矫正型双焦点人工晶状体与双焦点人工晶状体混搭植入术后的双眼视觉质量.方法:横断面研究.纳入2020-01/2021-01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4例108眼,按植入人工晶状体及术前角膜散光不同分为3组,A组21例42眼术前角膜散光均<1.0D,双眼植入双焦点人工晶状体;B组15例30眼术前角膜散光均≥1.0D,双眼植入散光双焦点人工晶状体;C组18例36眼,一眼术前角膜散光0.05).A组术后残余散光显著高于另两组(P=0.012,<0.05).B组和C组双眼远视力优于A组(均P<0.0
目的:观察角膜硬度参数(SP-A1)在不同年龄以及不同严重程度分级圆锥角膜患者中的特征.方法: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18-09/2020-12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诊断为圆锥角膜的患者247例345眼,平均年龄24.51±6.38岁.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20岁组、21~30岁组和≥31岁组.采用Amsler-Krumeich(AK)分级将圆锥角膜严重程度分为AK1、AK2、AK3和AK4.测量患者视力、角膜平坦曲率(K1)、角膜陡峭曲率(K2)、角膜平均曲率(Km)、最薄点角膜厚度(TCT).应用角膜生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