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农村学生作文教学的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难,难作文,遇到作文就心烦。”这一孩子自编的顺口溜折射出的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习作没内容可写的现状。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学会慧眼识资源,匠心独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多种资源,多元开发,为广大农村学生提供自主写作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
  一、 巧借地方,挖掘乡土文化习作资源
  《课标》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农村学校所处之地潜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更贴近乡村学生的生活,是生成作文最优质的资源。
  (一) 去大自然中“采风”
  “一切景语皆情语。”利用本地的山水资源,组织各种活动,让学生深入大自然,与大自然“对话”,不仅能拓展学生习作的空间,而且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意志力等都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锻炼。
  根据我校的地理优势,我们经常把学生带出课堂,走入大自然,观察富有地方特色的人文景观、地方性自然景观。比如:鼓励学生早起写写《乡村的早晨》;金秋十月让学生看看田野、山林、果园的丰收景象,写写《美丽的田野》《摘橘子》;利用春游、登高等机会,让学生写写《青山岜》《游紫阳宫》等等。
  (二) 在民风民俗中“链接”
  浓郁的中国民俗文化情结凸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这种以节日为载体的风俗文化,是综合性学习的开发宝库,蕴藏着宝贵的习作资源。
  (1) 链接传统的节日文化练习写作。传统的生产性节日、宗教性节日、纪念日、年节性节日、庆典性节日实践性强。像我们平桥古镇,在漫长的历史沉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如正月十四元宵节挂灯笼、放烟火,端午节包粽子,重阳节吃重阳糕、饺饼筒等,我们就让学生通过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体味源远流长的民族人文情怀,在热闹喜庆的氛围中捕捉习作素材。
  (2) 链接现代节日文化体验写作。节日文化是一种娱乐文化,我们可以在节日组织朗诵会、辩论会、演讲会等活动,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学习的人文氛围,引领学生在各类节日活动中当主持人、导游员、服务员等,让学生在挑战各种角色的活动中,写出各种体验类的习作。
  (三) 在地方特色中“捕捉”
  平桥镇是全省有名的“筛网之乡”和全国主要的产业用布集散地之一。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大自然旅游用品厂、工业用布厂,了解各种产品的规格、用途等,回到班级组织讨论,学做市场营销员,让学生学写应用文、设计广告词。如,有的学生做广告时写道:筛网滤布的用处很大,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化肥、橡胶、塑料、食品、制药、印染、机械、交通、建筑、冶金、纺织及粮食加工、农业、水产养殖等各行各业。有的学生在介绍滤布时写道:“……滤布的种类也不少,有各种合成纤维(涤纶、维纶、锦纶、丙纶),工业滤布,全棉帆布,针刺呢无纺过滤布,除尘布袋,空气滤料等……”可见,学生通过参观、调查,对本地方的产品已很了解,这样在给学生增加实用知识的基础上,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从小树立起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的信念。
  二、 巧取生活,挖掘社会、家庭中的习作资源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学校是社会的一种形式。所以,一个有远见的教师应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扩大信息接受量,让源头活水滋润学生的习作田园。
  (一) 点击社会上的新题材
  新题材主要是指社会、学校和家庭中的新人新事。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嫦娥飞天等国家的大喜事,地震、水灾等大事件,都是习作的新题材。在写作训练中,教师把道理给学生讲清了,有助于他们留心观察,深入挖掘。如针对2008年抗震救灾这一重大事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听广播,多看电视,了解灾情,以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学习抗震救灾英雄那种誓死战胜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和后方的人们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慷慨精神。交流时就有学生谈了发生在我校、大家亲眼目睹的一件新事:一个一年级的学生在四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就抱着一个用可乐瓶制成的简易储蓄罐,找到班主任老师说要为灾区人民捐款,这题材确实令人感动。通过交流,同学们基本掌握了挖掘新颖题材的方法,而且表现的主题很有时代性,很能突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二) 巧取农村生活中好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农村是一个诱人的地方,有永不枯竭的习作源泉。教师要引领学生回归生活,以唤醒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灵性,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
  (1) 教师应善用农村特有的教育资源,安排学生在家学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体会劳动的苦与甜。当然,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会使学生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饱满”!如《种菜》《割稻子》《捉泥鳅》等等,一篇篇精美的习作从学生的笔端真情流淌而出。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农村、新气象、新风貌,更是学生笔下的新题材。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农村变化,进行细致观察,发现习作素材,只有通过细致观察,学生习作时才能写得具体、逼真。如平桥镇西张村,是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村,村中风景优美,基础设施井然有序,环境的美丽绝不亚于城市,特色经济作物葡萄、提子、吊瓜等远近闻名,以西张村为题材的电影《村官》已在全国各地上映,这些都是学生笔下的素材。笔者在学生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让他们说一说我们新农村的喜人变化,再写一写自己的深切体会,学生写得各有特色。有一学生在《乡村美景》中赞道:“……我的眼前不禁一亮,一番喜人的景象出现在眼前:只见一块块良田纵横交错,良田里,那白色的地方是大棚蔬菜的家;那黄绿色的是长势喜人的麦子;那深绿色的地方,不用说肯定是小竹林了,此刻,说不定有许多的小雷笋从地底下探出头来,张望着农村的美景呢……”
  三、 巧依文本,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处资源
  教材虽然在每个单元中都安排了习作的内容,但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教师还要善于从教材的其他内容中去挖掘习作资源,如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处资源等等。
  语文课程中那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空白处令人遐想,教师要十分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捕捉教材空白结构中的有效练笔点进行课堂练笔,以触动学生的真实思想,使习作教学充满盎然生机。如《梅花魂》这篇课文中有这么一段抒情性的文字:“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何不让学生学一学这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赞一赞身边的物和人?于是,笔者让学生写一写《___赞》的习作,要求他们既写出事物的外形特征,又揭示其内在的品质,同时用上“顽强、境遇、无论……总是……”等词。学生对这项训练很感兴趣,写出的习作精彩纷呈。如一学生在《野草赞》中写道:“……这些野草看上去柔柔软软,普普通通,然而不管是肥沃的土壤,还是贫瘠的沙石滩;无论是温暖湿润的季节,还是干旱、暴雨的恶劣气候,它都顽强地挺直腰身……”学生们读着自己的作品,有滋有味,习作兴趣很高。
  另外,也可关注教材中的图像资源以及捕捉课文后的练习资源等等,来帮助拓宽学生的习作资源。
  总之,教师如果一方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唤醒自己的生活经验积累,让他们的经验再现并主动参与,不仅会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源头活水,还会为学生今后重视生活经验的获得和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东林小学 317200)
其他文献
一、稳定心绪,静心整理(5分钟)    (音乐烘托)小朋友们,一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先轻轻地念一念《整理歌》,然后静静地照着儿歌的要求去做一做。(出示《整理歌》)  小朋友,静下心,  学会整理很重要。  先把桌椅摆摆齐,  再把衣服挂挂好。  合上书本放桌角,  找到本子放书包。  提醒铅笔要回家,  不做粗心马大哈。  1 教师巡视教室四周,发现表扬整理习惯比较好的孩子。  2 请学生对
无论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都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这个阅读总量呢?班级读书会成为目前推广儿童阅读有效的形式之一。  所谓“班级读书会”,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  一、心随“读”动,渐读渐进:班级读书会的推进原则  班级读书会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课外阅读
摘 要:“国培计划”是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开始全面实施的旨在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本调查对2014年73份针对“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培训需求调查”有效问卷所涉及的10个问题进行了数据分析,总结出几点对于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对参与培训的各方面需求以及其对培训的期待,更好地指导今后体育教研员的继续教育。  关键词:体育教研员;培训需求;国培计划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乌鸦喝水》是一篇优秀的经典寓言故事。记得笔者读小学的时候,就学过这篇课文,印象挺深。现在,自己却要以师者的身份来教学生读懂这篇课文,真是别有一番滋味上心头。如何使这篇经典寓言重读出新意,笔者产生了一些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只聪明的乌鸦就地取材,想办法喝到小瓶子里的水的故事。全文内容生动有趣,通俗简洁,适合儿童朗读和讲述。何不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探究、朗读体悟呢?笔者大胆地采用了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成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我们的教学活动正是由瀚若星辰的教学细节汇聚而成的。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指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这些细枝末节,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它看似平常,却蕴涵智慧;看似简单,却孕育深刻。    一、精心预设细节    古人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关注细节来源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来源于教师与文本先期对话的深度与广度。细节的
作为语文教学重要内容之一的词语教学,应该超越单纯让学生理解词义的范畴,成为连接文本、学生和教学的纽带。尤其是一些关键词的教学,更可以成为教师把握阅读教学重要切入点的良好抓手,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一、 扣准多次复现的词,直捣文脉点睛之笔  重复使用一些词语,经常被认为是表达上的匮乏,但有时作者对某个词语的重复使用,却是为了使文本的内涵更加丰满深入。因此,如能把握住这些重复显现的关键词汇,对于明确把
摘 要:当前,专业运动员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成为一线体育教师,已成常态化教育现象。这部分老师有着出众的专业特长,但在现实教学中的表现却差强人意,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学校体育角度出发,为这部分教师出谋划策,提供经验,促其发展。  关键词:运动员;体育教师;成功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3-0054-02  当前,越来越多的专业运动员以及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曾经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语文教材凭借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人文、绵延的情感、深邃的哲思滋润着孩子的心口,但学生因人生阅历、理解能力等较浅,存在着一定的情感体验上的困难。在课堂上适当地进行文本的拓展,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一、了解作者,寻求情感原点    每篇文章的生成都有其特定的背景,作者的生平阅历、所处的环境都会给
[聚焦课堂]    在教师简短的导入后,学生开始自主整理,有的开始整理心情,有的开始整理语文,有的开始整理英语,有的开始整理数学。他们按照整理课学会的整理程序一步一步整理。教室里安静极了,每个人都投入地整理。教师拿着笔记本轻轻地巡视指导。    镜头一:  一位学生边翻作业本边把“初”字写进整理本上的“易错字”这一栏中。老师问,“你为什么要把这个字特别地写进去呢?”学生说:“因为我经常会把‘初’少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六国体育课程的实施建议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各国在课程实施建议方面有如下趋势:各国课程实施注重有效教学,注重因材施教,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等。对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改革的启示是:体育课程实施需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协同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加强学科素养与通用素养的融合,关注残疾学生的需求。  关键词: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特征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