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人才的“贴身管家”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0056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战术路径】

●“管”——健全党管人才领导机制,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永川区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行动计划实施。
  二是强化资金投入。每年整合配套不低于3000万元的人才开发资金,优先保障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重点任务、重要项目的实施。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区教育、科技、人才总投入超过13.73亿元。
  三是健全工作机制。实行工作清单制度。由各牵头单位根据实施方案明确的每一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逐一制订工作方案、开出工作清单、建立工作台账,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重大信息报送制度,组建人才工作通讯员队伍,收集全区科技创新、教育发展和人才工作相关重大信息,跟踪重点任务进展落实情况。
  四是细化督查考核。细化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考核指标13个,坚持每个季度举行重点任务督办会,年终根据各成员单位重点工作推进情况和市对区考核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评定结果纳入各单位年度综合目标考核。
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

  岁末年初,徜徉在永川区街头,不时能听到老百姓议论——当地两家快餐店新推出的“饺子机器人”。
  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不仅因为“饺子机器人”饺子皮削得又快又好,更因为这款机器人是“永川造”。
  随着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战略行动计划在重庆深入推进,智能制造也成了永川产业发展的焦点。
  从“零规划”到百亿产值——永川区机器人产业成就了一个新型产业化的传奇。
  而在成绩背后,永川区创新产业人才管理机制、推动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的努力成效显著。

15分钟如何“搞定”一个百亿级项目


  ——建立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的工作责任机制,通过引进一个专家,带来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从而集聚一个行业,培植一个经济增长点。
  2019年1月的一天,永川区凤凰湖产业园,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
  焊接线两侧,一台台造型如同人类手臂的工业机器人,正在整齐划一地舞动。
  “这是在永川生产的弧焊机器人,可以用于汽车生产中的焊接工作。”研究院工作人员洪舟毅介绍,“在核心部件研发上,这款弧焊机器人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排头兵”,一大批以机器人产业为代表的新项目,正在永川区茁壮成长。
  短时间内,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如今初具规模,永川区是怎么做到的?
  答案很简单:不仅仅是“吸引”,更要围绕具体产业项目管好、用好、服务好人才。
  作为机器人产业的佼佼者,固高科技決定落户永川区。
  作为一家技术研究公司,固高科技由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吴宏、高炳强创立。
  这三位可都是业界“大腕”——李泽湘是全球机器人学会主席,吴宏和高炳强分别是数控专家和微电子专家。
  他们为什么选择永川?
  “园区有家做机床的企业,企业老板的老师正是吴宏。”永川区凤凰湖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陈建国回忆。
  管委会立即将这则消息上报给了区委、区政府,随即引起了相关领导的高度重视。
  这正是永川区梦寐以求的新兴产业项目!
  “起初,这家机床企业的老板还不愿意引荐,后来‘磨’了好久,才‘磨’到了跟吴宏15分钟的见面时间。”陈建国说。
  为了这15分钟,永川做了近两个月功课。为了找到共同语言,除了固高科技的企业文化和产品内容,连吴宏出席了哪些会议、和哪些省份交流的内容,永川区全部收集了相关信息。
  准备就绪之后,时任永川区委副书记、工学博士王志杰率队到固高科技总部。
  这次面谈效果奇好——原本约定的15分钟变成了6个多小时。
  永川区委、区政府招商团队对机器人产业诚恳的态度及专业认识打动了吴宏。
  更重要的是,永川区将园区产业规划发展与专家及其企业的发展协同起来,使“政、产、学、研、资、用”六个方面资源有效结合的机制,让企业看到了发展前景。
  “此前也有不少地方政府找到他们,但因对产业不了解,一般两三分钟就谈不下去了。但吴教授说永川区是个例外。”陈建国回忆道。
  从谈判到签约,固高科技落户永川仅历时5个月,其核心技术团队随即进驻。
  在固高科技的指导下,目前凤凰湖产业园区已经聚集相关企业百余家。永川区机器人产业改变了以往“南有张家港、北有石景山、东有青岛、西有银川”的机器人产业布局,大批专业人才随之成为“永川人”。
  ……
  看到这样的景象,陈建国心里特别高兴。
  每隔一段时间,陈建国都要到区里参会——企业有什么需求,有哪些招商线索,人才有什么诉求,他都会及时反映给区委、区政府。
  据了解,为了抓细抓实人才工作,永川区专门成立了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区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定期听取各相关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固高科技的成功引进,也实现了“引进一个专家,带来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企业,集聚一个行业,培植一个经济增长点”的良性发展态势。
  对于永川区而言,建立这样一个管理人才的工作体系,真正的目的还是在于服务和培养更多人才。

有事儿就找“人才服务专员”


  ——实行人才工作清单制度,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逐一开出工作清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在固高科技工作,就像在学校上学一样。”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二楼,几名年轻员工正对着电脑编写代码。
  在这里上班,员工见到公司董事都会称呼“老师”。
  “这两位员工,是研究院与重庆大学合作培养出来的学生。”洪舟毅说。
  在来到固高之前,洪舟毅在一家外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多年。
  初来乍到,企业招人的问题让这位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总监犯了难:“永川区不在主城区,我们又是新兴产业,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洪舟毅把这个问题告诉了联系固高的“人才服务专员”。
  人才服务专员就是区委人才办要求管委会给园区企业配备的管委会工作人员。他们平时负责定点联系企业,收集园区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由此实现对产业人才的动态管理和服务。
  “不妨尝试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这也是落地永川的企业用人育人的一大亮点。”管委会给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建议:联系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尝试校企联合培养定向人才。
  然而,事情进展并不顺利。
  一开始,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情并不高”:一来企业不在主城区;二来机器人产业在永川区刚刚起步,发展前景还“不明朗”。
  吃了几次闭门羹后,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也有些泄气。
  “不妨由管委会出面试一试。”管委会工作人员同固高团队一道,再次拜访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管委会沟通协调的效果非常明显。
  很快,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就和重庆大学联合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目前,中心已经开办了3期实训班,招收40余名重庆大学在校本科生作为学员。最后一学年的大部分时间,这些学生都在重庆固高科技长江研究院实训。
  实训结束后,部分在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有较好表现的学生,将有机会留在研究院工作。据介绍,已有10余名学生入职该研究院。
  2018年9月,重庆大学还与固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联合成立机器人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中心,进一步加强产学研合作。
  在永川区,定点服务企业和人才,已然成为一种常态。
  时至今日,软通动力运营部经理谢宇豪还记得,自己刚从北京总部调到永川区组建团队时的情况。
  “我最熟悉的当地人,就是咱们的‘项目秘书’。”谢宇豪说,大到为企业引荐大客户,小到帮助员工解决住宿、交通等问题,“项目秘书”都全程参与服务,并得到了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大力支持。
  ……
  目前,针对人才管理工作重点,永川区突出健全工作机制,以工作清单制度为抓手,根据每一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逐一制订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
  全区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各镇街、部门还建立了联系服务专家名单,通过日常联络、定期走访等方式,帮助专家解决困难和问题,为专家当好“后勤部长”。

搭建平台“活”人才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让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真正激发出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
  “你看,这就是软通动力乐业空间孵化的创业团队。”随着软通动力运营经理谢宇豪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2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被一个个格子间挤得满满当当。
  每个格子间,都承载了一个创业梦想。
  创业团队涉及软件开发、电商运营、游戏开发等各个领域。
  而这其中,乐业空间孵化的重庆重剑网络有线公司,最具代表性。
  2016年11月成立的重庆重剑网络有限公司,通过代理网易、搜狐等开发的手游、网游產品,在半年内就实现了500多万元的营收。
  而永川软件园软通动力乐业空间的未来目标,是要在3年内孵化 200个这样的创业团队,创造2亿元以上的年产值。
  “怎么会跨界涉足孵化器?”记者问。
  “这既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同时也借助了园区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的‘东风’。”谢宇豪说。
  据悉,软通动力是国内领先的创新型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商,业务主要涵盖IT服务及BPO(业务流程外包)服务等,主要客户有华为、微软等企业巨头。
  作为一家孵化器,软通动力乐业空间自2016年6月底开业以来,已陆续入驻60多个创业团队,累计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
  “软件园一直把创业孵化作为园区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软件园管委会副主任唐代勇说——
  建成互联网青创营、创新体验中心,累计培育产业人才1万余名;
  引入社会资本成立2000万创业投资基金,整合各级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创业者创业;
  引入软通动力乐业空间孵化器;
  与阿里巴巴电商学院、万学教育等孵化企业达成合作协议。
  ……
  软件园通过搭建平台“活”人才,全力搭建与产业发展和业态相匹配的高水平创新创业平台,让人才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第一动力”。
  “每年整合配套不低于3000万元的人才开发资金,优先保障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重点任务、重要项目的实施。”永川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资金投入的力度。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区教育、科技、人才总投入超过13.73亿元。
其他文献
春意盎然,巴渝大地满眼新绿。  4月15日,重庆两江新区、四川天府新区两大国家级新区携手在渝召开“江天一色、英才荟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紧缺人才招聘会。  70余家重点企事业单位,近500个工作岗位,1300多份录用通知……各种优渥的条件吸引着各地人才汇聚于此。  其实,像两江新区和天府新区一样,川渝两地通过联合引才活动广纳天下英才,激发两地经济活力,共促高质量发展的故事早已屡见不鲜。  去年初,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三农”工作处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转折期。在这个转折期里,深化农村改革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可以说,农村干部和广大群众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拓荒牛”。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作出一个大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常听到一些地方的领导说:我们打造了某某品牌,该品牌被主流媒体多次宣传报道。  然而,据笔者所知,一些地方所“打造”的品牌,“创作”成分过重,实效并不怎么样,推广的价值也不大。  其实,真正管用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是靠扎扎实实干出来的,不是“打造”出来的,更不是“创作”出来的。比如,浙江的“枫桥经验”,就是经过多年踏踏实实干出来,成为一个在全国推广的社会治理真品牌。  任何一个有效
“震撼,太震撼了!”国庆庆典结束后的几天时间里,我都沉浸在现场观礼的震撼和兴奋中,国庆文艺晚会、阅兵式、联欢晚会……一幕幕催人奋进的场景历历在目,激动的心情至今仍难以平复。  9月初接到观礼通知时,我还有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也是从那时起,我内心就一直默默期待着国庆的到来。当我搭乘飞机启程前往北京时,兴奋、幸福的感觉开始在心里流淌。  国庆节当天,我早上5点就起床准备,6点多乘车出发,上车后拿到了请
2020年7月10日,垫江县“千人联千企”专项行动正式启动。当天,1019家企业收到了联系服务干部发送的“联系服务卡”。  这张小小的“联系服务卡”正是此次专项行动核心内容的一大体现:一名领导干部联系一家企业,“一对一”将政策与服务送上门,进一步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针对企业在复工复产、达能达效中出现的实际困难,今年以来,垫江县积极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方位、多层次给予企业支持与帮助,全力
8月27日早上9点,涪陵区青羊镇吴家村55岁的村民杨仁淑站在自家院坝里,朝村道的那一头张望,等待那个熟悉的身影,也等候那一声熟悉的招呼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路的那头始终安静,杨仁淑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8月26日,涪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驻青羊镇吴家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胡华平在村里与村民商议产业发展时,突发疾病,晕倒在现场,经抢救无效去世。58岁的生命定格在扶贫路上,永远地离开了他呵护了3年的地方
李勇最近很忙。  10月26日一大早,作为永川区委组织部人才和干部教育科科长的他一到单位,便一头扎进“柔性引才”政策的拟定之中。  10点,李勇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重庆云谷·永川大数据产业园。这天,重庆·中关村智酷人才创新实践中心将在这里揭牌。  作为前期方案参与者,该项目的顺利揭牌让李勇倍感欣慰,因为这意味着永川在大数据人才培养方面将进一步提档升级。  “越来越多的人才汇聚永川!” 李勇很兴奋,“去
围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重庆市委、市政府推动“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把主城都市区内的“21 3”个单元“融”在一起抱团发展,有利于形成区域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有利于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与成都“强强联合”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綦江作为一区一域,将不断增强战略意识、责任意识,珍惜机遇、抢抓机遇,主动登台唱响主题歌、唱好大合唱,全力打造“一点三区一地”,即打
检测环境的仪器、手机中的芯片、山上的风能发电机……经济社会运行的方方面面,都蕴含着科技的力量。  在市场宏观运行的大背景下,革新技术、降低成本、优化服务、生产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观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实现科技创新,就离不开更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市场主体。重庆要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需壮大科创企业。  培育主体  在位于永川区凤凰湖工业园的重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人才?这是关于人才论述的逻辑起点。  《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才”一词的解释是:“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至于如何把握德才兼备和某种特长,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在我们的头脑中仿佛很清晰,但细究起来,又很难经得起推敲。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