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特殊四维左对称代数上的RotaBaxter算子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shen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RotaBaxter算子的产生源于对某一类分析和组合问题的研究,后来被广泛用于数学和数学物理的许多领域。本文对一类四维复的幂零左对称代数上的RotaBaxter算子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这类代数上的所有权为零的RotaBaxter算子,并以这些算子为基础构造出一系列的左对称代数结构。
  关键词:RotaBaxter算子;左对称代数;李代数
  中图分类号:0152  文献标识码:A
  RotaBaxter Operators on a Four Dimensional Leftsymmetric Algebra
  Ding Mengfei Hou Dongping Li Liming
  College of Mathematic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YunnanKunming 650500
  Abstract:RotaBaxter algebras were introduced to solve some analytic and combinatorial problems and have appeared in many fields in mathematics and mathematical physics.In this paper,we give all RotaBaxter operators of weight zero on a four dimensional leftsymmetric algebra.Moreover,interesting leftsymmetric algebra series are obtained from the RotaBaxter operators.
  Keywords:RotaBaxter operators;Leftsymmetric algebras;Lie algebras
  
  1 緒论
  RotaBaxter算子最早是由G.Baxter在解决一个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提出来的[1]。此后,很快被应用到其他数学领域,如组合数学[23],标准shuffle关系的一种推广[4]。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主要研究结合代数上的RotaBaxter算子,即RotaBaxter代数。随着研究的深入,RotaBaxter算子很快被推广到其他代数体系上,如李代数,左对称代数[5]。李代数上的权为0的RotaBaxter算子恰好给出经典YangBaxter方程的变形的算子形式[5]。
  左对称代数(也称为预李代数),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非结合代数。左对称代数与很多数学学科和数学物理的许多领域都有密切的关系,如仿射流形[6]、李群上的仿射结构[7]、李代数[8]、经典和量子的YangBaxter方程[910]、量子场论[11]等。文献[12]中,给出所有复数域上的2维左对称代数和部分3维的左对称代数上的权为0的RotaBaxter算子。然而,对于更高维数的左对称代数上的RotaBaxter算子,还知之甚少。
  在文献[13]中,给出了四维伪黎曼左对称代数的分类,本文其中一类4维非对称无平移的幂零左对称代数A0,设e1,e2,e3,e4为它的一组基,则:
  A0=0000000000000e10-e3
  其中矩阵的i,j元为ei与ej的乘积。
  本篇论文中,我们主要给出四维复左对称代数A0上的所有权为0的RotaBaxter算子。并且以这些得到的RotaBaxter算子为基础,构造出一系列左对称代数结构。
  2 基本概念
  定义2.1 设g是数域F上的一个线性空间,在g中定义双线性乘法:(x,y)→[x,y],满足等式:
  [x,y]=-[y,x](2.1)
  [[x,y],z]+[[y,z],x]+[[z,x],y]=0(2.2)
  其中x,y,z∈g,则称g是一个李代数。
  定义2.2 设A是数域F上的一个线性空间,在A中定义双线性乘法:
  (x,y)→x·y
  满足等式:
  (x,y,z)=(y,x,z),x,y,z∈A(2.3)
  其中(x,y,z)=(x·y)·z-x·(y·z),也称为结合子,则称A是一个左对称代数或预李代数。此时,定义李括号:
  [x,y]=xy-yx,x,y∈A(2.4)   则(A,[,])是一个李代数,称为左对称代数A的邻接李代数,记为G(A)。
  定义2.3 设A是复数域上的一个左对称代数,称线性变换R:A→A为A上的一个权为零的RotaBaxter算子,如果R满足:
  R(x)R(y)=R(R(x)y+xR(y)),x,y∈A(2.5)
  性质2.4 设e1,e2,…,en是复数域上的左对称代数A的一组基,eiej=∑nk=1ckijek,1n。设R是A上的线性变换,则R是A上的一个权为零的RotaBaxter算子当且仅当rij,1ncmklrikrjl-clkjrikrlm-ckilrjlrkm=0,1
  ncmklrikrjl-clkjrikrlm-ckilrjlrkmem
  結合定义2.3,知道结论成立。注意:此时我们也记R=(rij)。
  3 四维左对称代数A0上的RotaBaxter算子
  命题3.1 四维复左对称代数A0上的线性变换R,其中:
  R(ei)=∑4j=1rijej,1
  4(3.1)
  则R是A0上的一个权为0的RotaBaxter算子当且仅当rij,1
  n满足以下方程:
  r12=r14=r34(3.2)
  r24r22-r24r11=0(3.3)
  r224+r24r13=0(3.4)
  r24r32=0(3.5)
  r24r42+r24r31=0(3.6)
  r24r44-r24r33=0(3.7)
  (r44+r22)r11-r24r31-r44r22=0(3.8)
  (r44+r22)r13-r24r33+r44r24=0(3.9)
  r44r32-r32r11=0(3.10)
  r32r13=0(3.11)
  r42r11-2r44r31-r44r42=0(3.12)
  r44r32=0(3.13)
  r244+r42r13-2r44r33=0(3.14)
  证明 由性质2.4知:
  (1)R(e1)R(e1)-R(R(e1)e1+e1R(e1))=r14r12e1-r214e3=0,可得r14=0
  (2)R(e3)R(e3)-R(R(e3)e3+e3R(e3))=r34r32e1-r234e3=0,可得r34=0
  (3)R(e4)R(e1)-R(R(e4)e1+e4R(e1))=(r12r11-r14r31-r44r12)e1-(r212-r14r32)e2+(r44r14+r12r13-r14r33)e3+(r12r14-r14r34)e4
  =0,联立r14=0可得r12=0
  (4)R(e2)R(e2)-R(R(e2)e2+e2R(e2))=(r24r22-r24r11)e1-r24r12e2-(r224+r24r13)e3-r24r14e4=0,联立r12=r14=0
  可得r24r22-r24r11=0r224+r24r13=0
  如此,我们证明了方程(3.2),(3.3),(3.4)成立,同理也可以证明其余方程成立。   定理3.2 四维复左对称代数A0上的权为0的RotaBaxter算子R,R(ei)=∑4j=1rijej,1
  4,記为R=(rij),有如下几类:
  R1=r110r130r21r11r23-r13-r211r130-r110r41r211r13r43-r11(r13≠0)
  R2=0000r21r22r230r31r32r330r41r42r430(r32≠0)
  R3=r110r130r210r230r310r330r410r430(r13≠0)
  R4=r11000r21r22r230r310r330r41r42r432r33(r44+r22)r11-r44r22=0r42r11-2r44r31-r44r42=0r33≠0
  R5=r11000r210r230r310r330r410r430(r11≠0)
  R6=0000r21r22r230r310r330r41r42r430
  证明:
  (1)当r24≠0时,联立方程(3.2)—(3.14)可得:
  r12=r14=r32=r34=0(3.15)
  r11=r22(3.16)
  r13=-r24(3.17)
  r31=-r42(3.18)
  r33=r44(3.19)
  r222+r24r42=0(3.20)
  r24(r11+r33)=0(3.21)
  由(3.20)得r42=r211r13;
  由(3.21)得r11=-r33。
  解得R1。
  (2)当r24=0时,联立方程(3.2)-(3.14)可得:
  r12=r14=r34=0(3.22)
  (r44+r22)r11-r44r22=0(3.23)
  (r44+r22)r13=0(3.24)
  (r44-r11)r32=0(3.25)
  r32r13=0(3.26)
  r42r11-2r44r31-r44r42=0(3.27)
  r44r32=0(3.28)
  r244+r42r13-2r44r33=0(3.29)
  ①若r24=0,r32≠0则r12=r14=r34=r13=r11=r44=0,解得R2。
  ②当r24=r32=0,r13≠0,解得R3。
  ③当r24=r32=r13=0,r44≠0,解得R4。
  ④同理当r24=r32=r13=r44=0,解得R5和R6。定理得证。
  4 由四维左对称代数A0上的RotaBaxter算子构造左对称代数链
  性质4.1设A,·是一个左对称代数,R是A,·的一个RotaBaxter算子,在线性空间A上定义以下乘法:
  x*y=[R(x),y]=R(x)·y-y·R(x),x,y∈A(4.1)
  则(A,*)也是一个左对称代数,且R也是(A,·)上的一个RotaBaxter算子。
  我们称左对称代数(A,*)为左对称代数(A,·)的与RotaBaxter算子R相关的第一重代数。由性质4.1可知,从左对称代数(A,·)和(A,·)的一个RotaBaxter算子R出发,我们可以在线性空间A上定义一个左对称代数的系列(A,R,*k)(k1),其中:   x*1y=R(x)·y-y·R(x)(4.2)
  x*k+1y=R(x)*ky-y*kR(x),x,y∈A(4.3)
  稱(A,R,*k)为(A,·)的第k重代数。
  性质4.2[12] 设(A,·)是一个左对称代数,R是(A,·)上的一个RotaBaxter算子,(A,R,*k)为(A,·)的第k重代数,则:
  x*k+1y=∑kl=0Clk[Rk+1-l(x),Rl(y)]=∑kl=0Rk+1-l(x)·Rk(y)-Rk(y)·Rk+1-l(x),x,y∈A(4.4)
  [x,y]k=∑kl=0Clk[Rk-l(x),Rl(y)]=∑kl=0clkRk-l(x)·Rk(y)-Rk(y)·Rk-l(x),x,y∈A(4.5)
  定理4.3 左对称代数A0上和它的RotaBaxter算子出发,得到的左对称代数系列有如下:
  (1)(A0,R1,*1)=00000-r13e10-r11e100000-r11e10-r211r13e1(r13≠0),(A0,R1,*k)k2为零代数。
  (2)(A0,R2,*1)=0000000-r22e1000-r32e1000-r42e1(r32≠0)
  (A0,R2,*2)=0000000-(r222+r23r32)e1000-(r22r32+r32r33)e1000-(r22r42+r32r43)e1(r32≠0)
  (A0,R2,*3)=0000000-(r322+2r22r23r32+r23r32r33)e1000-(r222r32+r22r32r33+r23r232+r32r233)e1000-(r222r42+r22r32r43+r23r32r42+r32r33r43)e1(r32≠0)
  (3)(A0,R3,*k)k1为零代数。
  (4)(A0,R4,*1)=0000000-r22e1000002r33e10-r42e1,(A0,R4,*k+1)k1=0000000f(r22,r33)e100000gr22,r33e10h(r22,r33,r42)e1
  其中,f(r22,r33)=-r22∑kl=0clkrl22(2r33)k-l,k1,g(r22,r33)=2r33∑kl=0clkrl22(2r33)k-l,k1,h(r22,r33,r42)=-r42∑kl=0clkrl22(2r33)k-l,k1,(r33≠0)。
  (5)(A0,R5,*k)k1为零代数。
  (6)(A0,R6,*k)k1=0000000-r22ke10000000-r22r42k-1e1
  证明 我们不妨证明第六种情形,令R=R6,则有:
  R(e1)=0
  R(e2)=r21e1+r22e2+r23e3
  R(e3)=r31e1+r33e3
  R(e4)=r41e1+r42e2+r43e3
  由性质4.2可以得到:
  e2*1e4=-r22e1,e4*1e4=-r42e1
  其余:
  ei*ej=0
  所以(A0,R6,*1)成立。
  假设(A0,R6,*k-1)成立,
  e2*ke4=R(e2)*k-1e4-e4*k-1R(e2)
  =-r22ke1,e4*ke4
  =-r22r42k-1e1
  结论(6)成立。同理,可以证明其他情形的结论。
  参考文献:
  [1]Baxter G,An analytic problem whose solution follows from a simple algebraic identity,Pacific J.Math.10(1960):731742.
其他文献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的新工科建设,面临着许多新任务,而数学是工科的基础,数学分析是现代数学的基础。在新工科背景下,如何使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更好地适应时代背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分析数学分析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对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索,提出了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理念、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建设等措施,为数学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新工科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各高校教育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混合式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越来越多高校逐渐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与学改革创新,推进教学方式方法变革。本文从依托在线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性入手,就如何构建《创新创业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旨在真正实现线上学习与线下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为提高单片机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应用开发单片机的实践能力,本文结合“新工科”大背景,对单片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的改革进行探索,组织和开展线上学习+线下仿真、虚实结合,项目设计、课赛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将互联网教学资源引入教学中,并结合KeilμVision开发平台和Protues虚拟仿真平台辅助教学,采用兴趣与项目相结合完成教学内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学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进而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加了,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步提升学生对单片机
本文对利用智能手机搭载的不同传感器和应用软件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探讨。利用智能手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主要有单摆法、焦利称法和多普勒效应法等,文中综合介绍了几种方法的实验原理及研究现状,为以后改进重力加速度的测量方法及将智能手机引入物理实验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
摘要:2020年以来,诸多线下教育机构转移至线上。基于教育和科技体系的不断完善,线上教育前景广阔。结合中学生群体对于前辈学习经验的需求与供给不匹配的现状,基于OBE理论,笔者创新性地提出由优质学生导师主导讲解,学生用户择优入选导师梯队的线上教育闭环培养模式。文章根据该模式设计,围绕其应用方法、应用场景、应用优势和市场前景展开论述,以期为中学线上教育模式提供参考,开拓新的中学教育方式。  关键词:教
摘要:我国的科技情报事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变化,科技情报逐渐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领域。随着全球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2015年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科技创新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情报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支持逐渐显现。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部分企业科技情报现状,科技情报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以及企业利用科技情报开展技术创新的措施等,希望为“互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肾衰竭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9年2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立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中药真武汤临证加减治疗的患者38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未接受中药真武汤临证加减治疗的38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睡眠质量以及疾病相关临床症状的变化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肾功能指标肌酐水平相比对照组降低,肌酐清除率、残余肾功能以及日均尿量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治疗后两组PSQI问卷各维度评分以及中医症
摘要:面向新工科,力学类课程教学改革重在对学生力学思维的培养。从专业层面优化力学类课程体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对力学思维有层次递进式的培养:力学思维养成→力学思维提升→力学思维深化;从课程层面以三段式教学为主,辅以课程思政进课堂、项目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注重思维教学;对应完善了教学评价方法,实现了多样化考核环节及多元化教学评价方案。  关键词:新工科;力学思维培养;思维教学;教学评价
摘要: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能够分析基本液压回路的能力。如何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标,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文中以教学目标为评价指标,从评学、评教两条路线出发,通过云课堂数据采集、任务完成度、问卷调查多种,从学生、教师、教学团队三个角度完成前课、课中、课后整体课程评价;实现全过程、全员参与评价,使得评学结果更为合理,同时促进教师教学效
摘要:产出导向教育理念是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Python公共课是高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类入门课程。基于产出导向理念,按照“反向”设计思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细化的毕业要求,确定Python公共课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实践,最后从教学实践中分析改革成效。  关键词:产出导向教育;新工科建设;课程改革;过程考核    Python程序设计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零起点、快速入门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