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痴”40多年的收藏情缘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an87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志强,中国铁道出版社印刷厂一位憨厚直爽的普通工人,可是他的爱好却很不一般。刚见到记者时似乎还有点紧张,但一提到他那不一般的爱好,不用记者多问,他就操着一口地道的北京话,像打机关枪似的将他的收藏史、收藏观和盘托出。他的痴好就是收藏中国旅游交通地图,而且这一藏就是40多年。
  用6毛零花钱买了第一张地图
  李志强从小就爱听广播新闻,每当出现一个陌生的地名,他就会去地图上查找。那时他的父亲在部队工作,部队里有个图书馆,其中很多书是老革命家写的回忆录,他也总爱在地图上查找战争的发生地,久而久之便养成爱看地图的习惯。
  1968年,刚11岁的他开始用自己的零花钱买地图。第一次,他用6毛零花钱买了一本封面中央印有红色的天安门、底色全白、16开大的北京地图。如今,这张地图在北京的潘家园旧货市场偶尔也能见得到,但价钱已上升了好几十倍。这本地图他一直看了近10年,图册被“看”得三面起了毛边,封面粘了好几处。在这张图上,还有他用铅笔画的新建铁路线和行政区的变化。
  “上地理课时,我就带上这张图,没事就看。”李志强说,“有一次地理考试,老师给了我100分,但是当时我有一道问答题与书上原文有点出入,不全。我平时就不爱背书上的死条条,就凭地图和老师上课的讲解。”他问老师为什么会给他满分,老师的回答是:“因为你平常学得太好了。”正是老师的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不断收藏、阅读、使用、研究地图,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长期买地图,李志强有了不少窍门。“有的地图出版时间新,但内容不一定新,价高;有些时间旧了点,价低,但内容全,所以在购买时可以跟对方砍价。”
  每一件藏品都爱不释手
  我们问李志强哪件藏品最珍爱,“每一件我都喜爱。”他说。他对每一件藏品都爱不释手,每件藏品都像他的孩子一样。
  李志强收藏最久远的是两本国民党统一全国后(1928年)出版的地图,当时的首都还是南京,一本是中国地图册,一本是世界地图册,均为64开。“1970年,我家搬到了郑州,我就在那儿上学。有一回晚上,没事我去同学家串门,无意看到他家床上放着两本地图册,很老了,纸都黄了。我拿起来一看,太有价值了。我就琢磨是跟人家要呢,还是怎么着。想了半天。”那时李志强上小学6年级,谈起儿时他似乎回到了童年。“后来我跟大人说,‘叔叔,这个地图借我回家看看吧。’这摆明着是要啊。不过那时小孩喜欢鞭炮、小人书,哪有说喜欢地图的。大人直接说:‘拿走吧。’我心里乐开了花。”
  收藏地图,对李志强来说不仅是智力上的投资,也是生活中的极大乐趣。1997年8月,他利用休假的机会,西行万里买地图。15天先后到了山西、陕西、甘肃、新疆、河南及河北等地十几个市县,行程1.5万余里,买到各地地图20多张。他到的第一站是山西祁县和平遥。“我和同事背着大旅行包,在祁县冒着雨转了半天,身上全湿了,特别失望的是地图没买着,第一站计划就要落空。但在平遥的候车室里,我眼睛一亮,看到一张‘晋中经贸旅游交通图’。真是太好了,这张图包括晋中地区的十几个县市,没白来。”
  李志强晚上坐车,白天采购,一天跑三个市也已司空见惯。中途转车往往没座,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每到一处他大都要靠两条腿来回转,一天下来自然筋疲力尽,但是买地图的欲望丝毫不减。
  后来,李志强从兰州坐了近40个小时的火车,终于到达此次西行的最后一站乌鲁木齐。在那里停留两天后,准备乘车返回。临行前,在一家旅行社办公室的墙上,他发现了好几张新疆各地的旅游交通图。“这时我也顾不上客气,张嘴就要,一位导游小姐说,这也是别人送的,不能动,但可以再找找。她在一堆资料中翻了翻,终于给我找出一张喀什市旅游交通图。我真高兴,跟得到宝贝一样。”喀什离乌鲁木齐有1400多公里,坐汽车还要三天,不用去就得到了,能不宝贵吗?这张地图也成为李志强收藏中距北京最远的一张。除他亲自去各地搜集外,李志强还到处联系,请铁路、公路的乘务员、服务员和出差的同志为他从外地代购旅游地图。有关他的报道出来后,好些不认识他的人还给他写信寄地图。
  揣着地图考察古城墙
  目前,李志强已收藏了各省市(包括港、澳、台)300多个地区近2000张地图。他给我们拿出全套《中国历史地理图集》《简明中国历史地理图集》,还有古代地图复制品,最多的还是一袋袋的旅游交通图,在袋子上标有省名、区名,保存得有条不紊。
  李志强说:“收藏,是文化而不是经营,不是投资办企业。如果收藏是为了发财,那不过是商人、倒买倒卖者,连普通收藏者都称不上。不排除藏品的经济价值,但这不是一个真正收藏者所追求的。”他认为地图能使人增长知识、提高素质。
  查看和考究地图上的古城、古城墙也是李志强的一大兴趣,他与我国著名的建筑大师、文物保护专家张开济老先生和侯仁之老先生成了“忘年交”。生长在北京的李志强,对古城墙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我从小生长在古城墙下,每当上学从那里经过时,幼小的心灵总有一种自豪感——北京,名副其实的古都。”
  19岁那年,李志强再回北京时,发现上小学时总要经过的西直门附近的古城墙没了,他一个人站在光秃秃的旧址上哭了。过了几年,李志强听到张开济、侯仁之先生开了个保护古都北京的专家会。李志强给他们写了信,谈到自己关于保护古城墙的观点,并请教两位专家。侯老先生的学生、北大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的韩茂莉老师代表侯老给他回信说:“我们看了你的信后,都很感激,在当前商品大潮的冲击下,你能关心古城的保护问题,真属不易,尤其是对北京城墙的看法与许多专家是一致的。早在建国初期,著名古建学家梁思成先生及侯先生等学者都力争保留古城原貌。看到你的来信又唤起我们对古城的遗憾。”信里最后说:“你的来信,对我们从事教学、研究也是个鼓励。”两位老先生鼓励他沿着收藏地图、学习历史地理的道路走下去,他还参加了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
  李志强怀揣着地图,亲自去考察了西安、平遥、兴城等地的古城墙。“我背着大包袱,一站一站下车,在西安转了一圈,从南到北。西安人很自豪,说到中国没到西安等于没到中国,就因为西安有保存较好的古城墙啊。”   生活在地球上应该看地图
  收藏中,李志强一再强调地图的实用性和现实性。“有人花大价钱收藏古老的东西,但地图这东西不见得花许多钱去买。比如历史地图一定要有,过去的历史地理也一定要了解,但不见得非要原版的,因为原版的地图烂得掉渣,拿也拿不起来了,看也看不清了,有什么用啊?真要学东西,长知识,买现代出版的历史地图就挺好。”
  李志强办过多次地图展览。1997年配合香港回归和中国旅游年活动,北京东方收藏家协会和北京文博交流馆联合举办了“李志强收藏全国旅游交通地图展览”,社会反响很好。
  “实学之重,首在通晓舆图,尤在通晓本国之舆图。”李志强引用孙中山先生说过的一句话,强调地图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按他自己的说法,一天不看地图就没法活了,却也不夸张,这也使他出门很有自信。当年,李志强碰到几个大学生,要从北京坐火车到康西草原玩。而在旅游季节,铁路常常增加车次,时刻表就会发生变动。这几个学生到了位于西直门的北京北站,火车已经出发了,没赶上。后来得知当天南站还有前往目的地的火车,几个人连忙往南站跑,没计算好时间,又错过了。有人告诉他们,晚上北京站也有火车,他们又忙不迭去了北京站。一天跑了三个车站也没离开北京。李志强说:“后来我告诉他们,在西直门的时候,没赶上火车不要紧,赶快坐汽车到沙河,等那儿的火车,绝对能赶上。不是学地理才看地图,生活在地球上就应该看地图,不然出门寸步难行。光讲祖国在我心中不行,祖国是什么样都不知道可不行。”
  总把地图带在身边的李志强,对地名很敏感,一提起来,与地名相关的资料就会在他的脑海中有反应。地图上不准确的地方,他能挑出一大堆,并加以指正。他还告诉我们,地图小之对自己有益,大之为社会服务,这才是收藏地图更高的境界。浙江省一位地图收藏者为家乡山区设计了一条公路,结果被选中,这是收藏价值的真正体现。
  “最近,在北京一些地铁口和旅游景点,我发现不少唯利是图的小贩竟然向来往行人兜售粗制滥造、错误百出的旅游地图和中国地图,某些非法企业‘出炉’的地图产品中擅自变更国界线、漏绘国家领土、把地区当‘国家’,造成很坏的影响。”对此,“地图痴”李志强呼吁,“地图产品绝不是随意创作的作品,而是具有深刻政治内涵的载体,有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加紧清理整顿地图市场。”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
其他文献
汤显祖作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戏曲家和文化家,被称之为东方的莎士比亚,其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性和情感的赞扬,同时也充满了对传统封建礼教禁锢的不满,对于我国的人文启蒙产生了一
期刊
近年来,在小学课程标准改革的发展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小学基础教育不断进行了一定的改革,目的在于通过改革教学的新理念,促使义务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义务教育水平。小学低段数
好友说:“小学生太傻,高中生太忧愁,大学生太世故太圆滑,只有我们初中生才是真真纯纯、充满青春活力的好学生呢!”我说:“初二太平淡,初三又太苦,只有我们初一,才是真真纯纯
最近,我感觉人们都变得越来越忙.rn身边的人总是抱怨,觉得好像自己一直在工作,很少有自己休闲的时候.也有粉丝来后台留言,说:“父母总催我找对象,但我平时那么多工作,哪有时
期刊
本报告基于2012年新闻出版统计年报数据.报告的基础数据采集的时段为2012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rn一、综述rn2012年,新闻出版业按照中央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加快发展,
真正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本真的,是文本、教师、学生间的一种发乎心的对话,这种对话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信任关系的基础之上.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关注的几种
山东8岁男孩孔伟泰连续高烧了8年,8年来小伟泰一家跑遍了山东省内大小医院,却只能依靠退烧药和消炎针来治疗、控制病情。山东省立医院称其患的是无痛无汗症,目前全球仅数10例
朗朗很喜欢朗爸.还在朗妈肚子里的时候,朗朗就很喜欢听爸爸说话了,出生后更“过分”:第一个笑脸给了朗爸,首先会叫的也是爸爸,就连现在最爱唱的儿歌还是跟爸爸相关的《爸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