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y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是为了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语言文字的训练。《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多读的好处。阅读能让学生在品词酌字中获得知识,提升语文阅读能力,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巧读呢?下面本人就这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课堂朗读多样化,以激发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在低年级教学中分角色朗读能升华课堂气氛。如教学寓言故事《狐假虎威》一课时,我让学生们带上头饰,在朗读中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代表的小动物的语气来朗读,自由地将内心对小动物或喜爱,或惊奇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表演式朗读也是低年级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还比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在学生表演式朗读时,用连续的动作“窜”“扑”“楞”“蒙”“大摇大摆”“撒”等把狐假虎威的过程描写得非常具体。在朗读中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在快乐阅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言文字表达的精彩点往往在个别重点词上表现出来,在重点处做足文章,老师如果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复的、多形式的读,来感悟,有的放矢地引导自悟,摒弃了繁琐的分析。注重抓重点词句,整体感悟,让学生面对课文一遍一遍的读书,自读感悟,这种教学手段能增强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创造精神,有利于提高阅读效率。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毁灭”这一自然段时,我抓住“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让学生反复朗读,说感受;引导学生抓住“凡是”、“掠走”、“任意”、“破坏”、“毁掉”等词,深入体会了侵略者的残暴与野蛮;学生在之后的朗读中都读得人情人境。
  三、加强阅读积累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教学《梅花魂》一课时我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悟“理”,在讀中悟“情”。这篇课文主要描述旅居海外的外祖父的爱花之情,更有亘古不变的爱国情。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教学中针对外祖父三次落泪我紧扣写作顺序采用了自读,小组合作诵读,齐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体会外祖父的爱国之情,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语言训练的同时,进行有语气地朗读表达情感;再让学生结合找到的外祖父热爱祖国的句子,谈理解,然后有语气地朗读,体会外祖父把爱祖国的情感都寄托在了梅花上。望着孩子们一张张激动的小脸,听着那抑扬顿挫的的话语,我感受到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另外,教学中紧抓主线读中感悟。在教学《难忘的一课》为了真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我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课文中的三次不同意义的出现,指导学生多种形式读,让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赏、在读中化。读,使学生感受到了台湾师生那严肃认真、富有感情、火热而真挚的心;读,让学生们明白了台湾人民对祖国的深深而浓郁的爱;读,更让学生们体验到了台湾与祖国之间永远割舍不断的亲情;读,还让学生们的那颗纯朴的爱国之心沸腾了!这样的读,给语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这样的读,让语文课承载了生命的涌动;这样的读,使语文课升华了厚重的精神。就在课堂中,我也被深深地感动了,随着我与学生共同的表演“参观小礼堂”,随着学生一把握着我的手,随着学生一句: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我的泪不能自禁,夺眶而出。在这节课上,学生获取的已经不仅是语文知识,更多的是对祖国的铭心之爱,这种体验是任何说教都无法替代的。读,使学生受到了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在学习中如果学生喜欢,那他的学习记忆将永远镌刻在脑海之中,时间的长河也冲刷不掉。只有让孩子增强读书的欲望,产生阅读的内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的能力,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首先以身示范。我教学的班级每到中年级,我就开始让孩子们读课外书,且每次都撰写读后感,为了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每周一班会课都有十五分钟的时间,师生共同把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交流。我自身阅读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课外阅读。在读书时,引导他们阅读各种有益的书报,并不仅仅限于阅读作文类。教给了学生正确的读书方法,使他们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学生在我循循诱导下渐渐明白了怎样阅读之后,读书的兴趣也就愈来愈浓,知识面也就越来越拓宽、丰富了。如在讲授《窃读》《学会看病》《“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负荆请罪》等文章时,我反复揣摩和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通过自身角色形象的范读或电化多媒体的音像效果,优化朗读过程,从听觉视觉多种感官共同感受,使学生既能领略作品高超的艺术和丰富情感,又能感受到强烈的人格力量,激发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同样,阅读也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总之,阅读是我们人类的一个新的生活领域,是人类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有效的阅读能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并重视阅读效果,给予正面的引导,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既巩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也为以后进一步学好语文,提高读写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课改的不断深化,倡导全方位培养学生综合质素能力的观点得到了学科专家组成员的普遍认可。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逐渐提高,在新课改的指引下,如何有效提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效果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谈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效提升,仅供参考。  关键词: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从纯语言教学向着文化教学转变,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重点以及课程体系方面都经历着渐变的过程。在这种背景下,很多大学英语教学中开设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系列课程,要想促进英语教学的全面改革,需要加强教学内容的创新,编写适应社会发展的教材,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同时优化网络教学资源,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为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现代技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文化转向
摘要:函数是高中数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对于我们高中生而言,函数知识经常会成为我们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在对高中数学中的函数问题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本人主要对函数问题的多元化解题方式进行了总結。  关键词: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  函数知识是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的一个重要知识。通过将我们在初中阶段所学习到的函数知识与高中阶段的函数知识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初中阶段的函数
摘要: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吸收、物理问题的解决要借助一定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思维模式一对对的予以类化,可分为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直觉思维与经验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印象思维与验证思维,临界思维与极限思维等很多种。学生物理思维模式的应用质量源自于思维能力,而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依赖教师的培养,本文仅就培养学生物理思维的三种方法予以讨论。  关键词:物理学习;物理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以成为必然的趋势。教学已经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逐渐发展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对于数学来说,它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那么,怎么把它转变成生动、有趣、直观性强的学科,就成为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的平台,优化我们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教学素养的关键,如何在课堂上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住,是这一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聚精会神,有的学生却心不在焉,有的學生全神贯注,而有的学生却漫不经心。这是显性的,还有隐性的,比如有的学生看似用功,瞪着无神的眼睛盯着讲台,而实质上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心猿意马,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成绩往往是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