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序”,还是“跋”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uangfeng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后“资料袋”中明确指出:“这篇课文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但在《城南旧事》(林海音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7月,语文课程标准必读丛书)的多种版本中,《冬阳·童年·骆驼队》都列在全书的最后,还有一个副标题“——《城南旧事》出版后记”。请问这篇课文的文体是“序”,还是“跋”?
  答:一般而言,作者创作完成一本书,都会写“序”与“跋”,通俗的说法就是“前言”和“后记”。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第11版)》对“序”的解释是“在正式内容之前的:序文/序曲/序幕。特指序文:写一篇序”。对“跋”的解释是“写在文章、书籍等后面的短文,多是评价内容的:跋文”。
  “序”又叫“序言、前言、引言”等,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一般用以说明编写此书的意图、主要内容、全书重点及特点、读者对象、有关编写过程及情况、再版书的修订情况说明,介绍协助编写的人员及致谢等。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由作者邀请知名专家所写,内容一般为推荐作品,对作品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介绍作者或书中内容涉及的人物和事情。译者序一般着重说明翻译意图,有的也包括翻译过程中的某些事务性说明,一般以“译者序”“译者的话”等为标题。
  但眼下前后秩序井然的“序”与“跋”,在古代却是“合而为一”的,很多“序”列到了书的后面,而成为“跋”。由于两者的体例相同,所以合称为“序跋文”。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当然是少年才俊王勃即兴题写在赞诗的前面,而耳熟能详的《〈指南录〉后序》,虽为“后序”,其实是文天祥为自选诗集《指南录》所写的“前言”,只不过因为每首诗前另有“引言”,所以后人称这篇“前言”为《〈指南录〉后序》。由此看来,古代“序”与“跋”的概念比较模糊,没有现今这样泾渭分明。
  具体到《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文章,作者林海音1918年出生在日本大阪,不久后随父母回国,在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后来移居台湾。成年后,作者陆续写出《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等5篇短篇小说,1960年10月编成自传体小说集《城南旧事》,并写下这篇《冬阳·童年·骆驼队——〈城南旧事〉出版后记》,交代写作目的:“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來。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笔者注意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年10月版《城南旧事》,在5篇小说之前有“《城南旧事(代序)》”一篇,这就更加明确了《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后记”的性质了。当然就文章内容而言,《冬阳·童年·骆驼队》重点都在写我“看驼队、学咀嚼、议驼铃、想剪绒毛、问去处”,富有童真童趣,与通常意义上的“后记”有些差别。
  最后顺便一提,眼下教师们注重文体意识,倡导“把小说上成小说、把散文上成散文”,这是好事,但从严格意义上说,这篇《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序跋文”,与书信等同属“实用文”,可以归入散文,但绝不是小说。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教育研究和培训中心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
其他文献
数据分析观念是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版块的重要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提到:“让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通过数据分析作出决策和推断,并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培养数据分析观念需要引导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分析过程,逐渐产生对数据的领悟。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小鞋店”一课是整理和表示数据的典型课时,学生在本课时的首学、互学、群学和共学过程中不断经历数据的整理或分析,
期刊
一、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统计需要”中唤醒  人教版二下的“数据收集整理”是学生正式接触统计的开始,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应能从统计的意识需要上被唤醒。  师:学校打算定做新校服,有四种颜色,辅导员想征求大家的意见,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呢?  师:大家喜欢的颜色各不相同,辅导员苦恼了,她苦恼什么呀?  师:问题被你发现了——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师:也就是哪种颜色喜欢的人最多,我们就选那种颜色。可
期刊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精准界定。此后,“语用观”日益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所关注,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有的致力于在文本中挖掘“语用”资源,有的着手在课堂上强化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还有的重点尝试课内的读写结合……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实践探索中感悟到,“语用观”应有机统一于语文教学的课堂内外。课内学习语言文字
期刊
一、以形助数,着眼意义理解  分数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是对“分数的意义”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学生只有对这两个意义理解到位,才能将较复杂的分数解决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几分之几=另一个数”这样的数量关系去解决问题。而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其实是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延伸,也就是整数倍到分数倍的延伸,虽然在之前学生已经建构了“一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这一数学模型,但要让学生从整数倍过渡
期刊
数学素养是评价人类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是现代社会每位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努力改变传统数学教学严重脱离实际的弊病,在传授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数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生活  小学数学课程所设置的内容源于生活,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也要运用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课程内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等。  【教学目标】  1. 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体会计算的必要性。  2. 经历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自主探索活动,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其笔算方法,能正确、规范地进行计算,形成估算、口算、笔算、验算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3. 在引导学生探索兩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和优化,感悟数形结合和
期刊
一、在算法多样化中突出数学思想  【教学片段1】  师:3.5×3是小数乘整数,你会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理解的方法计算吗?  生 :3.5+3.5+3.5=10.5。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根据乘法的意义,3.5×3表示3个3.5的和是多少,把它转化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来计算。  生 :3.5元=35角,35×3=105(角),105角=10.5元。  师:联系人民币的知识,化成以角为单
期刊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语言文字中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受到的启发。  2. 品析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体会人物的行为特点,学习作者写人物时既写“看到的”也写“想到的”的具体写法。  【教学重难点】  弄清“鱼游到了纸上”与“鱼游到了心里”的关系,学习作者写人物时既写“看到的”也写“想到的”的具体写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导入新课  1.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探究课文,让我
期刊
《林则徐与虎门销烟》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不屈的中国人”第二课《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第一个话题。本单元是典型的历史内容,是落实课程内容“我们的国家”的第十条“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輩,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本文从解读教材、连接生活、合理整合三个方面谈谈品德与社会历史内容组织教学的做法。  一、解读教材,组织教学的前奏曲  根
期刊
问题驱动区域教研模式是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研训一体的形式,最终实现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为直接目的的教研模式。具体地说,是指以小学数学日常教学教研中的真实问题的诊断和解决为驱动,以区域教研活动为载体,通过课例研讨和理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研训一体,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和需求,实现区域内教师群体的共同成长。具体模式是:“分析诊断,提出问题→课堂实践,分析研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解决问题,提出新的教研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