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团理论视野中的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

来源 :经济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ngpan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银行业结构的变迁实际上是各方利益集团进行博弈的结果。本文意在描述中央政府、国有银行自身、地方政府、新兴民营企业主阶层等各大利益集团在中国银行业结构变迁中的驱动作用,企图由此逻辑地导出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变迁趋势,并在此基础上为改革推动者提供自觉改善银行业市场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由新古典经济理论和规范的决策理论可知,市场行为主要受物质激励的推动,利己心和理性是经济决策的基础。这里的理性意味着决策者能够以逻辑和系统的范式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并在给定可选集和可获得目标中做出最优选择。同时理性也表示一种向前看的决策方式,即决策者可以考虑决策行为在未来会导致的一切后果。
随着资本市场、法律系统等公司环境的变化,西方国家机构投资者崛起并参与公司治理。在美国,机构股东从20世纪50年代占所有权结构的6.1%增长到2002年超过50%,在欧盟由机构拥有的资产在1992至1999年间增长了150%(Gillan & Starks,2003)。实际上,机构投资者,尤其外国机构投资者在推进公司治理变革方面起着核心作用。
2004年12月26日,首都经济学家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以“产权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为主题的第二次理论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论坛组委会共同主办,首都各界经济学者120余人出席。与会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就产权理论研究和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及对策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主张和建议。现将会议发言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今年一季度的统计数字公布以后,人们对经济形势的看法分歧增大,有人说“全面过热”,有人说在“走下坡路”。到底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
人们常说,占人口总数60%的农民,只创造了15%份额的GDP。从事实上看,这个评价不正确;从情感上说,也觉得对不起农民。
本文旨在揭示中间性组织运行的具体方式,从分析中间性组织网络内成员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出发阐明决定其运行的内在机理。运行机制反应的是运行的内在机理,中间性组织具体运行模式的选择是由特殊运行机制决定的,运行模式是运行机制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模型分析中间性组织的运行模式,进而通过博弈分析对其合作伙伴的选择行为、参与合作的动力机制、合作的运行机制以及合作习俗进行解释,最后提出政策建议以促使中间性组织的合作更加稳定。
近年来,公司治理已成为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新兴研究课题。出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众多方面差异性的考虑,我们不妨将世界上主要的公司治理模式按照图1来划分为如下三种类型:东亚、拉美家族控制型、日德网络主导型以及英美市场主导型。结论表明,有效的公司治理就是利用一整套制度安排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并发展公司的战略资源(stmtegic resources),就此而言,上述每一种公司治理模式都有其优缺点。所以,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公司治理改革,
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工业化进程中由于产业的演进,劳动力要素在产业间的配置经历着一个动态的调整过程。第一产业产值占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例逐渐下降;同时第一产业劳动力资源不断流向第二三产业寻求优化配置,表现为一种时间序列上的动态调整的过程。在空间上表现为劳动力资源跨城乡区际流动。
委托一代理理论的繁荣使得将公司控制权市场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的新古典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深入人心,从而对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研究大多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对其作为股票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途径的经济功能认识不足。本文分析了新古典公司控制权市场理论对中国市场的适用性,认为对中国股票市场来说,更应该关注公司控制权市场的经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