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艺术心灵与艺术作品形态呈现——从王一川之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当代理解说开去

来源 :艺术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9466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艺术心灵与艺术作品形态呈现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其内在逻辑关系源于研究者自身对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当代理解.论文对王一川教授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研究思考,以及对其跨文化艺术美学研究途径都进行了初步梳理.我们可以发现,通过中国传统美学理论构建,进一步到民族艺术理论运用,再到艺术作品的形态再现,三者之间形成了一个鲜明的逻辑递进关系.王一川教授从不同艺术领域剖析了中国传统艺术心灵对于艺术作品呈现所产生的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关系,通过自身对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当代理解,促使自身在“心灵”层面得以使艺术美学与古典心学、传统心学产生了有效贯通与衔接,达到了新的艺术美学理论研究高度,代表了中国当代学术界中之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理论研究类成果的新高度.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音乐的传播和存储方式发生变化,演变成一种通过无形介质即二进制数字信号代码传输的,且能够在互联网上在线收听和下载的数字音乐.但这种音乐并没有脱离传统音乐作品的本质,人们欣赏的依然是音乐作品本身的词曲.由于数字音乐具有数量大,易传播,复制便捷的特点,容易产生数字音乐版权侵权问题.因此本文对数字音乐版权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保护数字音乐版权的解决路径,旨在缓解当前数字音乐版权保护不力的现象,促进数字音乐市场的健康发展.
空间意识作为宗白华比较艺术学建构的核心范畴,以一系列意义相近但语境、指涉对象存在细微差异的术语丛簇形式存在.由对艺术空间意识本体的知觉,宗白华聚焦于打通各门类艺术的艺术范型提炼,并扩展至民族文化共性之文化范型表达,藉此构建中西艺术或属意于意象空间或执迷于形式空间、物象空间的不同空间境界,进而揭示艺术家创造这种空间境界的观照之法、营造之术和笔墨之韵,完成空间意识在“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欣赏”艺术活动系统内部的正向传递和理论闭环,并使之与系统外部的生产生活实践和文化哲学融通互动,表现出跨视域的学科贯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