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云:一名中职生的辉煌

来源 :风流一代·青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2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镜人物:陈志云,男,27岁,海门市满庭芳餐饮会所总厨
  “我们身边的好青年”百人榜上榜人物
  
  他是年轻的80后,却已是年薪30万的酒店董事和行政总厨。他也曾是一名中职生,毕业于江苏省海门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烹饪专业。
  陈志云的名字里隐含着父母对他“壮志凌云”的期待,但他卻不爱纯粹应试教育的课程,中学毕业成绩不理想,就上了职业学校。
  陈志云学烹饪从来不要老师逼,哪项技术掌握不好,他会主动用业余时间练习。至今令陈志云自豪的是,当时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班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2004年8月毕业时,陈志云曾经为自己定下了目标:两年内升为首席厨师,5年内升为厨师长。如今,这些目标都提前实现了。陈志云说,今天有很多年轻人定的目标太高,但付出的努力却太少。
  陈志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海门大酒店的厨师助理,通俗地说,就是给厨师当手下。他记不清自己洗过多少次碗,端过多少回盘子,拖过多少回地。有一回,帮切菜师傅洗大蒜,大蒜水辣得他手指钻心疼,他这才知道手上还有很多他没有看到的细小伤口。这些打杂的日子似乎看不到尽头,沮丧与失望,陈志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正确吗?难道一辈子他就这样端端盘子、扫扫地过下去吗?然而,厨师长似乎并不以为然,每天都安排他值班。值班时,种种突发的情况常常让陈志云手忙脚乱。渐渐地,客人提出的要求,他能应付自如了;客人点的各色配菜,他可以快速完成了。突然,他领悟了厨师长的良苦用心——玉不琢不成器啊。忙碌与单调从此变成了美妙的乐曲,小小的厨房让陈志云乐不思蜀。此后,他先后在不同的酒店、宾馆工作过,取得不少成绩。但为追求厨艺的更大进步,陈志云决定到外地酒店学习新技术和新菜点,实现技术更新和项目更新。2006年初,他婉拒了本地中海宾馆让他担任头灶厨师的邀请,毅然来到上海国际大酒店担任一名普通灶台厨师。虽然工资待遇降低了,工作更辛苦了,但收获也更多了。
  2007年,在浙江义乌举行的乡土菜国际烹饪大赛中,他勇夺冠军;2008年,在上海举行的“爱心杯”国际食神争霸赛中,他又一次喜得特金奖,同时被授予“国际烹饪艺术食神”荣誉称号;2009年,他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优秀中职毕业生”,江苏仅1人;2010年,他被亚洲厨业协会和中国绿色餐饮协会评为“中华餐饮十大行政总厨”;11月,参加“嘉豪”杯第九届国际调味大师争霸赛获得特金奖;也是这一年,他作为“全国优秀中职毕业生”之一,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作“我的青春故事”报告。
  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对中职生存在偏见,认为他们的学历不高,技能上不了档次,这也是大部分中职生就业信心不足的主要原因。然而,有专家指出,目前就业形势中存在的“技工荒”现象表明,当下人才市场最需要的恰恰就是中职毕业生。而陈志云正用自己的青春故事告诉大家:中职生一样可以书写人生的精彩,中职生一样可以创造生活的辉煌。
  
  记者手记:辉煌从来不要求它的起点一定要高,而我们的社会却弥漫着一股“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今天求学路上的学子大概不会把中职学校作为自己的目标吧,可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什么是自己可以做的,这些问题恐怕大多数人都没有想清楚。土豆不起眼,可是土豆有营养,可以做出不同味道又好吃的菜来。土豆唯有接受自己、认识自己,才可以将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中职生就像一颗土豆,起点平凡不要紧,心灵开放,愿意改变自己,愿意付出努力,一样可以创造闪亮的人生。
其他文献
悠悠洗车河,青青石板路;阡陌纵横的水稻田,错落有致的吊脚楼;沧桑的拉拉渡,古老的摆手舞;织锦奇葩西南卡普,戏剧活化石茅古斯;还有那古道热肠的淳朴民风在这里凝聚成一幅古风盎然山水画。这种原生态的风景、风情、风俗构成的桃源景观,就是上帝赐予土家人的一座活生生的民俗生态博物馆。    武陵土家第一寨  站在晃悠悠的拉拉渡上,村支书彭顺雄指着沿河两岸的吊脚楼一脸骄傲地说:“我们捞车河村可是土家文化和建筑保
期刊
“五脏俱全”的“农场”  陕西人管奶奶叫“婆”。  我婆退休前是大医院的营养科医生,善于烹饪。她姓“付”,街坊四邻都尊称她“付婆婆”,叫久了,婆便有了“富婆”的外号。  婆的孩子都有体面的工作和宽敞的大房。婆守寡后,一直住在上世纪90年代的小区带小阁楼的一居室里。40平方米的7楼公房很闷热,婆从不麻烦子女,她把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活色生香。婆常说:“我每年换一次窗帘,家具不喜欢就送人。我没事就逛软
期刊
在我的少年时代,三厅一室(歌舞厅、电子游戏厅、录像厅和台球室)中,只有歌舞厅没有去过。不去歌舞厅,是觉得那里灯红酒绿,是大人们的世界,出入歌舞厅的男青年,喇叭裤、大波浪头,吊儿郎当,女青年们还好,看得还顺眼些。至于剩下的两厅一室,则是常客。  上初中时看电影不要钱,电影院的墙头翻过去,摸黑溜进放映厅,一天看到晚都没关系。但是那时候的电影产量太低,可看的电影太少了,《寡妇村》《黑太阳731》这样的电
期刊
1  袁梅走的那年,小涵15岁,老克41岁。  一连好多天,小涵都躲在墙角,对着一棵刚刚绽开蓓蕾的茉莉花儿抹眼泪。老克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到她的身后,伸手拽拽她的“马尾巴”,故意咳很大声,声调有些夸张地说:“小涵,哭什么啊?有什么好哭的啊?要坚强,懂不?笑一个给爸看看!”她回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大声吼:“你这人可真够没良心的,我笑得出来吗?她再不好,是我亲妈,世间唯一的亲妈,再无别的版本,她走了,我就
期刊
期末考试考了100分,小小少年道道正站在讲台上接受惩罚。  道道是谁?他是数学名师老亓的学生。老亓是谁?他就是那个在给学生拍照片的时候,不让学生喊“茄子”,而让学生叫“老亓”的老师。他说,这多好,叫老亓,嘴角上扬,漂亮!老亓是班主任,还是孩子们的数学老师。他的课,孩子们喜欢听,他们班的数学是顶呱呱的棒!  有一次,老亓给隔壁班级代课,讲着讲着恼起来———有一道题目,这班学生错一堆,他启发、讲解半天
期刊
“我从远方赶来,赴你一面之约。”十四年前,那时我还年少,听朴树的《生如夏花》,不觉这一约定有多重要,只觉得那是一句很诗意的歌词,很美,又有些飘忽。那时谁会去想远方会有多远呢?未来会有多远呢?懵懵懂懂,就被岁月从明朗少年时代推搡着进入哀丧中年。在岁月的磨洗中,时移世易,物是人非,突然那人真的来了,跨过千山万水出现在你面前,风尘仆仆,微笑着对你唱道:“今日归来不晚,与故人重来,天真作少年。”  是啊,
期刊
遇见《风流一代》,刚刚好。我能想到的最美的事,就是让它陪我走过那些艰难岁月,走向春暖花开。  2015年,我被选派到广西南宁市最穷的瑶族乡做扶贫工作。我驻扎的村委,坐落在一个山窝窝里。这个山窝窝,只有巴掌大。村委办公楼外墙陈旧斑驳,办公室内墙面开裂,墙角破败。村委的三面,全是悬崖。看到这一切,我心凉了半截。就在这时,我在文件柜里意外地发现有一些书,虽然大都破损不堪,但我却如获至宝。同时,我见到了一
期刊
“娜式成功”无疑是现下最具影响力的体育事件,“大满贯”也因李娜而在中国拥有了超越奥运冠军的光环。当李娜以2比0横扫卫冕冠军、后背上沾满罗兰加洛斯红土的时候,无论你是不是狂热的体育粉丝,都无法对她所带来的情绪感染免疫。一时间,所有的媒体都将镜头对准了这个独特的中国奇葩,她的“感谢奖金、感谢老公、感谢团队”也成为中国体坛最另类的获奖感言。李娜实在是个太不一样的中国金花,脱下了“国家与体制”的外衣,她的
期刊
“纯真的‘六一’不能成全贪婪的‘六亿’!”近日,中国先锋行为艺术家赵半狄自费在北京某报登了半个版面的广告,“抵制”观看《功夫熊猫2》,表示该片是老美对中国的一种“文化侵略”。  不知道这位艺术家本人看没看过《功夫熊猫2》,本人的观感是:欢乐,异常的欢乐。“精英”们“侵略”孩子们的欢乐,还非得给人戴上“不爱国”的大帽子,惹来无数鄙夷也在情理之中,有网友甚至这样回应:为响应赵半狄的号召,昨天特意带全家
期刊
出镜人物:李佳兴,女,21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贸易系英语专业  “我们身边的好青年”百人榜上榜人物    李佳兴从进入大学时起,就一直坚持做着志愿者工作。她担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一职,多次组织学生走进社会福利机构,关注弱势群体。2009年大一暑假,她参与“孝基金”农村养老调研项目,用一个月的时间探访了上百位“空巢”老人,为湖南省老龄委建言献策。在家乡陕西汉中,她作为义工,服务于汉中市社会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