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教育课程是组织实施社区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和途径,是社区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的核心问题,是社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社区居民提升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促进社区教育的内涵发展,葛塘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以申报、创建市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为契机,积极开展构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制定葛塘街道社区教育课程体系
  总结社区教育中心多年来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的实际,结合涉农街道特点,编制了葛塘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课程体系:
  这个课程体系图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了框架。当然,这个课程体系是开放式的,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及形势发展及时扩充、不断更新。
  广泛开展社区教育问卷调查
  为克服培训课程与居民实际学习需求有所脱节的问题,更好地进行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创建,经过社区教育中心全体同志多次研究讨论,反复斟酌修改,历时几个月,我们设计编印了《六合区葛塘街道社区教育问卷调查表》。问卷调查表在了解被调查居民的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情况、政治面貌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的基础上,设计了居民对社区教育的了解程度,参与程度,本人的兴趣爱好,继续参与学习的愿望与程度等选择项,重点设计了居民愿意参与哪方面的学习与具体的学习项目,我们根据涉农街道社区的特点,把学习需求分成了“生产技能培训”、“教育培训”、“健康保健培训”和“休闲娱乐培训”四个大项,每个大项里又分别设计了具体的课程项目,共计36项,分别标上序号,便于被调查居民选、填,最后是请他们针对社区教育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合理化建议。
  我们于2011年下半年在全街道11个社区开展了社区教育问卷调查,共发放社区教育问卷调查表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464份,有效回收率73.2%,其中选择有很强烈参加继续学习愿望的616人次,占被调查总数的30.8%,占回收问卷的42.1%。
  “问需于民”是这次问卷调查的目的所在。虽然只是抽样调查,但是对于我们的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为我们更好地开展社区教育工作提供了现实基础。
  积极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为了让社区居民更好地享受社区教育的成果,就业有渠道、创业有门路、致富有希望、生活有劲头,社区教育中心在办学理念上注重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积极有效整合社区内教育资源,加强与街道劳保所、农业科、妇联、经济科、司法所、综治办、团委、文体中心等职能部门沟通协作,强化自有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寻求域外资源的支持配合,发挥市区农科教讲师团、科普讲师团的专家授课团队的功能,自2012年8月社区实验项目获市教育局批准立项以来的一年中,我们围绕制定的课程体系,围绕工作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各类社区教育培训活动。
  1.坚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
  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社区教育中心根据周边企业和用人单位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实际需求,同街道劳动保障所紧密联系,按照区、市人社局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总体要求,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中心与企业共建的绿化工和电焊工两个技能实训基地作用,聘请有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的专业人员,为培训班学员上课。一年来,开办2期初级绿化工培训班,参培学员123人。培训既有理论知识传授,又有实践操作指导,经过120学时的培训,这些学员均通过了区劳动部门的理论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所的技能鉴定,领取到了专业等级证书。我们中心又积极与街道劳保所、街道所属企业单位联系,推荐他们就业,其中的120人成功转移就业。
  2.强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我们根据街道农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以“新品种、新技术、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我们协同街道农业科经常深入村居,走访农业部门,了解街道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针对农户养殖种植的技术需求及生产中出现的共性难题,邀请相关专家开办各种实用技术培训班。一年来,我们共开设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0期,3200人次参加培训学习。2012年9月,我们请来市水产研究所茆健强副所长为水产养殖大户、示范户进行水产养殖的专项培训,并向培训的农户发放科技宣传资料,发放物化补贴产品。2013年5月,根据需求,我们又适时请来市政府农科教讲师团成员、市农机推广站林站长为种植大户传授水稻机插秧、田间管理、桔梗还田等大田种植技术。一年来,我们还结合上级部门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办了三期“职业农民”的培训。除了适时地开办这些培训班外,我们还针对当地和周边乡镇的农户前往示范基地购买茄果类蔬菜种苗的情况,及时编印茄果类蔬菜栽培及田间管理的实用技术资料,无偿送给农户。
  3.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技能培训
  一年中,社区教育中心全力配合街道劳动保障所开办12期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班,参培学员420人。其中举办3期初级刮痧班120人,经过1个月的培训,这些学员全部通过了市劳动局的理论考试和实践操作的技能鉴定,领取了初级证书;1期中级刮痧班30人;1期育婴师培训班40人;2期营养配餐培训班80人;5期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班150人。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满足了街道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实际需求,提高了从业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为促进街道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开展各类岗位培训
  为了提高街道社区企事业单位在岗员工的业务知识、服务态度和专业技能,一年来,社区教育中心协同街道工会、经济科等部门,共开展各类岗位培训32期1440人次。其中有街道工会的法律法规培训、女职工互助保护培训,街道文体中心的体育指导员培训,街道经济科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知识培训等等。
  5.青少年校外教育
  2013年暑期,围绕“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老少共话中国梦”、“感恩社会、感恩老师、感恩家长三感恩教育”、“宣传亚青会、青奥会,做好东道主”等主题,社区教育中心协同街道关工委、妇联、团委等部门,组织五老讲师团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主题宣讲24场次1816人次。另外,社区教育中心的网络教室暑期免费对青少年学生开放,并提供专业电脑教师现场辅导,为他们利用网络进行电子阅览、查阅资料提供帮助。   6.新市民教育
  2013年,社区教育中心成功地举办了一期老年同志计算机培训班,参加培训18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也有55岁。这个班本不在我们课程考虑之内,这些老同志因征地拆迁搬进小区居住,由村民变成市民,渴望获取新知识,他们自身有学习电脑的需求,我们捕捉到这个信息,及时与他们联系,了解他们具体想学习哪些方面的内容,何时方便上课等,然后我们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安排培训内容与课时,确定上课时间,聘请教师,这些老同志上课积极性都很高,听课也很认真,但限于年龄、学历、电脑基础、接受能力等原因,熟练运用电脑技能还不是太好,但都很有收获。培训班结束后,他们又主动提出想学习广场舞,问我们是否能提供舞蹈教师,我们社区教育中心又积极促成了这件事。这个班的成功开办,为我们社区教育培训活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成功范例。另外,考虑到社区居民集中生活在小区,消防安全是个隐患,我们也积极与街道安全科等部门协作,对居民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讲与咨询活动。
  为使社区教育的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注重信息反馈,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社区居民和培训学员的座谈会,还针对学员和授课教师进行专项访谈。通过座谈访谈,及时了解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学员对社区教育中心培训工作的建议意见,并及时改进我们的培训。
  多样化的社区教育培训为构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提供了实践范例。
  编撰校本教材
  在社区教育课程体系众多课程中,我们根据社区教育中心的实际情况、自身条件、培训的频度、课程的代表性、社区教育新形势要求等因素,确定了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初级绿化工”、再就业培训中“初级刮痧”和新市民教育中的“老年同志计算机操作”等三门课程为我们社区教育中心精心打造的精品课程。
  我们把确定的精品课程编写成校本课程,分别是《初级绿化工知识概要》《初级刮痧》《老年人学电脑基础教程》。在编写教材过程中,我们多次邀请区教科室的主任、老师等专家来校指导编写工作,过程中还多次就教材的编写与一线授课教师沟通,以期使编写的教材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专家、教师、学校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校本教材于2013年9月编订成书。校本教材编写我们遵循三个原则:科学性、实用性和通俗性。教材中力求有我们社区教育中心的影子,有符合街道地方特点的东西,突出校本性。教材注重结合受训居民的特点和需求,努力做到语言活泼,图文并茂,易于理解接受。如计算机教材中,因老年同志容易上当受骗,我们就重点设计了如何防范网络诈骗、保护网络安全这样的内容;刮痧教材中,我们根据居民的养身保健需要,对于医疗刮痧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基本上不涉及,重点谈的是保健刮痧的知识与实操手法等。每本教材包含三块内容,一是课程指导纲要,二是课程内容,三是编后记。课程指导纲要里主要包含学校课程建设总目标,具体课程目标,课程编写原则和课程的实施等。具体课程目标里我们考虑了课程背景、课程意义、课程内容、课程目标等四方面要点。
  总之,在开发多样化社区教育课程、构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实践中,葛塘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加强反思,努力践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阶段我们将以接受市级社区教育实验项目中期视导为契机,加强理论学习,深化课程实验,不断完善课程方案,努力构建、完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
  (责任编辑:江南)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明胶海绵颗粒和PVA颗粒两种栓塞材料在部分性脾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中的临床应用。方法:58例肝硬化脾亢患者行PSE治疗,根据使用栓塞材料的不同分成两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西罗莫司(SRL)对马兜铃酸(AA)引起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结构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0、0.1、1、1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