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夏季曹妃甸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应用海洋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uw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阐明曹妃甸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水平和垂直分布特征,于2013年8月在该海域开展调查航次,应用Utermöhl方法研究了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细胞密度和优势种等特征,采用冗余分析(RDA)和聚类分析探讨了浮游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得到浮游植物3门34属66种,主要由硅藻和甲藻组成,浮游植物密度范围为(0.85~39.07)×104 cells/L,主要优势种为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
其他文献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研任务的日益增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逐渐成为实验室建设的重点。为了实现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的科学系统化管理,通过研究UNC大学生物实验室安全的管理措施和经验,对我国高校在生物实验室风险评估、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网络化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培训制度、实验室功能分区建设、实验室废弃物存放与处理等具体方面的借鉴意义,提出我国高校应建立专业化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加强生物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的网络化管理、加强生物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的设备与监管投入的建议,提高我国高校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规范性和
为了实现大学校园绿地生态环境气象因子智能化监测,提出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环境监测系统。系统设计主要包括传感器硬件、软件以及平台页面设计。对环境中的CO_2浓度、PM_(2.5)浓度、PM_(10)浓度以及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数据通过进行实时采集监控并传输,用户可通过PC端或手机登录网址实时观测查看数据并实现超阈值报警功能,实现大学校园绿地生态环境高效的长期监测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实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规划缺乏整体性、管理制度不健全、评价体系单一等问题,通过探索和完善1个平台、2个结合、3个对接的“123”模式,即构建一个产教融合平台,将软硬件建设相结合、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使实训内容与临床岗位对接、实训场景与工作环境对接、实训模块与职业证书对接,实现护理专业实训基地的多元参与、共享共建及协同管理,有效提升实训教学能力与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