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英国爹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很早以前看过一个报道说,温布尔登俱乐部入口处刻着一句话:何时你能坦然面对胜利与失败,并将这两种假象等同视之。我折服于这句话中蕴含的真理,搜索了一番,得知这诗句出自英国作家吉卜林。2012年,我去伦敦看奥运会,有一天的安排是去温布尔登看女子网球的四分之一决赛。那天,我在各个球场的入口处转悠,就想看看到底哪里刻着这句诗。找了一圈也没看到,而后在纪念品商店里转悠,店里陈列着温网百年历史的图片,奥运期间卖的只能是奥运特许产品,奥运产品有一种快速消费品的廉价感,正无聊呢,抬头看见屋里的一块水泥横梁,上面赫然刻着:If you can meet triumph and disaster and treat those two impostors just the same。这就是吉卜林的诗句,出自他给自己12岁的儿子写的那首诗,诗的名字叫If,通篇都是对儿子的期望,结尾一句是,you’ll be a man my son。
  英国有几个了不起的好爸爸。其中一个叫肯尼斯·格雷厄姆,他的儿子外号叫耗子,耗子四岁的时候,肯尼斯每天晚上都给他讲故事,故事的主角都是动物——蛤蟆、鼹鼠、水鼠等等。耗子七岁的时候,去参加夏令营,肯尼斯就用书信的方式接着给儿子讲故事,他一篇篇写下来,就成了一本叫《柳林风声》的书。另一个好爸爸叫托尔金,他是牛津大学的教授,研究古英语和北欧语言,他自创了一种精灵语言,虚构了精灵族群,他每天晚上给孩子讲故事,这些故事就成了《精灵宝钻》和《霍比特人》,他还假冒圣诞老人给孩子写信,写了十多年,讲圣诞老人在北极圈里的生活。
  还有一个伟大的英国爸爸是老穆勒,他的儿子叫约翰·斯图尔特·穆勒,老穆勒是一个文人,前半辈子都以卖文为生,写了一本《英属印度史》。小穆勒三岁时开始学希腊语,接着就读《伊索寓言》《回忆苏格拉底》等希腊作品。八岁学拉丁语和数学,接着读维吉尔的诗和西塞罗的演讲,读《罗马史》。穆勒一家住在英国乡下,每天早上老穆勒带着儿子一起散步,儿子就把头一天的阅读做一番口头汇报。十二岁,小穆勒读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和老穆勒讨论书中内容,这已经算是高等教育。到十四岁,小穆勒就学成毕业。他后来成为一个大学问家。老穆勒是一个严格的父亲,他相信正直和节制的价值,鼓励孩子一生悬命,不要放纵和懒惰,他认为生活中的失败,大多来自对快乐的过高估计。像典型的英国人那样,他不太流露自己的情感,却深知一个人若失去旺盛的好奇心,生命就会变得枯竭。小穆勒写有一本《我的知识之路》,其中提到,仅凭温柔的言语,无法让一个孩子投身于枯燥单调的学习,如果教育总是提倡简单有趣,那么孩子学到的也就是一些肤浅的东西。
  回头再看吉卜林的那首诗,是给儿子的若干条行为准则。或者说,像是一道道判断题,能做到的地方我打个钩,不能做到的地方就打个叉。他说,把成功与灾难都视为幻象,我当年读这句诗,知道自己做不到这样超脱。如今倒是明白,你所期望达成的目标不一定要用现实中的成败来衡量,总有些价值是跨越千百年的,去追求那些有价值的事情,人就不会太俗气。诗中有这样一句,Don’t look too good, nor talk too wise,这条准则带有鲜明的英国特色,要你行为及言谈都低调。有几句要强调意志力的——你耗费心血所构建的东西,有一天会塌陷,那就把它们再建立起来。身上一无所有,唯有意志在高喊,顶住。吉卜林的这首诗有许多和人相处的道德劝诫,其中一句是,If all men count with you, but none too much。顾及所有的人,但也别把谁人太当回事。
其他文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思维正经历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思考的关键时期。应试教育下的数学课堂,教师往往唱起了“独角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往往无法调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广泛应用给数学教学带来的生机与活力,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接触数学、认识数学、应用数学。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
摘 要: “零余者”是郁达夫小说中具有代表性的形象理念,历来受到来自不同文化维度的聚焦。论文通过对经典小说 《沉沦》文本的重探,基于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和20世纪非理性哲学的讨论,以两种话语体系施加给零余者的身体压抑为主线,为主人公的命运及最终死亡提供了新的合理性解答和理解方向。  关键词:郁达夫 《沉沦》 福柯 知识权力理论 规训  一、零余者:两种话语的产物  众所周知,零余者的独特形象是郁达夫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语文的教学作为传输知识的载体,不仅是连接教与学的纽带与桥梁,而且是教师传播情感、诱发美感的最主要的手段。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而形成的,是被浓厚的感情浸透了的、形象化了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因而它比普通的语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是一种既善于表象又善于表情的艺术符号。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循循善诱,娓娓动听,声情并茂,回味无穷等美学效
少年立志 献身国防  生于1989年的袁点,第一眼看到他,会让人产生一种文弱书生的感觉(他的微信昵称还真是冷面书生),个子不算太高,但非常瘦,几乎不敢想象就是这样一副身躯的他日复一日与测试试验中心的射手们“混迹”于一起,完成了无数次枪械试验,在“枪林弹雨”中成长为所在科室的一名骨干。袁点(右三)与射手们在一起  生于农村家庭的袁点,读初中时开始接触军事杂志,但又因为经济不够宽裕,所以每次都是去县城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课堂上越来越像一个引导者,而不是一个管理者。我们所做的工作不再是对学生管手管脚,强化对学生的控制,而是从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出发,运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实践中探索,在对话中发展。音乐课气氛应该是活跃的,但处于青春叛逆的初中生特别好斗、顽皮,有时甚至会捣乱或恶作剧,课堂上时不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插曲”,此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一、案
摘 要:生物这门自然科学,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要围绕实验进行探究学习,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探究;有效;生物    生物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不利因素,本人在三十年来的教学中逐渐地体会到,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开展探究性学习,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实现生物学科的有效教学。  一、初中生物有效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被重视  由于在很多地方,生物这门学科没有被列入
摘 要:小学英语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西方文化,既能拓宽孩子的视野,增加知识层面,又能给课堂带来一定的趣味性和新鲜元素。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西文化差异引发的不和谐;小学英语课堂中渗透西方文化的必要性;西方文化渗透的契机与方式。   关键词:文化差异;西方文化;小学英语课堂;渗透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与人交际的工
“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精神”是《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课程的重要理念。在学段目标的制定上,始终贯彻着这样一种思想:提供广阔写作空间,卸除种种写作束缚,释放学生自由心灵,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减少老师过多干预,放宽作文评定尺度,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生写作的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强调“注意让学生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第三学段提出“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我国语文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同时也成为课程改革的难点。在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都觉得这一“板块”非常棘手。实践中,升学率现在仍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追求,学校老师注重的是分数,是最后的结果。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则强调的是合作探究、自主实践的学习方式,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这与他们的思想土壤大相抵触。加之,有些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图书匮乏、网络不畅,语文综合性学习
摘要: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教师数量相对不足等问题的出现。随着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兴起与发展,音乐艺术教育日益得到高度的重视。但是,普通高校艺术教育毕竟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声乐艺术教学的具体实施教学更是有着诸多的特殊情况和困难。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方法探析    一、前言    长期以来,声乐课的教学形式一般多传承了“师——徒”式的个别课教学,其明显的教学优势是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