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心,我笔表我意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tia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在批阅作文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作文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特色,甚至于有的学生离开了作文选就没有办法写了,更谈不到“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完全不了解个性的含义。个性化作文就是学生能我笔写我想、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写自己的话,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个性的形成需要积累。积累思想,使自己厚实,是深度;积累内容,使自己博大,是广度;积累思维,使自己活跃,是创新。个性化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就包括学生个性化的写作。
  关键词:个性 动机 悟性 灵性
  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呈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作文写什么呢?“写我的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基本特征,就是创新,在写作中勇于打破常规,敢于推陈出新,善于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人无我有是创新,人有我变也是创新。个性化的作文强调内容自主、形式自主,就是学生能我笔写我想、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写自己的话,叙自己的事,抒自己的情,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大胆质疑,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独立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写有创意的文章。怎样才能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呢?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以几点:
  一、加强文字训练,夯实个性化作文的基石
  个性化的文字训练就是通过夯实语言基础、丰富语言样式、强化语言的敏感等手段,培养学生个性化的语感。夯实语言基础,主要借助于学生大量的阅读和背诵。丰富语言样式,是建立在大量背诵古诗词的基础上。古诗词有其内在的高容量、独到的句法和令我们人拍案叫绝的遣词造句,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一首进行改写训练。在改写中学生能写出超过自己平时文字的高质量的文字,这样既给了学生成功的体验,又使学生对好文章、好语言有了更加切身的感受。
  二、引发写作动机,我手才能写我心
  如何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学生愿意写作、乐于写作继而善于写作,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生活是我眼中的生活,不是他人眼中的生活。生活中不缺少美,往往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写作中,并不缺少素材、题材,而是缺少了创造性地选材的能力,这包括选材视角的独特性和剪“材”的巧妙性。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发别人之未发,想别人之未想,写别人之未写,那便是选材的个性化了。
  三、张扬个性思维, 我笔才能表我意
  想象力、联想力是衡量创造思维能力高低的标尺,也是检测个性发展程度的标尺。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是发展个性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想象力、联想力的训练又是作文训练的薄弱环节。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文章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并不是记忆仓库中没有材料,而是因为联想的“线路”没有接通。要想打通学生的思维“线路”,关键要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维形态:顺着思,顺理成章见成熟;反着思,反弹琵琶翻新曲;两面思,辩证推求出灼见;前瞻思,超前预测见创意;反馈思,以古类今获新知;整体思,整合出巧见功力;局部思,众里寻巧见机智。作文教学就是要诱导学生将侧面与反面、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敛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方式有机地融为主体动态式思维结构,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展其有张力的思维空间。
  四、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个性化作文的悟性
  一篇文章成功与否取决于动笔前的构思。如何构思?我觉得关键在于一个“度”:讲得太多,面面俱到,越俎代庖,妨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讲得太少,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起不到点拨的作用。因此关键还是在作文前给学生一个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和广阔的构思空间,不要让我们教师的思想限制学生的思维,还学生一个主体地位。作文构思的过程也是作者对生活重新体验、审视的过程。“生活即体验。”这种体验,是学生带着他自己的思想、心灵和生命经验对自我、对生活、对自然、对世界的叩问和发现,而不是在老师“指导”、规定或暗示下的所谓的“观察生活”。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多角度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思维,从中悟出人生哲理来。
  五、感悟生活的真谛,唤起学生个性化作文的灵性
  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感悟生活不仅要体验生活、深入生活,还要心入生活。文学意义上的观察并非要人傻里傻气地用眼去看,而是要用心去体验,用心去认识身边的人和事。没有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许多学生的眼睛也许很明亮,写作能力也许很强,但他的心是迟钝的、懒惰的,就是说他们不会感悟、不知怎样感悟。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细腻的心去寻找真善美之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培养学生从斑斓的生活中主动搜索作文信息的能力。
  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坚信,遵循先“厚积”后“薄发”的古训持之以恒练笔必定会产生妙笔生花的效果,同时我也深信,只要我们能给学生一块肥沃的土地植根、一片自由的天空翱翔,他们就一定能创造出非凡的成绩,描绘出繁花似锦的画卷。
其他文献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自由发挥的极大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也不同,存在着主观的差异,其面对文本所使用的方法和表现出的兴趣与深度等也都因人而异,其鉴赏过程和结果也是千差万别的。  那么,如何有
期刊
摘 要:新课标的颁布,对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许多挑战。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们需要从专业知识、课堂教学、注重心理教育等方面进行改变,让体育教学变得不再像传统的体育教学那样枯燥、乏味。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体育教师 专业知识 课堂教学  党中央明确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
期刊
摘 要: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不是惟一的方式。如今我们的有效课堂教学对“科学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疼爱有加”,却忽视了一些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方式, 有利于学生得到全面的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读一读” “写一写” “辩一辩” “做一做” “静一静”  《初中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科的教学必须更多地学习终身必备的科学知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积累运用《趣联巧对》一课为线索,结合自己多年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经验,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方面做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并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小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多媒体 教学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优势,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期刊
八年前,《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新标准的提出是大势所趋,是新社会新气象的体现。但七年前放眼如今的一线作文教学,由于考试等原因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学生的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和应对”。新教材对低年级的口语交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口语交际的教学要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有表达的信心,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创新精神。”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信心、兴趣和能力等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消除障碍,让学生敢于交际  课堂发言是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基本形式。由于学生的个性不同,认识不同
期刊
小学科学课引领着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对小学科学课进行综合性学习,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又不是用耳听科学。要学好科学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激发学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但是大部分学生谈文色变,无话可说,无文可作,只能东拼西凑,勉强成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基础薄弱、缺乏兴趣、见闻不广、缺少生活积累等。而最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找准抓手。此文试就作文教学中如何以创新能力为抓手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谈点看法。  一、以培养学生作文创新意识为抓
期刊
有创造力、有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最重要的品质。创造力是最好的能力。写作作为一种精神劳动,具有显而易见的创造性。没有创新的作品,读起来是老生常谈,味如嚼蜡;具有创新精神的作品才会脍炙人口、引人入胜。搞创作就是搞创新之作,用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那么,我们如何进行这项工作呢?  一、破思维定势,立创新意识  在美国的许多华人学者认为:中国学生学习刻苦,书本知识掌握得好
期刊
在新修订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带有实际意义和相关学科的实际问题,以及解决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应使学生通过背景材料,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归纳,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从而解决问题并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当前,我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