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物(一)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tbyj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阅读的要点有:分析所状之物的特点,特别是这些特点与人有什么样的联系;文章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对物的特点的态度与看法;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阅读描写动物的记叙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了解文章具体写了什么动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的(比如:由上而下,由局部到整体,从概括到具体等),写出了此种动物的哪些特点。
  2.作者对所写动物的态度与看法。写动物的文章一般表达人对动物的喜爱、想念或者害怕、恐惧等感情,人对过去生活的留念或者对环境变化的忧虑等。阅读时,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情感。
  3.明确作者采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使文章更生动、形象。一般说来,写动物的记叙文经常采用正面描写为主、侧面描写为辅的手法。
  ■
  篱豆花开蟋蟀鸣
  □秦延安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随着天气的转凉,那从田野间、墙根里迸发出的唧唧吱吱的蟋蟀声,总是让人心里平白增添了新堵,思乡念故之情油然而生。
  最早认识蟋蟀,是在母亲的菜园里。八月,一场雨后,母亲种的白菜、青菜都吐了芽,一片绿莹莹地铺满田垄,让人怜爱。可是一天过后,许多菜苗便没了叶儿,有的甚至连茎都没有了,母亲说道,准是让蟋蟀吃了。为了防止蟋蟀再次贪嘴,母亲给剩余的菜苗儿全部撒上了草木灰,而我则是满园子搜寻,玩起了人蟀大战。
  经过一夜露水滋润的一棵棵青菜、一行行白菜,精神抖擞地站立在泥土之上。当日头升起之后,睡醒的蟋蟀便在菜园里活跃了起来。灰褐色的外衣,使得它很容易隐藏于泥土之间。前边短后边长的四条腿,使得它的身子总是保持着一种随时跳跃的状态。特别是后两条弹跳有力的大腿,使得它一跃就能跳出一尺多远。不注意观察是根本看不到蟋蟀偷食菜叶儿的过程。撒了草木灰的青菜,蟋蟀们已没了兴趣,而那些还没来得及撒草木灰的白菜就遭殃了。憑借着强劲的弹跳功夫,蟋蟀们肆无忌惮地撒着野。遇见鲜嫩的白菜,上去就是一大口。看着蟋蟀们的恶行,我轻手蹑脚地用小手去扑蟋蟀。受了惊扰的蟋蟀立即四散逃逸,我不断地起伏腰身,所获都交给了母亲喂鸡。
  当然最好玩的还是斗蟋蟀。蟋蟀生性孤僻,一般的情况都是独立生活,一旦碰到一起,就会咬斗起来。我把两只雄蟋蟀放在一个空盒子里,然后用一根细枝刺激它们的口须,鼓舞它们冲向敌手。很快地,两只蟋蟀便竖翅鸣叫,蹬腿鼓翼,然后各自张开钳子似的大口互相对咬,并用足踢,扭打在一起,其激烈程度,决不亚于古代两国交战时最惨烈的肉搏场面。最后,败者无声地逃逸,胜者则高竖双翅,傲然地大声长鸣,十分得意。
  到了夜晚,蟋蟀们便开起了“演唱会”。那长短不一、抑扬顿挫的鸣声也是颇有名堂的,不同的音调、频率表达着不同的意思。响亮的长节奏,是警告同性:“这是我的领地,你别侵入!”当遇到雌虫时,其鸣叫就变为“唧唧吱、唧唧吱”,似乎在说:“我在这儿,快来吧!”而这优美动听的歌声并不是出自蟋蟀的嗓子,而是来自于它的翅膀。在蟋蟀右边的翅膀上,有一个像锉一样的短刺,左边的翅膀上,长有像刀一样的硬棘。左右两翅一张一合,相互摩擦,振动翅膀就可以发出悦耳的声响了。“流年疲蟋蟀,体物幸鹪鹩。”长鸣不衰的叫声,使得夜更深,天更凉。
  元代翁森诗曰:“昨夜前庭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城里人为养宠物费尽了脑汁,而乡村的孩子玩蟋蟀,不圈不养,总是让它们生活在田野里,随兴而抓。那玩的不仅是兴致,更是一种乡野的散漫与自由。
  (选自《新民晚报》2014年8月16日)
  1.本文描写的对象是什么?作者围绕这一写作对象主要记叙了哪些事?
  2.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3.本文之所以写得如此精彩动人,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描写。请你选择文中的一处细节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其他文献
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務:即“惟务读书”
期刊
■  阅读描写物品的记叙文,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初读文章,把握描写对象的特征。状写物品的记叙文一般会写到物品的样式、图案、结构、用途等,阅读时有意注意这些方面,就可以很快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加深理解。  2.根据物品形象的特征,把握作者的感情及对物品的思想态度,感悟作者在物中所赋予的象征意义、比喻意义等。  3.合理联想,品评文章。在阅读状写物品的文章时,既要排斥主观臆断,又要有合理的联想。
期刊
《与朱元思书》基本遵循骈文的要求,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并在文章的后半部分大量运用对偶句,这就收到了对比立意、相映成趣的表达效果。但文章又有别于当时一般的骈文,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骈文形式上的束缚,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在四字句、六字句中运用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样的五字与四字交替使用的句式,避免了骈文刻板划一的弊病;其二,文章的前半部分几乎没有对偶句,与一般散文无异,
期刊
【话题导入】  从古到今,有多少徜徉于学海的故事?萤火点点的夏夜,晋朝的车胤,将萤火虫装在袋中,照亮书卷;悠长的山路上,汉代的朱买臣,负薪挂角,最后成为了会稽太守;草木青青的乡村,苏步青远行百里,到学堂求教,就这样,乡村里走出了著名的当代数学家……我们的灵魂,因在学海遨游而变得更加丰满。泛舟学海,我们捧起一朵朵智慧的浪花,留下一个个难忘的足迹。  【写作指导】  思路一:讲述自己学习生活中的故事 
期刊
大地上的河床像一个干瘪的口袋,粮食没了,口袋显出宽阔。我在各地见到许多干涸的河床,它们不是耕地,不是广场,是从天边延伸而来的河床,只是没有水。  所谓一无所有,说的正是河床。如果有,也只有一些鹅卵石。夏天,不长庄稼不长草的土地是干涸的河床。乍见白花花的河床,心里惊讶,它是什么?它几乎什么都不是。你能相信一条宽阔的河流竟然一滴水都没有吗?在雨后,在丰水期见到干涸的河床让人不安,无法想象当年这里曾经有
期刊
【技法简析】  南朝梁代作家吴均的《与朱元思书》本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信,却突破了一般书信的格式,既无对平常事务的叙述,也无客套的絮语,而是抓住富春江两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特点,仅用一百多字便描绘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水画卷,成为南北朝时期骈文中描写山水景物的佳作之一。  全文写景卓绝,是与下面的浓妆淡抹的写景技巧分不开的:  一、善于对景物进行细致的观察  抓住特征入笔,笔到之处,无论山水、
期刊
。。星期天,我终于可以回家了。一路上,道路两旁风景迷人。当暖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时,有一种被幸福笼罩着的感觉。迎面吹来的春风,夹着一股泥土的芬芳,让我如此的清爽、惬意。山更青,树更绿,让我有目不暇接之感。春天真的来了。①。。。  。。河堤上,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沉甸甸地缀满枝头,米白色的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嫩,那弥散在空气中的阵阵芳香,更是沁人心脾。我随手撸下一把宝塔似的花瓣,贪婪地放在口中咀
期刊
本该春光灿烂的大地仍寒风瑟瑟,春天来得太迟,一直都是阴云连绵,没有一点儿春天该有的样子。  我无力地坐在座位上,正如阴云压迫下的柳枝,不仅没有新叶,而且连随风摆动的力气也没有了。同学们仍在争着看成绩单,我却不愿凑上去。  胜负已定。我苦笑着扳着手指,计算着差第一名多少分。我把脸埋在弯曲的胳膊间,喉头酸楚地上下蠕动。忽然一个人点了点我的后背:“玩去吧!”一扭头,看见朋友那熟悉的脸庞,我一敲桌子:“你
期刊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一个“实”字,既彰显务实的态度,又弘扬踏实的作风,更传递实干兴邦的真谛。  一、古字“实”  金文、小篆和隶书都从宀、从贝,上为房屋,下为货贝。金文为“储物柜”的象形,表示家境富实,柜中存有实物。小篆从毌(guàn),本义是将财物、珍宝用绳索穿起来,便于携带。隶书从田,有田地就有粮食。农耕社会“民以食为天”“家中有粮,心
期刊
词类活用是指因语言环境的变化,某一个词由原来的词性变成了新的词性的现象。这是一种常见的文言现象,也是同学们在学习和阅读中很难理解透彻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词类活用种类。  一、名词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古诗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作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必有一个活用。如:  妇抚儿乳(《口技》)  乳:喂奶。  2.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