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matr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20-01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作为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科学地运用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会学、愿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1备课环节的有效性至关重要
  要想上好一堂课,备课很关键。但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搜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最后一个环节。我们现在用的信息技术教材呈现多样性,且没有教参。而教材中的很多教学内容并不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对教材进行再加工的能力。再说说学生,由于家庭、小学教育及个人爱好等因素,造成学生信息素养差异较大,上课前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信息素养的实际状况,针对性地备课。另外还要注意班级之间的差异。每个班的班风、学习习惯等都不一样,不能一个教案每班通用,看病要对症下药。教学也要因材施教。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这都需要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即使课堂上出现了一些意外情况,教师也能“临危不乱”。圆满地完成教学。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重点关注
  我们经常说“人的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情绪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推进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给学生提供产生问题的情境,并提供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机会。
  比如:讲“保存网页内容”这部分内容时,非常简单,只要执行菜单“文件”中的“另存为”就可以保存当前网页中的所有信息了,但是如果能够对此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另存为”真的能保存网页中的所有信息吗?如果该网页中有Flash动画。用“另存为”可以保存下来吗?如果我要保存网页中的文字或有用的图片该怎么办?……这样不但能启发和拓展学生思维,也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对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问一些“对不对”、“是不是”的不带思考性的简单问题,或者是一些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压倦,影响探究学习效果。只有问在有疑之处、问题难易适度并具有启发性,才是有效的课堂提问。
  3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不可忽视
  对于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小组合作是经常被提到的,通过小组之间成员的相会帮助学习,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也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孩子分组围坐在一起,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开始,学生就象蜜蜂采蜜一样,教室里马上是一片嗡嗡的声音和学生忙碌的身影。谁也不知道其他人在说什么和干什么?有的是组长一个人在发挥,其它学生当听众:有的小组合作的分工、意图不明确,学生不知所措,一脸茫然;还有的学生就自个儿在玩……。几分钟后,老师一声令下,小组合作讨论就齐刷刷地停下,紧接着小组汇报开始,听到的是:我认为怎样怎样……一些很有条理性的回答。我们不妨扪心自问:这样的合作有效吗?合作交流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它的理念是完全正确的,但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的“合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
  3.1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
  3.2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的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4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
  小学《信息技术》中有用《动画自己做》程序来制作动画故事,该程序为学生提供了背景、静物、动画角色等素材,十分直观。操作也较简单,学生很容易上手。但是在教学中学生的操作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他们只是随心所欲地将各种素材拼凑在一起,而并没有掌握动画的制作方法。于是我提出了三个动画制作任务:1.让一个小朋友从左向右跑去;2.两位小朋友赛跑,要求同时起跑;3.两组小朋友进行接力赛。这三个任务由简到繁、由易到难,从加入一个动画角色到加入两个动画角色,并要能控制角色的动作时间,最后一个任务要改变动画角色。学生在这一连串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地完成了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了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
  总之,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是有效教学的目标。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尽可能地采用效果最好、效率最佳的教学方法,让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体现出价值,为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而不断努力!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54-01  数学学科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的概念形成的方法的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在现实中我们知道,数学是其它学科的基础,学好数学知识对今后学生掌握其它学科会起到奠定基础的作用。可以说,我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53-01  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数学推理,判断的依据,是建立数学定理,法则的基础,更是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出发点。解决很多复杂的数学问题需要对概念有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学生如果对某一个概念理解模糊,那么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很可能出现困难。可以说,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学好概念。教师要上好数学课,必
期刊
摘 要: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英语语法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极为迫切,英语语法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难点。翻转课堂教学模型以其独特优势,为英语语法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阐释了翻转课堂的概念,分析了大学生英语语法的现状及成因,继而探究了英语语法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模式的意义,旨在为解决英语语法教学问题提出参考意见。  关键词: 英语语法 导学一体 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的提出  翻转课堂是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58-01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心理学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从布鲁纳的基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18-02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219-02  课堂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时段内师生之间发生的一切在思维上、行为上、心理上等各方面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包含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自我的互动。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互动呢?下面我将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互动的几点实践认识。  1营造互动的和谐氛围  一位老师在上第一堂课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