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图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加强对初中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从而实现读图能力的提高是地理教学效率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能力;提高策略
在近几年中考测试题中,我们发现不仅在地理试题中每题有图、无图不成题,而且在政治、历史的考题中往往也是以图为载体进行相关内容的考查。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读图能力的提高,应做到因材施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一、掌握读图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技能
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地图类型,明确读图目的;2.识别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3.认真读图,弄清问题;4.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结果;5.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例如,讲我国降水分布特征时,应以地图为框架,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教学过程,找到答案。首先,读图1“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根据教材提出的读图要求,仔细观察每一条线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分布特征,对它们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明确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状况及总趋势,即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通过读图活动,学生不仅会对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有直观认识,而且会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效果是文字叙述所不能比拟的。
指导学生经常读图,旨在培养地图意识,熟悉地物分布,增强对地图的认知能力。如对中国政区图上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其位置的熟悉,对世界地形上海陆分布、地形单元的了解等。具体做法是:第一,上课强化。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内容时,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有目的、有步骤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频繁地使用挂图。这样,既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示范作用,强化了学生的地图意识,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熟知地理要素分布的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第二,课后指导。要鼓励学生课余时间经常阅读地图。尤其是在课后地理复习、看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去使用地图。
二、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逐步提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同一幅图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这样,经常进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大有好处。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及思维能力。
由看图到快捷准确地在地图上指出地理事物分布和思考图的用处是学生在掌握地图技能上的一大跨越。在地理教学中,通过一图多思、一图多用可开拓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能促使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营造一个互竞互助、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的内容很多,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例如,中国几大商品粮基地的位置学生很容易混淆,而熟悉我国各省、区的方位之后,这个问题则很容易解决了。同样,明确了世界政区的分布之后,掌握世界石油和小麦的运输方向、线路等知识就容易多了。
三、要注意整体性、规律性、特殊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地图反映的是众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及相互联系等。有时需要将其中某些组成部分分割开来,以突出某一空间或某一地理事物、现象。在读图时要求学生不能只了解一幅图的概貌,还必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事物有所认识、分析和了解。
例如在图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地峡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特殊现象。指导学生从海陆位置、盛行风向及流经的洋流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个性中所包含的共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绘图制表、缺图补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绘制图表、缺图补图”要求学生能模仿、记忆、想象,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是读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例如,区域图的识别,通过学生的动手绘画过程,对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地理事物及其分布范围等都会形成较深刻的影响,加强对地图的认识,从而达到强化学生读图意识的目的。
绘图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做法是:第一,辅导学生绘制简单的地理图示。如地球上的水循环这一部分知识比较繁杂,通过讲解就可指导学生简化浓缩如图3所示:
“缺图补图”这是检测手段。其一,可检测学生对一般地理事象分布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通过中国几个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名称的填写等,就很容易了解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的情况。其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如南北纬30°~40°大陆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迥然不同;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发育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带;而西岸则是为适应夏干热、冬温雨的地中海气候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自然带,通过填图练习才可以很容易使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能有意识地从以上五个方面指导、训练学生使用地图,学生的读图能力必将有很大提高,而且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改观,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最大限度地挖出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初级中学)
【关键词】地理教学;读图能力;提高策略
在近几年中考测试题中,我们发现不仅在地理试题中每题有图、无图不成题,而且在政治、历史的考题中往往也是以图为载体进行相关内容的考查。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训练,从而达到读图能力的提高,应做到因材施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训练:
一、掌握读图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技能
读图一般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识别地图类型,明确读图目的;2.识别图例,了解方向和比例;3.认真读图,弄清问题;4.自我检查,相互交流读图结果;5.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例如,讲我国降水分布特征时,应以地图为框架,通过读图—分析—归纳的教学过程,找到答案。首先,读图1“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根据教材提出的读图要求,仔细观察每一条线所在的地理位置、范围大小、分布特征,对它们的特征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归纳,从而明确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状况及总趋势,即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通过读图活动,学生不仅会对我国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有直观认识,而且会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效果是文字叙述所不能比拟的。
指导学生经常读图,旨在培养地图意识,熟悉地物分布,增强对地图的认知能力。如对中国政区图上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其位置的熟悉,对世界地形上海陆分布、地形单元的了解等。具体做法是:第一,上课强化。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内容时,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有目的、有步骤地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频繁地使用挂图。这样,既起到润物细无声的示范作用,强化了学生的地图意识,又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熟知地理要素分布的方法,优化了课堂教学。第二,课后指导。要鼓励学生课余时间经常阅读地图。尤其是在课后地理复习、看书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去使用地图。
二、一图多思、多图并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使学生学会一图多思、一图多用。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化,思维逐步提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同一幅图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这样,经常进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大有好处。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提高学生的地图意识及思维能力。
由看图到快捷准确地在地图上指出地理事物分布和思考图的用处是学生在掌握地图技能上的一大跨越。在地理教学中,通过一图多思、一图多用可开拓学生的思维,强化学生的记忆,能促使学生全体参与,全程参与,营造一个互竞互助、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的内容很多,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例如,中国几大商品粮基地的位置学生很容易混淆,而熟悉我国各省、区的方位之后,这个问题则很容易解决了。同样,明确了世界政区的分布之后,掌握世界石油和小麦的运输方向、线路等知识就容易多了。
三、要注意整体性、规律性、特殊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地图反映的是众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及相互联系等。有时需要将其中某些组成部分分割开来,以突出某一空间或某一地理事物、现象。在读图时要求学生不能只了解一幅图的概貌,还必须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事物有所认识、分析和了解。
例如在图2“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中美地峡东北部、巴西东南部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特殊现象。指导学生从海陆位置、盛行风向及流经的洋流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个性中所包含的共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四、绘图制表、缺图补图,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绘制图表、缺图补图”要求学生能模仿、记忆、想象,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也是读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例如,区域图的识别,通过学生的动手绘画过程,对区域地理位置、重要地理事物及其分布范围等都会形成较深刻的影响,加强对地图的认识,从而达到强化学生读图意识的目的。
绘图强调动手能力的培养。做法是:第一,辅导学生绘制简单的地理图示。如地球上的水循环这一部分知识比较繁杂,通过讲解就可指导学生简化浓缩如图3所示:
“缺图补图”这是检测手段。其一,可检测学生对一般地理事象分布知识的掌握情况。比如,通过中国几个主要工业区的分布,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和名称的填写等,就很容易了解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的情况。其二,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如南北纬30°~40°大陆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迥然不同;东岸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发育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带;而西岸则是为适应夏干热、冬温雨的地中海气候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自然带,通过填图练习才可以很容易使学生理解这部分知识。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能有意识地从以上五个方面指导、训练学生使用地图,学生的读图能力必将有很大提高,而且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改观,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最大限度地挖出学生的潜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东善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