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年教师教学、科研与学生工作的统一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v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工作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只有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工作,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如何平衡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工作的研究还不多,尤其忽略了学生工作。对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工作之间的客观规律进行研究,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青年教师 教学 科研 学生工作
  教学与科研是大学院校追求的两项重大指标,也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标杆。历年来,对教学与科研之间相辅相成,一体不二的观念仍有争议。1968年Clark[1]提出:“现在大学教育中,没有任何问题比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更为根本。”然而纽曼却认为,教学是大学唯一的职能。在“科技兴校”,“科技强国”为指导思想的当今社会,高校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青年教师作为教育界的后备力量,如何处理教学、科研乃至学生思想工作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学与科研作为可考核工作量,对于青年教师来讲都是不得不重视的两项工作,学生工作往往被忽视。在笔者看来,学生工作与教学是直接相关的,同时对于科研也会起到间接作用。如何平衡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发挥三者之间的正能量,是广大青年教师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一、学生是教学的根本
  金耀基先生曾说: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二是学怎样做事;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最后学怎样做人。人在这里显得尤为重要。在一切以成绩为标准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对品格,价值观的培养存在严重的缺失。大学作为培养独立意志,公平竞争,社会责任、公共道德等理性素养的高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不容忽视。除了传授专业知识以外,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流露出来的个人主观判断,对于世界观、价值观均在形成过程中的学生来讲,具有重要的指向性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教育对象具有极大的差异性,地域,家庭背景,性格习惯的不同会导致学生对同一知识体系的理解不同,对授课方式的接受程度不同,从而造成对知识的掌握不同。如何在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就需要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意识形态以及学生的知识结构。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的创造性的发展无疑数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2]。目前,某些高校内部的班导师制度,给青年教师提供了了解学生的极好机会。通过参与学生的班级会议,通过为学生解决思想或者生活上的问题,通过与学生的积极交流与反馈,真实的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利于把握课堂节奏,掌握教学进度,从而更好的落实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在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信息的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做出判断与选择,形成新的、具有连续性、层层推进的“方案性资源”,才能使教学课堂呈现出动态的新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与学习的自主能动性[3]。因此,学生工作是教学与科研的根本。学生工作的稳定和良好沟通,有助于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有助于后续的科研发展。
  二、教学是科研的基础
  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教书育人。教学是教师的基本职责。教学有助于教师思路更加清晰,只是更加系统化。教学需要教师能够深入浅出的阐述教学内容,要求教师能够将教科书和教材之外的内容相结合,而不是照本宣科。这是一个对知识的提炼过程也是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只有充分的掌握了知识,才能够形成对理论的吸收,理解,从而实现教育实践的转化。
  青年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都需要备课。备课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备课的过程中,不断的思考可能遇见的问题,可以加深对问题的了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生获得的各种信息也会在学校和课堂反映出来。针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学生会产生不同的想法。课堂教学活动的复杂性以及教学内容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师从事学校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为了能够整体掌控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必须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进行知识的探讨与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阐述与沟通,学生给老师提供了更多思考的角度,有利于教师更加全面、立体的深化授课知识。在一个公平、活跃、开放的平台上进行教学,可以促使青年教师快速对所掌握知识进行筛选和更新,同时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和应用,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三、科研是教学的提升
  钱伟长院士在谈论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时说:大学必须拆除教学与科研之间的高墙,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4]。开展科研势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对该领域的前沿科学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必然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等以外的许多学科知识作为相应的知识准备。因此,科研工作对教师而言,是对知识的强化扩充,及时更新,与时俱进。“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教师只有在科研工作中,通过不断的认识、实践、反思与重建,才能将外在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际的应用,才能真正的实现知识引导科技,科技促进社会进步。
  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是靠听课进修,而是靠科研工作,边研究边学习。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积极有效的学习方式。只有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才能提高现有学科的水平,才能丰富现有学科的内涵,开拓边缘新兴学科,才能造就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5]。青年教师通过申请各种国家级或者市级科研项目,有助于了解该领域内国际前沿科技,有助于把握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有助于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回馈到教学行为。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形形色色的实际问题或者工程问题,需要强大的实际操作经验以及处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实现理论知识的真正消化,形成具有个人独立思考的新质,有助于教学工作的落实与开展。
  综上所述,学生工作、教学、科研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工作是根本,教学是基础,科研是提升。青年教师只有通过教学实践不断的提炼已掌握的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交流和沟通,不断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不断的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通过科研工作,才能始终把握学科领域的前沿科技,才能不断的扩充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的完善教学内容;只有通过学生工作,才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才能有效的因材施教,才能有效的完成教学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Clark B. The modern integration of research activities with teaching and learning[J].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1968(3):241-255.
  [2] 余文森,洪明. 校本研究九大要点[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 郑慧琦,胡兴宏. 教师成为研究者[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 钱伟长. 论教学与科研关系[M].
  [5] 白朴存,李春萍,宋银敏. 科研促进本科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06,15(2):111-113.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中药制剂搜风消暗瘀汤治疗小儿风瘀阻络型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西药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本病的效果,以及其对血清细胞因子干扰素-ɤ、白介素-10 水平的影响,比
<正>闫晓姣:当今中国书法史论研究凸显出许多问题。在2009年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上,刘恒先生提出的一个观点后来经常被人引用,那就是当前书法史、论研究局面失衡,呈现出一种
一、模仿者与他的偶像  我们或许从一开始就可以下一个断言:当代书法基本上是只停留在模仿者阶段,它从未达到把自己提升为能动的施动者和创造者一一也就是主体(subject)的位置,因此有识之士都在试图改变这样的状态,尽管它包含某种几乎难以克服的困难。这难以克服的困难首先是一个速度上的问题,也就是说,与一般人认为的我们现在的书法因写的速度太快而充满了炫技的成分恰恰相反,现在的书法在根本的层面上是速度的匮
期刊
从某种程度上说,近十五年书法史论研究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高等书法教育的突飞猛进。当书法开始作为一个学科出现在高等教育的序列中,即意味着有一个逐渐庞大且稳定的群体将专门从事相关研究;如此,大批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著作和科研项目相继出现,书法史论研究领域也因之热闹起来。 客观地说,随着观念和方法的不断丰富,近年来的书法史论研究确实在不同维度上实现了质的飞跃,陆续出现了一批有学术影响的论著。区域层面,
期刊
正如新巧所说,我在写字上面特别笨拙而不开窍。有一次在日记里我发泄式写了一段话,大意如下:老子如此天纵奇才,就不相信会写不好字!  这句话里,包含着深深的挫败感。  因为,我从未遇到过像写字如此艰难的东西。  书法里面包含的技巧与观念,已经建构起一片深不可测的黑色大海。每一次个体的试探与努力,仅仅是投向海水的微小石子,瞬间不见踪影。  而我扔下的,可能只是沙子,或者粉末。  回顾学艺之路,发现无论是
期刊
“当然,除非他看到了一位骑士。”我在搜寻合适的词语去描述这样一个人,不知道为什么悄然浮现的是布罗茨基的一句话。当我试着继续写作时,在我的思维和感官中充斥了大量关于他的材料,这巨大的体量一下子冲击过来,旋即又被印象中那欢乐的嬉笑声冲散,于是我发现一个仅剩下的词似乎是:杂多。  这是一位摄影家、诗人、书法家、画家、招贴设计师?抑或一个酒徒、胖子、喜剧演员、手机达人、伪摇滚乐迷、佛系青年、非物质文化遗产
期刊
去岁五月,海上张洁明兄正游学杭州,得曩时同侪彭正勇兄援引,故而结缘得识。后时有觌面,瀹荼论道,酌酒而歌,所涉大抵不离丹青翰墨。尝示吾小行书扇面清赏,凤翥鸾翔之间,气韵生动,字字直入宋人堂奥。惟观其下笔不激不厉,优游冲和,令人击节赞叹。  盖因书善,吾于今岁国庆敦请张兄来“将军阁书法私塾”授课,举手投足之间志气平和、虚怀若谷。授课亦无夸夸其谈,而以笔下见真章。吾誉之日:“张君为学矻矻匪懈,霄衣旰食,
期刊
在高中美术教学活动中,因为学生在初中只对美术有初步的了解,而且学生好动活泼专注力有限,所以经常听到学生说“我不会画”,“我画不了,看似简单,这太难画了”,“老师,我画漫画吧,那样一节课就画好了”~~~即使有个别学生画了下来,但是,你问他有什么收获,他也不知道。这样,时间一长,慢慢地就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最后连拿起画笔的信心也没有了。可是他们进入高中,走进这个特长班,就怀揣着凭借着对美术的兴趣和执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