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电场强度比值定义法的哲学思考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LEY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是研究世界观、方法论的科学,是研究事物发展的最一般规律。在物理学中比值定义法是研究如何选用已知物理量并用相比的形式定义出新的物理量的方式或方法。比值定义法中蕴含的一般规律是什么?本文以电场强度这一物理量的引入过程,试图说明这个问题。
  在电荷的周围空间存在着电场,电场的显著特征是对放置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如何描述电场的这一力学特性?显然应该从电荷受力谈起。
  由于任一电荷都会在其周围产生电场,为了描述场源点电荷的电场,可引入另一电荷做研究。当引入另一个点电荷时,点电荷本身也产生电场,此时的电场已不是原来的电场了,而是一个复合电场,它的力学特性也不是原来电场的了。
  哲学上讲“要抓主要矛盾”的方法启发了我们。为了研究场源点电荷的电场情况,我们引入的一个检验电荷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电荷电量足够小,产生的电场足够弱,它引入后的复合电场主要是场源电荷产生;二是体积足够小,可以看成质点,这样可以描述电场中某一点的特征。
  能否用检验电荷q所受的力F来描述场源点电荷Q的电场力学特征呢?从F = k Q ? q∕ r 2可知,这是不行的,引入的描述电场力学特征的物理量必须只能反映电场本身的特点,不能与外在的因素有关。而上式中,F与检验电荷的电量q有关,且如果在电场中同一点,分别放置正、负电荷,电场力的方向也不同。
  虽然不能用检验电荷受力来描述电场,但也给了我们启发。我们注意到,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放入不同电量的检验电荷,它所受的电场力是不同的,且电量越大,电场力越大。在电场中的不同点,即使放入同一检验电荷q,一般来说,所受的电场力也不同,但检验电荷的电量越大,电场力就越大。由此,我们可以考查一下电场力与检验电荷电量的比值。
  在电场中的同一点,分别放入电量为q1、q2、q3的检验电荷,它们所受的电场力分别为F1、F2、F3,则有:
  F1 = k Q ? q1 ∕ r 2 F2 = k Q ? q2 ∕ r 2 F3 = k Q ? q3 ∕ r 2
  显然:F1 ∕q1 = F2 ∕q2 = F3 ∕q3 = k Q ∕ r 2
  上式表明,在电场中的同一点,不同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不同,但它所受的电场力与其电量的比值却相同,与检验电荷无关,只跟场源电荷有关(场源电荷的电量Q及在电场中的位置r)。
  若将同一检验电荷放在电场中的不同点,则有:
  F1 = k Q ? q ∕ r 12 F2 = k Q ? q ∕ r2 2 F3 = k Q ? q ∕ r3 2
  则:F1 ∕q ≠ F2 ∕q ≠ F3 ∕q
  上式表明,即使是同一检验电荷q,放置在电场中的不同的点(r1 ≠ r2 ≠ r3),它所受的电场力是不同的,且电场力与电量的比值也不同,但它们的比值仅由场源电荷的电场决定。
  这样说来,检验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电场力与其电量的比值F∕q有三个特性:
  1、确定性。在电场中的同一点(如:距场源电荷Q距离为r 处),不同的检验电荷的F∕q均相同(k Q ∕ r 2),且只与场源电荷有关。
  2、区别性。在电场的不同点,即使是相同的检验电荷,其F∕q也是不相同的(r1 ≠ r2),F∕q只与场源电荷及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
  3、本质性。电场中某点F∕q越大,表明单位电量的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越大,表明该点的电场就越强;反之,则表明该点的电场就越弱,F∕q可以反映电场力学特性的本质特点。
  据此,我们可以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它是用电荷所受电场力与其电量的比值而定义的,这就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新物理量。
  考虑到电荷有正、负,我们规定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放置在该点的正的点电荷的受力方向相同,与负的点电荷的受力方向相反。
  从电场强度的引入过程可以看出,E = F∕q只是电场强度的量度式而非决定式,因而不能说“E与q成反比,与F成正比”,事实上E与q、F无关。它的有无、大小是由电场本身属性所决定的,与外在的因素无关。即使不放入检验电荷,该点的电场也是客观存在的,它可以通过外在的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度量其本质。正如问一个人的身高是多少?它是由本人长的高度决定的,但可以利用刻度尺来测量,即使不用尺子去测量,人的高度也是确定不变的,因而正确的测量可以反映出而并非决定人的高度。
  利用比值的方法定义新的物理量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已知的两个物理量与要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有关,如电场强度这一概念的引入中,电场就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二是已知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具有确定性和区别性,即对于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特点一般是不同的,能够将它们区别开。三是两个物理量比值的结果有意义,能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本例中,F∕q的大小能反映出该点电场的强弱。
  利用比值定义法定义新的物理量,建立新的物理概念,这在物理学中俯拾皆是。如速度的概念V = s/t ,加速度概念a = ΔV/t,密度概念ρ= m/v,电阻的定义R = U/I ,电容概念C = Q/U等,都是用这种方法引入的。比较复杂的情况,可能涉及到三个物理量的比值问题,如磁感应强度的引入,就是用垂直磁场放置的电流元所受的磁场力F与电流元的电流强度I和长度L乘积的比值来定义的,即:B = F/I?L
  在这个式子中,同样不能说B与F成正比,B与I成反比,或B与L成反比,实际上B与F、I、L无关,但可以用F/I?L来度量其大小。
  利用比值的方法定义新的物理量是在已有物理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比值组合,找出反映事物本质的特征。新概念的建立也经过了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概括过程,这一概括的结果富有新意,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新本质,只有用一个新的物理量才能代表它、反映它,物理学概念家族中只好再增加一个新成员了。随着新成员的产生,对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描述将变得简单而清晰,具体而深刻。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对高中教育的关注也放在了如何才能够促进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方面。作为高中的重点学科——化学,自然也不可避免地要展开
随着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邮件应用的日益广泛且难以替代,本文以高校西语专业学生电子邮件为语料,结合相关研究,从应用文写作教学的角度来讨论电子邮件的文本体裁问题,明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程的基础。步入医学殿堂的学生,对解剖学学习都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人体解剖学名词繁多,内容复杂,并且很多内容偏重于记忆,所以初学者往往感觉枯燥无味,学习效果差。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剖学知识,在这门学科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出学习技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学习后续医学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一直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搞好习题的变式教学,特别是搞好课本习题的变式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本文从习题
企业伦理道德是企业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与行为规范,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行业间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
《我与地坛》是已故作家史铁生的散文名篇,它曾经令无数人感动.在这里,笔者试图讨论文章中显示出的三个核心问题,通过多角度透视,加深对其理解.
编者按  所谓边学边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一边学习一边进行实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眼、动脑、动手、动口(以下简称“四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的能力。  “画龙点睛”是人们熟悉的成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下面就来说说我的一些做法。  一、新旧知识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是宝贵的文化财富,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音乐教育以音乐形象感染和影响学生,增强对美丽的山川、悠久文化的自豪感,萌发他们热爱家乡,为把家乡建设
化学中考中有关实验题解答成绩的下降和高中阶段学生选择科目时对化学的望而却步,说明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退步,原因是什么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以化学实验室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