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d_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不少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学生的作文写好了,那么,他的语文学习就比较好。这段话可以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之中何等之重要啊。因此,作文语文教师就应该十分重视小学生的作文。如何培养小学生写好作文呢?关键在于依据学生认知、心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作文教学特别的重要。作文是学生阅读、观察、体验后之倾吐,是思维,综合学习之具体、形象、语言之组合的具体体现。我们重视作文教学,关键点在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之中激发学生作文之兴趣。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之中,激发学习兴趣呢?
  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为他们创设学习之情境,燃起写作文的火焰与热情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是一个关键,要靠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作文之兴趣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必须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交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俗语道“处处留心皆学问”,在观察中体会生活,观察中理解生活,观察中热爱生活,观察中美化生活。要常常指导学生观察。交给一些观察的方法,如定点观察、动点观察、观察要抓住特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感官去观察比较并把观察与思考联系起来,与自己的情感、想象、联想结合起来,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观察要达到寫香气,使人能嗅到,看到香气,写人要写“活”,只有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事物的特点,觉察生活中的闪光点。
  美之所在,能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力,方可能写出蕴含丰富的文章。教师可常指给学生一些较熟悉,有趣的观察对象,让他们积累这方面的语句,如“走路的姿势”“笑的表情”, “如何骑自行车”, “一个青年学生的形象”等,并定时在班上展评,相互借鉴提高。或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参观,野游,在活动中体察大自然的景物,审视社会的种种现象,体验各行各业的实情……有了大自然的瑰丽多姿,生活的丰富多彩,就有作文的基础,这就是“功夫在诗外”(陆游)。试想一个天生的盲人,能描绘出真实的天空吗?
  在观察生活的同时,支持鼓励学生观看、收听、评议新闻联播,把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时代脉搏联系起来,文章才有精神、灵魂。只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就要让学生热爱生活是不够的,还应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作文教学的情景氛围,让学生在语文书本学习的同时渗透文学内蕴、人文精神和审美情操,使学生对作文产生一定的兴趣。教师不宜把课文与作文的教学分离开来,其实二者相互促进,紧密相连的,课文可作写作范本,写作可以加深对课文写作技巧的理解,而且在课文教学中往往要拓宽文学视野,精选一些文学佳话,历史典故,文学、艺术名家创作故事等,如“一字之师”、 “维纳斯的断臂之美”、 “江郎才尽”、“曹雪芹荒村著书”,来熏陶学生,让学生得到一些启迪,以此激发作文的兴趣。有生活的内容,也有写作的冲动,就应激发学生写作,“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字空”,要让学生把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体验、感受真实的写下来,最好坚持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或周记,并每周精选一些供赏析。每月必须让每位学生有一篇得到肯定,以此来积累作文(大作文)素材。
  二、从出题、选材、方式、评改诸方面引导学生,对其作文给予鼓励,以激发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是多方面的,而且是随机而激发之。当然,激发作文兴趣贵在于坚持、长期才会有效。
  (1)出题目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要让学生人人有内容可写,有真情实感可诉,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结合学生的人生、理想、道德行为、人际关系,思维特点,个性心理和(思维)审美情趣来命题,最好每次作文题多列几个,让学生选择自己更熟悉、喜欢的来写,或拟出话题,或列出本次作文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命题,学生就能找出身边熟悉的事物来写,材料充分而不怕写。注意命题多样性,课内命题与课外练笔,统一命题与自己命题相结合,做到一材多写,让学生有选材的余地,尽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2)多种作文方式激趣。平时作文都是课堂学生个人完成写作,作文材料不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孤寂而枯燥,即使写“我的父亲”这样熟悉的文章也难搜寻到一两个“闪光”点,若能多人(可以四五人)一组在一起审题、立意收集材料,选取“闪光点”,然后布局、谋篇,合作交流完成一篇作文,最后全班完成,将会优劣得所,这种“现场”作文,有的放矢,能树立学生作文信心。
  (3)培养兴趣要持之一恒,要在作文评改时进一步巩固培养。作文的评改要及时,让学生感到老师的重视。更主要的是评改要因人而异,顾及全体,多表扬鼓励。
  (4)评改作文要及时,挖掘“闪光点”的同时,要改革过去那种评改由老师费心费力而收效甚微的“一言堂”,要采取多种情景的评改之法,有自评自改,大家评改,互改。激发学生兴趣是一种教学之好方法。在教学探索之中,要重视教学理论方面的总结。我们的教师既担负指导学生学习的重任,担任着进行理论方面的责任。可以说,只有具备了教学实践指导能力,又有教学理论总结研究能力的教师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小学数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法可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趣味教学要贯穿始终。它能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精力,使注意力集中而持久;它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它能不断发展学生思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课堂教学最优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教学;创设情境  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与认知规律,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参与
农村学生生活窄、见识少、读的少,一是无内容可写,二是有话倒不出,更因为大多数农村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小空间中,使得作文选材窄、内容浅、立意旧,没有城市儿童那种多视角、多立意的创造性思维。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文教学的改革就应从培养创新人才这一视角去思考,多组织学生写假设作文、幻想作文、争论作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根据教材
A 1 064-nm pulsed coherent Doppler lidar (CDL) prototype is developed to measure short range wind speed in the lower altitude troposphere layer. The CDL system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得到锻炼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理性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重要阶段。伴随数学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育改革也需要紧跟时代的要求不断进行完善。在新课标下进行高中数学的教学要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实现对人才素质的培养。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高中
什么是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的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它切实反映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其目的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做人、健体、生活、审美等,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
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一、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