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改下的目标教学应具实效性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uly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标教学至关重要。没有目标的教学是盲目的,更是无效的。就像人们走路,若不知道目的地,走得茫然,走得疲惫,走得也没有任何意义。“无论做任何事情,最初的一环是必须确定适当的目标,并始终将行为指向这一目标。”尹少淳教授如是说。我想这是因为目前好多教学目标设定层级偏高,一节课不可能达到,因而,这样的目标就不具实效性。
  目标制定得好,将会一步步促使你完成更高的目标,制定得不好将好高骛远,不能实现。目标是有阶段性的,“不断追求目标并不断达到目标,构成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也构成了我们个体不断进取的人生”。譬如,美术鉴赏课的目标当然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但这作为总目标可以,作为某一课的目标,就有点太大、太远。这样的目标形同虚设。我认为制定课时目标时,应该努力做到:1.脚踏实地,避免好高骛远;2.放眼长远,为学生的将来做准备。
  我在上高中《美术鉴赏》(湘教版)“礼仪与教化”青铜器这一课时,制定了这样三个目标:
  目标一:通过同学们搜集资料的过程,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上课前我将全班同学分成八个小组,让他们在课本中找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分配给各个小组去搜集资料并总结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小组长又将内容分配给个人,上课时让这组同学到讲台上来,将自己准备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通过学生亲自动手、自主探究的愉悦过程,既减轻高中生的课业负担与压力,又相当于给学生一次表演的机会,他们都在台下积极准备,摩拳擦掌,打算在台上一展风采。这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办法,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又锻炼了同学们的综合能力,这比全面撒网却搂不着鱼要好得多。通过同学们自己搜集资料,加强了对这一课知识的深入理解,也提高了学习兴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设计者、引导者和协调者。
  目标二:通过“兵教兵”的方法,使同学们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小组成员先将课前准备好的“楚王问鼎”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使同学们了解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其他成员分别将司母戊鼎、杜岭方鼎、人面纹方鼎、刖刑人守门鼎和大克鼎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并将总结出的各种风格依次写在黑板上。同学们没讲清楚的地方,老师再做以补充和强调,以加深印象。同学们都讲完后,我和全班同学按照黑板上同学们写出的不同时期青铜器的风格,共同归纳发生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分封制的出现,统治阶级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所以青铜器在西周中后期以后由礼器转变为了实用器具。用这种“兵教兵”的方法,讲演者要“临阵磨刀”,全力以赴,听讲者全神贯注,跃跃欲试。因此,教学效果很明显。
  目标三:让同学们利用所学知识,能鉴别一些基本的青铜器的年代。
  这是这节课的重点目标,也是终极目标,这一节课所做的一切都在为这个目标服务。目标一和目标二是基础目标,而目标三则是“放眼长远”的理想目标。要想完成这个目标,需调动一切力量,动用所有资源,采取全部措施去完成这个目标。因为有了这个目标,教师备起课来目标就更为明确,学生学习起来才更有兴趣。备课就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教师讲课也有了重点,同学们听起来也显得更为轻松,并且学有所得,学有所用。通过小组同学的讲解,我引导同学们总结出商周青铜器有三个最大的不同:一是造型上商代多方鼎,西周多圆鼎(商末周初的鼎同商代),因为方鼎多用来祭祀,更显尊贵;二是通过同学们的讲解,我们得知司母戊鼎里有“司母戊”三字,杜岭方鼎里有“杜岭”二字,人面纹方鼎里有“大禾”二字,大克鼎里有二百九十字的铭文,说明商代及商末周初的青铜器里字数在十字以内,而西周以后都是上百字的铭文;三是商代多饕餮纹,而西周中后期以后多窃曲纹,铸造青铜器的工艺失蜡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后才有的,所以有镂空工艺的青铜器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以后的作品等。一些很容易辨认的方法,通过用实例请同学们进行青铜器的辨认加深印象,使同学们不只是一个听众,更重要的是以一个鉴赏家的角色出现,以此来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效果很好。
  鲁迅先生说过:“但愿浅而清,不愿深而浊”。这句话用来帮助我们设立教学目标更有指导作用。要想达到预设目标,备课很重要,教师备课下的工夫越多,学生们学起来用的时间就越少。我始终坚持多下功夫备课,厚积而薄发,提炼出精华讲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最多的知识。这样,不但有效地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艺术鉴赏的能力,达到“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做准备”的长远目标,所以学生学起来才会更有兴趣。教学目标必须由自己制定和提炼,这样的目标学生才容易接受,教师教起来才会得心应手,更具实效性。正如于漪老师所说“教学参考书毕竟是别人的劳动,只有自己的劳动所得才是带着生活露水的鲜花,是你自己的心得,学生才容易和你交融,教出自己个性的时候,才是学生收获最大的时候。”
  教学跟人生一样,都离不开目标。没有目标的教学就象没有目标的人生一样,便会失去航向标,终将碌碌无为。目标的设立,更应该具有实效性,不可太高,否则,便会好高骛远,终将一事无成。
其他文献
[摘要]剖析目前初中学生阅读困难、阅读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提出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的主要步骤、主要环节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英语阅读初中实践反思      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要求教师牢固树立课程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让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的理念,注重课程的实践性。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与探究、发现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改变单一的个体学习方式,倡导独立自主与合作交流相
[摘 要]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作文要真实地表现自己,用笔书写发自内心的情感。“以我手写我心”,尽情表达我的快乐,真实宣泄我的忧郁,大胆写出我的关注。  [关键词]作文 表现自我 角度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36-0024  冰心说过:“能‘表现自己’的文字,是创造性的,个性的。”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如
[摘要]选择题得分的高与低,成为决定考生高考历史学科成绩优劣的关键所在。本文认为影响学生考试得分的重要因素有三个即知识能力、方法规律、考试心态,而学生考试解题出错有三大原因即概念不清或基础不牢、审题不清或思路错误、粗心大意或心态失常。  [关键词]历史高考选择题审题失分关键环节启迪思维高效得分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10107  近
[摘 要]在《诚信是金》一课教学中,教师根据初中政治课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活动、营造氛围等教学策略来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生活化 创设情境 设计活动 营造氛围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44  【案例背景】  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政治教学生活化,是现实发展
[摘要]本文从甘肃省某县各乡镇初级中学的历史教育教学情况入手,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了解,探讨和揭示某县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在新课程改革外在力量的推动下,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机会学会合作、学会教学和学习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中学历史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和整体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关键词]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过程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全国的不断推进,历史新课标对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的重视越来越突出。近年来,高考改革不断深入,材料解析题在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更加侧重于考查学生对史料处理、历史阐释和文字表达的能力。历史教学界对史料教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视。  依据《辞海》的解释,史料是研究和编纂历史所用的资料,主要包括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传史料等。史料有两种产生方式,一种是原始的史料,一种是后人记
[摘要]传统的阅读教学重讲解轻体验,学生接受的只是生硬的知识,难以获得自己的感悟。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学生能深入文本去体验、品评,与作者进行思想的交流。分析当前体验式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创设体验情境、立足文本诵读、依托文史资料、注重写作拓展等方面提出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体验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
[摘要]转化后进生属于个别教育的内容,个别教育具有针对性、随和性和交流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个别教育更便于因材施教,个别教育如果抓得好,可以达到集体教育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教师具备“五心”是后进生转化的法宝。  [关键词]后进生转化爱心赏识心耐心信心恒心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270108  转化后进生属于个别教育的内容,个别教育具有针对
[摘要]教学设计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对教学设计进行整合優化,提升课堂教学针对性,这对升级教学品种有重要促进作用。教学设计优化要对课堂各种教学因素进行整合分析,只有选定最佳优化切入点展开操作,才能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关键词]初中音乐创新设计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20070  新课改倡导课堂教学
[摘要]古今很多作品都会涉及“生命”的主题,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可以尝试着把这类相似主题的作品放在一起来进行延展性阅读。就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生命意识做了个阅读范例,尝试着从同类作品中去发现和探究“生命之忧”,然后又回到文本中去解开这些“生命之忧”,以此来带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带领学生积极联想和思考。  [关键词]生命主题延展性阅读探忧解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