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是一个推陈出新,格物鼎新的过程.物理实验教学改革需要新的血液来延续生命,它要求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的因素.一直以来,许多教育工作者从事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于刚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它是一门相对复杂难懂的课程.新课标下,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中物理实验也面临着教学改革的命运.可是,改革还是要以启发学生为重点,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为目的.本文就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作了概述,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借鉴.
  1 物理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1.1 检验理论的正确性
  物理实验是利用科学仪器演示,再现物理现象的过程,能为课本理论提供最为直白的依据.物理离不开实验.实验分两种,一是简单的课堂实验,二是复杂的生活实践中的实验.课堂中的实验,科学仪器是相对简单易得,同学们都能亲手接触到的材料.例如一些钳子,镊子,电线以及一些仿制车子房子.实践中的实验,仪器是相对比较精密、贵重,一般学生接触比较少,大都在一些物理研究工厂中使用.学生在参与实验时可以减少对物理学的陌生感,从生活实践中找到鲜活的物理现象的例子.
  1.2 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其实物理世界是和大家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物理实验中,学生们更容易把握一些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一个实验,学生们可以直观的了解物理世界,定义物理学.其次,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参与的过程能打消对物理学的抵触心理.实验中的方法,更有益于学生们开拓思维.在教育工作者的指引下,学生们增强对知识获取的渴望.
  1.3 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通过物理实验,学生们能树立起用事实说话的思想,增强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意识.学生们可以通过实验,增强动手的能力,运用学习的方法,解答生活中的困难.
  1.4 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
  实验,不是单纯的观察.它需要参考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测试,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然后进行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在试验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方法,而且给学生留有自我发挥想象,自我创新的空间.
  2 目前高中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
  2.1 教育重理论轻实验
  和国外比起来,中国的教育模式为考试服务,不适合做课题研究.理论上的死记硬背,使得高分数的背后,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理解事中曲直.可在国外的物理教学中,它更重视开拓学习的思维,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大家看到的光亮时,想到爱迪生发明了灯.那么与灯有关的相关东西,学生们就能提出很多问题.
  2.2 物理实验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
  通过一些调查我们就可以发现,中国的高中生对学习物理兴趣不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对物理兴趣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工作者上.老师传授知识,更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在不少学校,物理实验还是局限在老师演示,学生观看的层面,无法让学生自己动手接触实验,致使学生们的兴趣不高,知识点记住后很容易就会忘记.甚至一些学校具有设备,却让设备在陈列室天天睡大觉.
  2.3 教学模式单一
  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科学的教学模式还未大行其道.许多学校依旧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说,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观察,老师问,学生答.甚至一些教师应试性的要求学生背下相关的定理.这些都限制了学生们的发展空间,使得实验的目的变成任务,从而无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
  3 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策略
  3.1 重视基础构建发展平台
  高中物理实验要提高学生用物理实验获取知识,处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简单的课堂演示实验,弹珠比赛,在一个相对光滑的轨道内,每个同学选用一个弹珠,在手指的支配下使其在轨道中向前滚动,就能明显看出,当弹珠脱离人的支配时,它不会停止运动,在遇到阻碍物才会改变运动的方向.这也就是牛顿第一定律明确指明的物体具有的惯性.基础性的实验为学生营造学习科学性的氛围,培了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评判是非的能力,交流学习的能力,自我创新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2 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高中阶段,物理实验教学要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挖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通过实验检测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能因为应试,而要求学生选择不喜欢的未来.实验教学,实现实验的途径也各不相同.所以,老师不要限制实验的内容,方法途径.尊重学生实验的方向,例如有的学生就倾向于电路,就支持他们画出电路图,选好器材,连接电路,有的同学擅长动手,就可以让他们完成实验操作的任务.
  3.3 优化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要多元化.随着教条观念的日益减弱.教学方式中应该添加新的元素.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合作、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能力.对于中学很难做成功的实验,教师可选择讲授法,主要讲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如库仑扭秤实验、卡文迪许扭秤实验等.对于操作性强的又能独立完成的实验,教师可选择探究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如打点计时器的使用、牛顿管研究自由落体运动实验等.
  3.4 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要更多的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当今,中国要想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口强国,就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处理问题上,人际交往上,判别是非上,物理实验要促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5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
  在实验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们平时在实验中的表现.可以依据在试验中提出问题的多少,问题的价值性,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的感悟的深浅来评判学生对物理这一领域的各种能力.一次磁感线的模拟实验,就能检测出学生的认识能力,通过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可以甄别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的能力,通过牛顿管实验可以看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很重要的一点是评价要全面、量化和多元化.改革的过程也会带动老师去学习一些新的知识,考虑不同状况,促使老师转变教育的理念和方式,使其更好的育人.
  高中物理实验改革是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改革无论是采取何种方式,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为辅.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培养学生们敢于提出问题质疑真理勇气.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要让学生被动的参与变为主动的参与,从单一盲目的想象者变为拥有梦想的实践者.从而,实现中国人才强国的梦想.
其他文献
传送带问题是高中物理中的热点问题,其中,涉及物块在其上运动能量问题困扰着广大师生.尤其是涉及传送带在工作过程中多消耗的能量问题最为常见,也最让学生费解.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滑动摩擦力跟传送带位移乘积的内涵,厘清传送带在工作过程中多消耗的能量与滑动摩擦力跟传送带位移乘积之间的关系.  例题1 如图1所示,水平传送带以v的恒定速度运动,传送带足够长,今在其左端A将一质量为m的工件轻轻放在上
实验题是中考试题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具有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判断性强、知识容量大、考查覆盖面广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判断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也是中考物理的主要实验之一.在这里,有必要再重温一下它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A.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  B.可能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 一个问题引出的疑问  在高二下学期,每当学完《电磁感应》这一章,总会有一些爱思考的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如图1所示,空间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一粗细均匀的金属圆环与磁场垂直放置,当磁场逐渐增强时,试比较圆环上三个对称点a、b、c的电势高低.  方法1 圆环将发生电磁感应现象,在环中产生逆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有感应电流就有要感应电动势,设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为E,由于金属圆环是均匀的,故电动势
翻开沪教版和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虽然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点相同,但是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本文选择实验教学这个视角进行分析.  1 学生实验数量上的差异  沪教版和苏科版在学生实验安排的数量上,上教版19个,苏科版16个,总数前者略多于后者,但是如果我们细致地去看这个实验数量差异的原因的话,由图1可以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力学实验的设置上沪教版要比苏科版整整多出了5个实验.如果我们再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新形势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课改”的重点向“改课”转移,那么如何改课提升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呢?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1.1 以生为本,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教学要坚持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学生缺乏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就会导致课堂上情绪低落,注意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动作记忆效率比语言文字记忆效率要高好几倍.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一特点决定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实验也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发挥师生的创造性,改进实验设计,会有更多的惊喜.  1 自制实验器材 增强教学效果  作为一个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只会用教材所提供的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探究学习,不但符合新课标与素质教育要求,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合作学习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那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有效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对此,笔者分析了如下实施路径.  1 巧设问题,引发学生探究动机  在合作探究学习中,以问题与任务为载体,驱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获取新知,并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具体而言,包括如
大气压时刻在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大气压会伴随季节变化、海拔高度变化及天气因素而发生变化,测量大气压工作对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苏科版物理教材中估测大气压值主要运用弹簧测力计、注射器和刻度尺.运用这几种方法和以往传统托里拆利实验有很大区别,它们极易使学生充分理解大气压值和大气压现象,并有效防止水银危害老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  1 原估测大气压值实验的缺陷  运用注射器估测大气压方法非常方便操作
很多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后,对物理学习总是一筹莫展,经常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仍然学不好.实际上,对于这样的同学,他(她)们经常发现,同样的努力方式在其他学科(例如英语等语言学科)却能收到较为显著的效果.物理学习中的思维到底有何特点呢?该学科有没有需要同学或教师引起特别关注的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思维方式)?  为了能够更好的说明问题,我们不妨用类比的方法加以探讨.在此尤其比较一下以英语
本文先通过装有水的塑料袋和蒙有橡皮膜去掉瓶底的矿泉水瓶两种简单易见的器材让学生体验到液体对容器底、容器壁、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然后介绍怎样用透明胶片、医用输液管、钩码、红墨水、自制刻度尺、塑料袋、透明胶、铁丝等生活常见的材料自制“土压强计”.最后引导学生用“土压强计”分组参与实验操作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从而使学生科学素养不断提升.  以前在讲《液体的压强》时,由于实验室器材有限,笔者只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