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的实施如同一股清风扑面而来,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历史教师带来了新的课题。它要求历史课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它要求历史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以及多媒体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笔者就此作了些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其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致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历史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举办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个历史剧等。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迸发思想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的兴趣。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奥巴马的执政纲领等,让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展进行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比较,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如动员学生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学生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以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激发其创新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如果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看问题,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使其“观史如身在其中”。引领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要做到这几点,可以通过情境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笔者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分组开展辩论赛,编排和表演历史短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学唱历史歌曲,编写家庭史、社会史,举办故事会,撰写学生小论文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广大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对历史学科而言,它不仅使历史学科丰富生动的特点得以直观地体现,而且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历史理论和历史内容,对实际的教学工作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首先,历史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现实距离最远的学科。因为历史教学所传授的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而对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来说,他们对现实了解的知识面和接触事物的经验还不够广泛和深远,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就更不用说了。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历史情境,实现跨时空的直观感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当今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而且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历史教师的枯燥文字表述时间,学生也可以从这些画面中不知不觉领悟历史的真谛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师还可以很轻松地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能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古今中外每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实物、图片、历史遗址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可以大大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再次,多媒体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可以真正地把封闭式的小课堂转化为开放式的大课堂。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加信息量,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它带来的惊喜和成功,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少迷茫和困惑,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因此我们要在改革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总结中提高,使现代教育更充满活力。
(责任编辑 庞丹丹)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其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历史营造一个兴致盎然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历史教师可以采取各种教学方式和手段达到目的。比如讲点课外知识以扩大知识面,讲点有趣的典故以引起思考,讲点历史变化变迁的原因,举办历史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述历史,组织学生编个历史剧等。这样使学生始终有兴奋点,思维一直围绕历史转,从而迸发思想的火花。在教学各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兴趣的激发。一是结合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时,可利用时事资源,引发学生对当今世界各个地区发生的热点问题的兴趣。如朝鲜核问题、我国举办奥运会、奥巴马的执政纲领等,让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展进行思考。二是利用古今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古今的一些名人或英雄相比较,探究中华民族的一些发展史和人文美德。三是借助实物、图片等教具创设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如动员学生从家里带来珍藏的各朝代钱币,学生平时买的文物古迹宣传片,以及在名胜风景区拍的相片等,并在课堂上展示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激发其创新思维。
二、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如果总是站在历史发展的旁观者角度看问题,即使再感人的历史事实,也无法激起他们内心的波澜。我们可以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走入历史人物的内心,使其“观史如身在其中”。引领学生参与教学互动,走进历史情境,体验人物心灵,思考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进而发展“言之有据,论者符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理解偏见、容纳悖论”的人文精神。要做到这几点,可以通过情境假设法、角色扮演等方式。如讲左宗棠收复新疆时,笔者采取讨论的方式,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及相关材料,然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是左宗棠,你该如何收复新疆?让学生积极讨论,课堂效果良好。当然,还有很多的方式:如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就某一个专题分组开展辩论赛,编排和表演历史短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学唱历史歌曲,编写家庭史、社会史,举办故事会,撰写学生小论文等等,都会让学生感到有趣,也就会让他们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在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多媒体教学以其信息量大、简洁灵活、动态感强、传递迅速、形象直观、声画皆备等特点被广大历史教师所采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处理好历史教学中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有利于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的整合。多媒体技术对历史学科而言,它不仅使历史学科丰富生动的特点得以直观地体现,而且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历史理论和历史内容,对实际的教学工作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首先,历史是所有学科中与学生现实距离最远的学科。因为历史教学所传授的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人和事,而对学生特别是初中生来说,他们对现实了解的知识面和接触事物的经验还不够广泛和深远,对于一些历史上的事件和人物就更不用说了。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为学生营造历史情境,实现跨时空的直观感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当今历史教学所面临的尴尬局面,而且也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省历史教师的枯燥文字表述时间,学生也可以从这些画面中不知不觉领悟历史的真谛和历史发展的规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次,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它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历史教师还可以很轻松地聚集起尽可能多的历史资料和信息,并能快速、便捷地加以利用。古今中外每个历史时期留下的实物、图片、历史遗址等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展示,可以大大开阔教师和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历史的兴趣,使学生乐学、好学。再次,多媒体还可以实现远程教学,可以真正地把封闭式的小课堂转化为开放式的大课堂。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增加信息量,增强历史学习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它带来的惊喜和成功,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少迷茫和困惑,还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探索。因此我们要在改革中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总结中提高,使现代教育更充满活力。
(责任编辑 庞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