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职校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743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推行“做学教合一”教学改革实验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传统课堂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实施策略和实施保障建议,更好地引导学生努力实现学习方式转变,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做学教合一;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6C-0037-04
  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最终目的不是记忆,而是应用。当前,中职校教学普遍停留在记忆、模仿等浅层学习的层次,不利于学生关键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完整意义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沉思、理解、领悟方能获取,只有帮助和指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才能真正保证职业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江苏省东台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推行“做学教合一”教学改革实验,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转变,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一、职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将学生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维度。文化基础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学习到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中职学生必须具有宽厚的人文底蕴素养和科学精神素养,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重点是培养与专业和职业岗位相关的素养,要求中职学生既能掌握人类文明的优秀智慧,又能拥有丰富的内在精神;既能熟悉所学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具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自主发展是指学生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而成为人生方向明确、生活品质较高的人。中职学生要能正确认识自己,发掘自身潜力,发现自我价值,有效应对不断变化的学习要求,正确面对和处理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环境和社会要求。社会参与重在强调能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自觉遵守和履行现代社会所提倡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中职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同时努力使自己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通过个人价值的实现来推动社会发展进步[1]。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确认,中职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是重视运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实问题所必须的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及其人格品性。新时代背景下,中职学生会面临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的情境与问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获得人生的成功,促进社会发展。
  二、中职学生课堂学习的现状分析
  当前中职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普遍偏低,导致学生的课程满意度和教师的满意度低,无法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无法通过学习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多年的学校教学工作实践,笔者认为,中职学生深度学习能力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中职学生由于在初中阶段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大多对学习缺乏热情,自律能力和自主性较差,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大多数学生只满足于学门技能实现就业,很少有学生把提升自身知识和能力水平作为学习动机。多数学生的目标是拿个毕业证书,真正计划通过努力学习实现再次升学和掌握更多必备技能的人数相对较少。学习能力的提升源自于学习者自身的兴趣和需求,需要学生个体自主自觉进行。
  (二)批判学习能力不足
  传统课堂模式下,中职学生一般是通过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简单技能重复练习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堂中对老师讲授的知识和示范的操作技能,多是采用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的方式,通过记笔记和简单模拟来进行强化,对于知识和技能的深层内涵的挖掘较少,更不用说对所学内容进行批判性思维了。质疑教材和老师所讲内容,及时表达自己独到观点和见解的人数也较少。学习目标的达成,要求学习者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敢于质疑,从审视、批判的角度去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从而培养自身理性地对事物做出客观评价的能力。
  (三)知识构建能力不足
  要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必须注重学生全面透彻的领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采用不同的策略与方法,建立起新的学习内容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将新内容纳入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去,真正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于真实的工作、生活情境中。传统教学的课前预习、课上听讲和做笔记、课后复习总结,可以使学习者构建的知识结构更加明晰,有利于与已有知识的联结融合,同时通过及时概括和总结,也有助于学习者将已有知识进行长时记忆。中职学生由于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虽然课堂上能做好笔记,但在预习、复习和总结方面还比较欠缺。
  (四)迁移应用能力不足
  学生能将学过的知识进行迁移,并运用到学习、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判断学生深度学习水平的重要指标。中职学生往往习惯于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的课堂,参与课堂活动的能力较差。因此要求教师多采用项目式教学和“做学教合一”等教学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课堂注意力,提升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的有效性。采用抛锚式、项目引领式等新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的深度学习得以实现。
  (五)评价体系有待完善
  学生通过不断反思自身学习,可以使思维更加深刻,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适时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是学生获得高阶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中职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评价能力不足,更多依赖教师和同学,不能保证评价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对建构的知识进行反思与关联的能力,积极主动地对学习情况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评价,促进自我改善,实现深度学习。
  三、“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带着质疑的态度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通过将已有的知识向新的情境中迁移,做出正确决策并解决实际问题,强调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合作交流能力、真实问题的解决能力等。“做学教合一”在着眼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生成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做学教”的内涵和核心素养的本质是一致的,是保证学生核心素养充分发展的重要途径。“做、学、教”的发生受到学习者学习动机、个人能力、学习策略、学习环境的影响,同时还与学习者情感和行为投入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通过以上对中职学生课堂学习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中职学生在内部动机、知识构建能力、批判能力和自我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整个学习过程中的欠缺,直接制约中职学生的学习成长。在“做学教”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促進中职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优化教学关系,让学习真正发生
  深度学习状态的形成取决于教师制订的课堂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关联和知识迁移的学习目标,驱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高阶思维能力课堂学习目标的制订应与保证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要求相一致。制订的学习目标应能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生成,更应注重学生能力的提升。以专业技能课教学为例,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保证显性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的情感体验,在促进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等能力提升的过程中,保证其核心素养的形成。只有这两个目标都实现了,才能真正实现深度学习,真正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2]。
  (二)优化活动设计,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是深度学习的主体,对于学习动机普遍不强的中职学生而言,更需要教师构建内外协调的机制,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合理設计“做”的任务,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在参与做、学、教活动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主动的、建构的、创造性的学习。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想法、问题、兴趣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生产、生活化的问题或项目来创设交互机制,让学生在“做”与“学”的过程中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感受到自身价值,更好地促进深度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着力构建师生平等的“教”的格局。教师要有把控对话过程的能力,能够创设对话问题、确定对话内容、引领对话走向,以明晰的思路、有效的方法保证课堂对话不断深入。通过以上各种举措实施和推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推进深度学习真正发生[3]。
  (三)优化课程结构,建构教育生态
  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合理设计课堂结构,优化学习活动安排,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一方面,要优化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具体的企业生产项目,整合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真实事件、真实问题的解决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职业体验,提升学习欲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平台、真实情境或模拟的职业氛围,创设与专业相关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使学生在理解情境、融入情境、感悟情境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
  (四)优化评价方式,保障高效教学
  开展正确的评价可以增强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机制,更加关注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变化,包括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各环节的合理性、学习方法选用能力的养成,注重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提高,改变通常以简单的对与错作为评价的做法。评价的实施要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化平台,构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例如,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成果,研判学生的学习反思,并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学校、教师、家长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同时,充分发挥各种学习平台、即时通信软件等工具的作用,指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增强自主学习的动力,促进深度学习。
  四、中职学校“做学教合一”的实施保障
  “做学教合一”项目的实施,必须从制度建设着手,面向地方产业,设计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面向行业企业,校企合作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和评价标准;面向职业岗位,校企合作开发专业课程;面向生产工艺,积极开展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立足核心素养培育,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科技素养的系统提升,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切实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对照“三教”改革的具体要求,还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实施师资改革,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一是要鼓励教师自觉加强新时代职业教育理论学习,切实转变自身教育教学观念。二是要督促教师积极参加培训进修,参与校本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提高教学水平。三是要激励教师加强专业知识学习,通过企业实践及时了解本专业最新的技术技能要求,掌握实际技能操作能力。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是课堂深度学习得以实现,保证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二)实施教材改革,打造核心课程教材
  一是注重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与专业课程的匹配。对于不同学科,尽管课程标准中对能力的培养要求可能相同,但其侧重点还是不完全一致。因此,中职学校需要根据行业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确定课程。二是注重核心素养与知识点的匹配。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专业知识相融合,将素养培育的具体要求落实到教学目标中,融入课堂师生活动的环节中,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小组合作探究,由理论到实际,由抽象到具体。三是中职学校必须早谋划、早行动,积极开发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材,把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项目。通过使用项目化教材,实现“做中学,学中悟”“做学教合一”[4]。
  (三)实施教法改革,推广新型教学模式
  遵循“把握其相对固定的步骤,从而使学生获得一个完整的思维能力训练,习得一个指导行动的思维方法”的要求,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两种方式参与“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全面行动过程。在整个行动过程中,依据行业、企业真实工作的流程和情境来设计教学活动,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学生自主、自觉、有目的地参与到工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从工作过程全局出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行动和学习,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从而获得与工作岗位要求相一致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汤桢子.素质与素养:内涵的演进与逻辑关联[J].基础教育研究,2018(19).
  [2] [3]陈碧玉.中职学生深度学习情况的调研与思考[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6(15).
  [4]姜汉荣.基于陶行知职教思想的中职高效课堂构建——以机电专业为例[J].职教通讯,2013(14).
  责任编辑:章跃一
其他文献
摘要:从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师队伍、教学组织与运作、教学资源与保障、教学成效等8个维度,对职业学校“做学教合一”的实施状况进行了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企业调研发现,教学实施、教学资源和教师队伍等方面的认可度较低,为此,从产教融合视角提出了“做学教合一”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在教学实施方面,产融融合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加强项目合作生产;在教学资源方面,产教深度融合协同,消除资源
摘要: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的长课文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时要树立单元整体意识,变“长”为“整”;基于学情搭建学习“支架”,化“长”为“易”;指导学生习得关联策略,由“长”生“联”;延展课堂学习内容,融“长”为“厚”。教师借助这些教学策略,可以降低长课文教学的难度,促使學生在学习过程中观照文本、发展思维,真正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拔节与生长。  关键词:长课文;教学策略;统编本教材;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
摘要:儒家思想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四个概念,可以作为语文文本教学对话的四个“向度”。格物,即探究文本之“言”;致知,即感知文本之“旨”;诚意,即探寻作者之“意”;正心,即建构读者之“心”。教师应在文本对话中关注言语作品的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文本教学语文属性,因言察意,会意品言,言意兼得,最终实现立言以立人的终极哲学价值。  关键词: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教学对话  中图分类
摘要:非遗文化是有着明显地域特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是非遗文化的思想精髓。中职校在思政理念下充分发挥本校的专业优势,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各个学科当中去,才能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传承与创新本土非遗文化之路,培养“德艺双馨”的现代工匠,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关键词:课程思政;非遗文化;传承与创新;途径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题记:在历史的隧道里,有一群人,把麻风病的放逐地,改造成了世外桃源……  1 太阳攀爬着时间的藤蔓,一寸寸放低,触到坑底的眼睛,再反弹出去。  在天坑,太阳是异乡人,是潜伏的兽,是布置在松枝的暗器,山雀扑腾翅膀,远处的薄云加快了脚步,有人回到坑中,犹如回归历史的姓氏。  太阳又和几片梧桐一起掉下来,晃悠悠的过山风,吹着太阳的帆船,有人靠着干涸的海,接住了这几只帆船。  我知道的,这里曾经困住了一代
摘要: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标准逐步完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深入,基于标准开展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正成为各校提高教学效率、凸显办学特色的重要途径。以江阴中专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为例,提出在职业教育教学标准与职业技能标准的双标并驱下,中职校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一般方法与路径。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标准  2019年,江苏省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开展“学标、贯标、
摘要:在课题设计过程中,研究内容分解的重要性仅次于选题。研究内容的分解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研究目标、研究成果等紧密相关的。研究目标的确立是研究内容分解的前提,研究内容是对研究目标的具体化落实。一项课题的研究内容可以从基础性研究内容、主体性研究内容与附加性研究内容三个层面进行科学分解。研究内容最终体现在研究成果上,研究成果是研究内容开花后结成的果实。原则上,每项研究内容都要孕育出相应的研究成果,呈现
一定会长成遗憾,山啊  深远的山,被静给爱了。嗯,再爱!  树林踩在你的肩头,你胸膛就杂草丛生,错综繁杂的根,呼应着野花的开落。你,照样呼吸阳光,倾听小虫呢喃,鸟群啾啾。你,幽谷迷雾;你,小河奔流。  我循着小径上山,云看见了我——  我,一条细长的根须,在石缝中钻进、钻出,鲜活了你的鲜活。一切的重,在它的轻中。  瘦弱的枝,用阴暗,抖掉厚厚的腐叶,采撷阳光的芬芳,芬芳你的芬芳。  再见,我的山;
历史的纸页被人反复翻动,或追忆,或述怀,抑或警醒。  都是过去式。它们的未来,今天正在被人们一一呈现。 被认出的一 过去的梦境与希冀。曾经灰色的天空,倒映的云朵已散乱。而雨声都消逝无痕。  谁说世界是沉寂的?谁说光阴是流转的?谁说眼前的树上悬挂着闪亮的珍珠?  万一被认出,这千年前的兽形、万年前的化石。它们所受的禁锢,谁懂?  那些明暗相间的纹路与斑痕、隐藏的秘密,被认出。  一场鸟鸣被认出。缤纷
摘要:细读能够让学生打开语言符号与生活、与世界乃至与自己心灵的通道,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细读的功能,需要训练学生的阅读关注力,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训练学生的阅读再现力,提高学生对过去生活的敏感度;训练学生的阅读互纳力,提高学生对当下现实的敏感度;训练学生的阅读反思力,提高学生对自我价值的敏感度。  关键词:细读理论;关注力;再现力;互纳力;反思力  中图分类号: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