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B超在经皮肾镜术围手术期及随访中的各种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例经皮肾镜术围手术期及随访中B超的各项应用效果。结果:200例患者均在术前使用B超诊断肾及输尿管上端结石、术中B超引导穿刺建立通道、结束手术前寻找残石、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有无复发。结论:B超在经皮肾镜术围手术期及随访中起到极大的作用,准确、安全、无辐射、方便、经济、快捷,尤其适合基层医院使用开展经皮肾镜手术及随访。
关键词 B超 经皮肾镜术 围手术期 随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183
随着我国饮食的结构改变,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20年来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尿路结石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尿路结石分为上尿路(肾和输尿管)结石和下尿路(膀胱和尿道)结石,其中上尿路结石约80%,肾及输尿管上端结石是尿路结石中最常见的疾病,经皮肾镜术(PCNL)是其主要的微创手术处理方法,本文主要讨论B超在这种手术前、中、后及随访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经皮肾镜术围手术期患者200例,男87例,女113例,年龄22~76岁,平均49岁;肾结石146例,输尿管上端结石52例,肾合并同侧输尿管结石2例,结石大小1.5~5cm,平均3.25cm,结石长径以术前B超测量为准,198例患者反复发作患侧腰背部疼痛,门诊检查B超发现肾及输尿管上端结石,另2例为体检时B超所发现,200例均符合肾结石(直径>2cm)、体外碎石难以击碎的直径<2cm的肾结石,肾结石合并肾积水,有症状的肾盏及各种鹿角形肾结石及结石位置在第三腰椎水平以上、梗阻较重或长径>1.0c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指征。患者均经详细临床分析后确诊,并通过术前评估。
治疗方法:患者全麻成功后先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留置7F输尿管导管、导尿管,随后患者改俯卧位,再次消毒铺无菌巾,使用B超3.5MHz低频探头,以消毒石蜡油为超声介质,进行术中扫瞄定位,如肾脏无积水或积水少则由助手由留置的输尿管导管内注入100~200ml无菌生理盐水,形成人工肾积水,扩大患肾收集系统,将超声探头置于腰背部纵切肾脏,看清肾周及肾内结构,一般选择肾脏的中后组肾盏入路,将患侧肾盂水平连线与腋后线、肩胛下角线间区域相交处定为穿刺区,将探头移至穿刺区(12肋下或11肋间),测量皮肤至穿刺目标盏的距离,肾实质的厚度,于B超探头头侧,平行B超扫描轴线进针,转动调整B超探头使穿刺针在视野中,在肾实质外调整进针方向角度,进而准确进入目标盏,穿刺针沿目标盏长轴尽可能经乳头穿入收集系统,命中目标盏后可见尿液或助手注入输尿管导管的生理盐水流出,置入穿刺导丝至肾盂,用6F筋膜扩张器起常规顺序扩张通道,置入薄皮鞘,两步法先输尿管镜进入,确认位置及深度,再用金属扩张器扩张直至24F肾镜镜鞘,入镜,探查肾内情况及找到先前置入的7F的输尿管导管,寻找到结石使用超声机械混合动力碎石清石系统或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准备结束手术前再次使用B超检查患肾,寻找结石,如有则按B超所示大概位置再次进镜寻找并击碎结石,如无则结束手术,置入5F或7F双J管做输尿管支架管,一端位于肾盂一端位于膀胱腔内,放置肾造瘘管。术后第6天复查B超是否残留,是否需行Ⅱ期PCNL术。出院后随访:3~6个月复查泌尿系B超。
结 果
200例PCNL术均在B超引导下完成手术,术后复查净石率90%~95%,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个月后随访复查清石率100%。术后并发症2例继发出血,1例经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1例合并感染,术后反复高热,经止血、输血、夹闭肾造瘘管、加强抗感染、绝对卧床等保守治疗好转,余无胸膜损伤、腹腔脏器损伤、肾盂撕裂、肾收集系统穿孔等通道建立过程并发症,无尿瘘、尿路狭窄、稀释性低钠血症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B超复查均未发现结石复发。
讨 论
经皮肾镜下超声碎石或气压弹道碎石术是目前治疗大的或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手段1,而B超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影响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泌尿外科手术前确诊率显著提高,几乎没有诊断性探查手术,其中泌尿外科超声检查时采用超声波获取泌尿系个脏器及组织结构的声学图像,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断过程中必须将超声图像与解剖、临床知识相结合,综合分析判断,作出正确结论,超声检查能检出2mm及以上尿路结石,敏感性高于X线检查,特别是X线检查是阴性的结石,另外对肾积水的诊断甚为敏感,不需要造影剂,可同时显示肾盂、肾盏、肾实质,同时对判断病变肾脏的功能有一定的帮助2。对于输尿管,其扩张的声像图为无回声管状结构,同侧的肾盂扩张并与输尿管相通,沿扩张的输尿管向下追踪,可发现梗阻部位及病因,输尿管上端结石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但中下端结石受肠道气体影响不易显示,需与X线检查相互配合。另外彩超区别扩张的输尿管和髂血管既快又准。由于B超简便、快捷、经济、无创,对肾、输尿管上端结石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是《CUA尿路结石诊疗指南》推荐检查项目。
PCNL手术中操作通道的建立至关重要,采用B超定位,B超立体定位,无创,可了解肾盂肾盏的内部情况,了解临近器官,实时监测超声探测区域内器官组织的变化,尤其对液体和气体高度敏感。彩超还能了解血管分布及血液动力学等优点;通过从不同切面的探查能获得较全面的肾形态及功能的信息,穿刺一般情况
摘 要 目的:探讨B超在经皮肾镜术围手术期及随访中的各种应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0例经皮肾镜术围手术期及随访中B超的各项应用效果。结果:200例患者均在术前使用B超诊断肾及输尿管上端结石、术中B超引导穿刺建立通道、结束手术前寻找残石、术后定期随访复查有无复发。结论:B超在经皮肾镜术围手术期及随访中起到极大的作用,准确、安全、无辐射、方便、经济、快捷,尤其适合基层医院使用开展经皮肾镜手术及随访。
关键词 B超 经皮肾镜术 围手术期 随访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9.183
随着我国饮食的结构改变,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20年来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尿路结石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进步。尿路结石分为上尿路(肾和输尿管)结石和下尿路(膀胱和尿道)结石,其中上尿路结石约80%,肾及输尿管上端结石是尿路结石中最常见的疾病,经皮肾镜术(PCNL)是其主要的微创手术处理方法,本文主要讨论B超在这种手术前、中、后及随访中的应用。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经皮肾镜术围手术期患者200例,男87例,女113例,年龄22~76岁,平均49岁;肾结石146例,输尿管上端结石52例,肾合并同侧输尿管结石2例,结石大小1.5~5cm,平均3.25cm,结石长径以术前B超测量为准,198例患者反复发作患侧腰背部疼痛,门诊检查B超发现肾及输尿管上端结石,另2例为体检时B超所发现,200例均符合肾结石(直径>2cm)、体外碎石难以击碎的直径<2cm的肾结石,肾结石合并肾积水,有症状的肾盏及各种鹿角形肾结石及结石位置在第三腰椎水平以上、梗阻较重或长径>1.0cm的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指征。患者均经详细临床分析后确诊,并通过术前评估。
治疗方法:患者全麻成功后先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行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留置7F输尿管导管、导尿管,随后患者改俯卧位,再次消毒铺无菌巾,使用B超3.5MHz低频探头,以消毒石蜡油为超声介质,进行术中扫瞄定位,如肾脏无积水或积水少则由助手由留置的输尿管导管内注入100~200ml无菌生理盐水,形成人工肾积水,扩大患肾收集系统,将超声探头置于腰背部纵切肾脏,看清肾周及肾内结构,一般选择肾脏的中后组肾盏入路,将患侧肾盂水平连线与腋后线、肩胛下角线间区域相交处定为穿刺区,将探头移至穿刺区(12肋下或11肋间),测量皮肤至穿刺目标盏的距离,肾实质的厚度,于B超探头头侧,平行B超扫描轴线进针,转动调整B超探头使穿刺针在视野中,在肾实质外调整进针方向角度,进而准确进入目标盏,穿刺针沿目标盏长轴尽可能经乳头穿入收集系统,命中目标盏后可见尿液或助手注入输尿管导管的生理盐水流出,置入穿刺导丝至肾盂,用6F筋膜扩张器起常规顺序扩张通道,置入薄皮鞘,两步法先输尿管镜进入,确认位置及深度,再用金属扩张器扩张直至24F肾镜镜鞘,入镜,探查肾内情况及找到先前置入的7F的输尿管导管,寻找到结石使用超声机械混合动力碎石清石系统或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准备结束手术前再次使用B超检查患肾,寻找结石,如有则按B超所示大概位置再次进镜寻找并击碎结石,如无则结束手术,置入5F或7F双J管做输尿管支架管,一端位于肾盂一端位于膀胱腔内,放置肾造瘘管。术后第6天复查B超是否残留,是否需行Ⅱ期PCNL术。出院后随访:3~6个月复查泌尿系B超。
结 果
200例PCNL术均在B超引导下完成手术,术后复查净石率90%~95%,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个月后随访复查清石率100%。术后并发症2例继发出血,1例经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1例合并感染,术后反复高热,经止血、输血、夹闭肾造瘘管、加强抗感染、绝对卧床等保守治疗好转,余无胸膜损伤、腹腔脏器损伤、肾盂撕裂、肾收集系统穿孔等通道建立过程并发症,无尿瘘、尿路狭窄、稀释性低钠血症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24个月,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B超复查均未发现结石复发。
讨 论
经皮肾镜下超声碎石或气压弹道碎石术是目前治疗大的或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手段1,而B超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随着影响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泌尿外科手术前确诊率显著提高,几乎没有诊断性探查手术,其中泌尿外科超声检查时采用超声波获取泌尿系个脏器及组织结构的声学图像,在泌尿外科疾病诊断过程中必须将超声图像与解剖、临床知识相结合,综合分析判断,作出正确结论,超声检查能检出2mm及以上尿路结石,敏感性高于X线检查,特别是X线检查是阴性的结石,另外对肾积水的诊断甚为敏感,不需要造影剂,可同时显示肾盂、肾盏、肾实质,同时对判断病变肾脏的功能有一定的帮助2。对于输尿管,其扩张的声像图为无回声管状结构,同侧的肾盂扩张并与输尿管相通,沿扩张的输尿管向下追踪,可发现梗阻部位及病因,输尿管上端结石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但中下端结石受肠道气体影响不易显示,需与X线检查相互配合。另外彩超区别扩张的输尿管和髂血管既快又准。由于B超简便、快捷、经济、无创,对肾、输尿管上端结石的诊断准确性较高,是《CUA尿路结石诊疗指南》推荐检查项目。
PCNL手术中操作通道的建立至关重要,采用B超定位,B超立体定位,无创,可了解肾盂肾盏的内部情况,了解临近器官,实时监测超声探测区域内器官组织的变化,尤其对液体和气体高度敏感。彩超还能了解血管分布及血液动力学等优点;通过从不同切面的探查能获得较全面的肾形态及功能的信息,穿刺一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