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法律意识不足的培养方案研究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an7909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法律意识作为社会意识众多形式的一种,要求高中生对现有法律进行认识和了解,深入掌握有关法律知识,并确保高中生的法律动机与之相匹配。近年来,社会上各种高中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屡屡出现,反映出了当前高中阶段学生的法律意识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发展和素质的提升。为此,本文提出了学生法律意识不足的培养方案,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学生;法律意识不足;培养方案
  目前高中生素质与发展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校以及家长们的关注,但是,很多学校只是一味的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很多学生由于法律意识不足而影响了后续发展,由于学生缺少“法律学习意识”,不管是在课堂中还是课后都会产生很多不良的法律意识问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未来发展和提升。
  1学生法律意识不足的主要表现
  1.1学生缺乏法律常识
  虽然目前很多高中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掌握不牢、不全,理解也不够深刻。学生们主要是从、老师口中、网络上、媒体中获取法律知识,学校开设的法律课程比较少,教授的内容更是不多,仅有的一点内容还过于书面化,缺乏與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们兴趣不浓,学习效果不好。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甚至超出50%的学生说不出我国的法制宣传日是哪一天,对公民权利与义务方面的常识了解更是少。
  1.2学生缺乏法制观念
  随着近年来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在读学生数量逐渐增多,他们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法律观念淡薄,甚至形成了亵渎法律的意识,在实际生活中很难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践踏他人权利、缺乏社会责任感等问题更是屡见不鲜。例如,某校学生王某由于和室友发生矛盾,偷取室友的财务意图报复,虽然他知道偷盗的性能为可能引发犯罪,但是他却对此丝毫不在意,缺乏基本的法制观念。
  2完善学生法制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从上文的论述中可知,当前我国法制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大量问题和弊端,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认真反思,积极寻找法制教育中学生法律意识不足的原因,并在其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改进、革新,探索出当下可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法制教育体系,这样才能满足法制教育改革的多方面要求。
  2.1创新法制教育课堂教学的方式
  教学方法的选择往往会影响教学效果,传统教学方式乳填鸭式、满堂灌等,很难满足当下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想提升学生们的法律素质,就必须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首先,应改变教师被动教育的传统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并且学会观察;其次,改变以往常用的“我说你听”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与学生们感兴趣的社会热点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到公检法机关单位交流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引导他们对现实世界进行正确的选择与判断;第三,改变以往法制教育震慑与约束的影响,注重观念引领与行为养成,引导学生们充分理解法律的精神,明确法律与自身的关系,从而逐步理解法律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2.2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法律人格
  教育的宗旨就是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品格,帮助他们通过学习形成自主学习、积极向上的人格,秉承着这一观念,学校法制教育应将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法律人格纳入到学校法制教育的目标之中。随着学生人生阅历的增加,他们不管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来看,都认为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他们的自主意识、独立人格都非常强,这时容易忽视来自家长的忠告,很容易形成字符的人格特点,但是因为他们的年龄因素与阅历不足等因素影响,很容易被社会上不良现象所诱导,所以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被凸显出来。学生们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可以逐渐形成可以明辨是非的能力,加上适当的心理疏导,学生会逐渐形成非常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法制教育的根本目的。
  2.3加深学生法制教育的真实体验
  不仅要在课堂上为学生传授法律知识,同时还应利用多姿多彩的形式开展法制教育,比方说充分利用当下法制社会的特点,邀请公检法机关单位人员或社会法律工作者,到学校分析进来法僧的案例,根据社会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律知识讲座,利用真实存在的社会案件,引导学生深入掌握法律知识,主动用法律的精神分析、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有利于学生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的形成。此外,还可以组间法律咨询小组为学生服务,选择具有一定社会经验的优秀学生、研究生组成法律宣讲团或者咨询小组,由于他们具有法律方面的社会经验,很容易和学生们形成思想共鸣,交流、沟通起来也更为顺利。利用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法律意识,提升维权能力。
  3结语
  从总体上来看,当前学生对法律知识、法律责任与法律价值等方面都缺乏认知,因此法律意识培养上才会诸多受阻。作为法律教师,应该深入探寻这些现象背后隐藏的原因,从不同角度针对学生缺乏法律意识的情况进行分析,找到有针对性的应对之策,比方说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法律人格,创新法制教育课堂教学的方式,加深学生法制教育的真实体验等等,同时还要从学生的信仰开始着手,引导学生们在内心深处将公平、公正的信仰和法律方面的信仰结合起来,充分实现强化法律意识的内化。
  参考文献:
  [1]韩阳.创业导向下高职院校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及改进途径[J].法制博览,2019(01):218.
  [2]崔捷.浅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J].教育观察,2018,7(01):77-78.
  [3]纪晶,张莉初,马维娜.论新疆高职学生创新创业法律意识的培养[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7,25(02):19-22.
  [4]刘涛.高职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缺失与培养途径[J].法制博览,2016(08):277-278+276.
其他文献
监管和服务中相辅相承,相互转化的,提供服务就是实施了监管,监管需要服务的配合。集团职能部门担负着对下属子公司在某个领域的监管功能,如何既能实现服务功能,又能完成监管
很多媒体问我,你干的事情那么杂,还都做得有模有样,最重要的经验是什么?我就说,因为从小爱玩,我妈天天打我也没把我打服帖,从小到大,始终保持着一贯的创造性思维与行为样式。人的成长固然有父母的教养与学校的教育,但要是只有那些教养和教育,那一个人就不是自己了。我那么多兄弟姐妹,父母教养模式与学校教育模式几乎一样,但个体差异非常大,就在于大家保全了自己的个性。我常听一些兄长姐姐说,当初就是父母让我们怎样就
为遏制严峻的环境形势,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和社会环境公共利益,根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检举和揭发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N大学是一所以农科为优势的、正朝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目标奋斗的高校,也是进入“211工程”、“985工程”的大学.2012年末,各类在校学生人数为97,253人,其中普通本科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的重要性已在各个方面得到体现。信息时代对人的挑战,表现为对人的综合能力的挑战,而信息素质是信息时代中人的综合能
自法官制度改革以来,大法官审案渐成常态,这是法官职能的回归。大法官审案代表国家的法治态度,体现司法改革的最新思路。
提高优质服务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是企业发展的立足之本,电力企业要把优质服务作为一种文化来建设,根据市场与客户的需求,更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质量,履行社会责任。 Im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