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情感因素,实施情感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1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回顾了情感教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探讨了情感因素在中学教学中的作用及影响。教师应关注情感因素,发展学习者的积极健康的情感,这样不仅能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情感因素 人本主义心理学 情感教学
  
  “如果教师能充分考虑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再枯燥的教材也会焕发生机‘朽木不可雕也’的学生也能取得金子般的成就。”斯戴维克(Earl W.Stevick)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情感的重要意义。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发展,教育中的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把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统一起来。特别是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情感教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关注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也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因此,研究情感因素对中学教学的影响将有助于中学教学和学习。
  一、情感教学的理论基础
  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分为两大类:缺失性需求(或叫生存需求)和成长需求;人的需求层次中最低层次的四个需求(基本生理需求,安全感,归属感,自尊需求)属于第一大类,这些需求与维持人的基本生理和心理平衡有关;处在上端的三种需求(认知需求,美学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属于第二大类,它们与实现个体的认知和美学潜能有关。当然并非人人都能得到第二类需求的满足,这是因为他们的低层次需求常常还没有得到满足。需求理论对教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帮助我们认识儿童学习困难的原因可能是某些更基本的需求未得到满足,使我们懂得创造安全感对学习者的重要性,也帮助我们设置难度适宜的学习任务以满足学生的认知和美学需要。
  罗杰斯的基本观点是:人类具有天然的学习潜能,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有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之时。他特别强调减少教育中的威胁性,创造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气氛,热忱地对待学生和设身处地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积极的自我形象,减少防御性学习,强调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适应变化。人本主义对教育和教学的重要启示是:重视作为个体的学习者,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个人情感,接受学生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理解,鼓励学生的自我选择和自我责任感,为具有真实个人意义的学习和全人教育创造最佳条件。
  传统教学忽视情感因素,把生动,复杂的教学活动固定在狭隘的认知主义理论框架之中,重知识传授,轻情感培养。正如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所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予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其他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学习。”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把认知和情感和谐统一起来。情感因素不是课程的附属物,而是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学的内容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使之成为课程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发展。
  二、实施情感教学的途径
  (一)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指出,教师要充满热情地对待教学,对待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互助的学习环境,因为这不但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而且能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教师的情感就体现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爱心。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教师是导师、父母兄姐、朋友多重身份的复合体。教师处处平等待人,以爱心感人,以善言动人,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内心体验和情感共鸣,迸发出“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情感。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热爱、喜欢、愉快是学习知识的催化剂。
  (二)营造民主、平等、合作、愉快的教学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是一种隐性教育,它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具有很大的潜在的影响。民主、平等、宽容、合作、和谐的氛围,有助于减少学生的紧张和焦虑的程度,有助于学生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学生身心合一的最优教育效果,提高学习效率。相反,呆板、乏味、严肃、紧张的氛围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发师生的消极心理,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情感,增强记忆效果,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反馈的过程,又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教师和学生存在着多方面、全方位的情感交流。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幽默的话语进行教学,把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去,能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听课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就会好。反之,教师的情感干瘪,学生就会味同嚼蜡,兴趣索然无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相互作用,相得益彩,有利于课堂学习交流气氛的形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理解、宽容、尊重学生。
  理解和尊重学生是对学生人格的充分肯定。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性格特征、心理状态及学习策略与动机。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及不同的进步速度,采取接受和宽容的态度,考虑每个人的情绪空间。学生难免犯错误,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冷嘲热讽,势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破坏学生最为宝贵的求知欲、好奇心。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兴趣、爱好、情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通过诱导的方式,讲清道理,帮助学生端正学习动机。
  (四)教师要学会控制与调节。
  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的情况时,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学生情感因素的调节与控制。另外,教师在上课时还要把与教学无关的所有情绪和念头暂时封存起来,绝不能让自己的心境影响课堂教学。而且当教师面对各种偶发事件时,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偶发事件导致的消极情绪笼罩课堂。
  (五)重视课堂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课堂教学评价是激励学生的一种手段,是联系和沟通师生感情的桥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每个学生在学校里都能抬起头来走路。”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表扬通常比批评更有效,应尽量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肯定性评价语是激发学生情感的最好的激励词,不仅有利于促进师生的知识、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结语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和个性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赋予中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作为中学教师,我们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学,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邵瑞珍.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2]王立非.现代外语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威廉斯.语言教师心理学初探.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4]张学仪.试论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原则和策略,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学生在学习国际商品交换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则和具体操作技术的过程中,不仅要懂得国际贸易业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而且要针对进出口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实际操作。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传授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不能适应我国对外开放的需要。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
摘 要: 信息化涵盖了学校发展的每一细节,它以人工无可比拟的准确、高效为教学活动提供了服务,极大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握手,则给校园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 信息化校园文化建设 内涵 贡献 创新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能吹开生命中最娇艳花朵的甘霖雨露。  ——题记  如果说一个个学生就像一粒粒种子,那么教育的沁入就
摘 要: 学习成绩是决定一个学生继续升学或深造的主要标准。为了提高初中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学生、父母都投入了相当的精力和时间,但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具体有家庭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动机不稳定,学习方法不当,教师因素的影响,等等。  关键词: 初中生 学习成绩 因素    学生的学习成绩历来是学生、家长和老师都十分关注的。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学习成绩仍是决定一个学生继续升学或深造的主要标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一课堂教学模式是洋思中学自主探索实践总结出来的。这种教学模式完全适应于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原则。  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  所谓“先学”,就是在课堂上,教师先揭示课堂教学目标,提出自学的相关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灵活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