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有效研究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00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编者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角度和深度,直接决定着一节语文课的质量,小学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新课标下加快语文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塑造势在必行。丰富自身的人文素养、相应的职业素质和习惯、多种艺术思维方式以及教与学的相长,积极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提升自身文本解读能力的成功密码。
  关键词:语文教师;文本解读;提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14
  文本解读能力既是我们必备的学科职业素养,也是一种专业识、言语技能、伦理情操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更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基本教学技能。笔者现就提升文本解读能力的几点做法,说说自己的看法。
  一、博学,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而创新则源自于执教者深厚的语文素养。教师要真正深刻地解读文本,没有自身深厚的人文素养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语文教师读书要广博,不仅仅限制与教学业务类的书,经史子集,天文地理,要旁观涉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有了知识功底,成为一个博学鸿儒,丰富了自身的人文素养,解读文本自然游刃有余。虽说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但是阅读积淀远比教学技巧更重要。学养深厚的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往往既到位,又不乏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能给学生高屋建瓴的引导、启迪和提升,新课程背景下,“好课”将越来越属于学养深厚的人。
  二、解讀文本,需要相应的职业素质和习惯
  1. 教师文本解读应“眼宽心细”
  (1)眼宽——整体把握
  “整体把握”就是从宏观的层面对文本全面“号脉”。这就要求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来精读文本,了解文本的“文”与“质”,全面地多纬度的与作者深刻对话。一般来讲,教师解读作品首要的是解读作者。任何作品都是作者创造的,不可避免地要反映作者个人生活的时代、社会、经历、个性品质,正所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第一,就是要用心体会文章的“文”。分析其篇章布局,结构安排,悬念设置,空白余音,遣词造句,语体风格等,用“语文”的视角对文本产生文学鉴赏意味的阅读理解,打破以往语文教学只见文字不见文学的屏障。第二,就是解读文本的“质”,也就是文章的主题思想,从人本意义的角度解读,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认识和揭示文章的“质”,更能切合生活实际,更加生动和富有时代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更具有教育意义。
  (2)心细——重点研读
  这是教师作为特殊阅读者的使命。因为教师在阅读时,已经不仅仅是个欣赏者,更是一个教育者,担负着“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力……”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从“字、词、句、段、篇”的角度潜心会文,充分挖掘文本的语文教育资源,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内容,突出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当然,这也并不是说每一篇文章在这五个方面的解读都是并重的。
  2. 针对难点——穿针引线
  教师的文本解读最终目的是为了有利于学生解读文本。教师的文本解读不能替代学生独立的文本解读,要引导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教师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而小学生更是一群特殊的阅读者,他们正处于人的发展初期,其阅读能力和水平发展的不完善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前理解是匮乏的(所谓“前理解”是指读者理解之前由特定的历史所赋予他的把握世界和自身的一种能力,包括理性、智性、感悟、意向、直觉和下意识等,它是制约人存在和理解的历史因素。)而阅读中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阅读不是面对面的交流,而是与潜在的作者的交流,小学生尚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这种交流的能力,对于文本的理解存在很多的困难。要做好学生的阅读的指导者、引路人,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站在学生的经验世界里,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换位思考。
  三、解读文本,必须运用多种艺术思维方式
  文本的解读,不应只有一种方式。不同的解读方式会有截然不同的结论。在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很多种解读文本的方式来解读文本。如:文体论方式、社会学方式、文化学方式、唯物辩证法分析方式等等,这些方式都是我们解读文本的有力武器。
  文本解读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文本理解的价值在于教师和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展开积极的对话,最终实现对文本建设性的体验,实现文本育人的终级价值。深入研读文本,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在语文课堂上不仅仅是让学生在文本中获得文本的信息,而且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本的能力,这一切的一切,如果离开了教师对文本的深入研读,都将是一句空话。
  
其他文献
摘要:自主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学生当成生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破除传统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敢于放手,多给时间让他们去安排,多给机会让他们去把握,多给权利让他们去选择,多给问题让他们去解决,多给是非让他们去明辨,多给疑难让他们去探讨……让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机,掌握自我学习
夏承燾(1900-1986),字瞿禪,晚號瞿髯,浙江永嘉(今温州)人.從一九二○年代後期始,夏先生專攻詞學,歷任之江大學、浙江大學、浙江師範學院、杭州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摘要:对于中学生教育管理来说,心理学可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和工具,尤其在当代的中学生工作中,我们教育管理者更需要充分发挥心理学工具在学生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拟从心理学的激励方案和沟通尊重两个元素出发,探计了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教育管理,以便提高中学生教育管理之效果。  关键词:中学生;教育管理;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06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教师除了要进一步培养科学文化素养,扎实练好基本功以外,还要注意不断激发自己的亲和动机,努力提高自己的亲和力,在身教、言教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亲切感和信赖感。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讲替罚法,促学生记心;反话正说法,促学生自省;先扬后抑法,促学生整改;巧妙比喻法,止住学生争端;冷静处理法,促学生自制,从而达到促改效果。  关键词:惩戒批评;
摘要: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对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掌握科学知识的可能和限度。教师的教是外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知识的增长,智力的发展,思想、情感、意志的培养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积极思想和实际活动。如果学生没有主动
摘要: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一种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过程。它可以促进教师站在更高的位置看待事物,促进教师成长。因此,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  关键词:反思;教师成长;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10  在日本教育界流行一个公式:教师成長=反思 实践 再反思。古人也说:“吾日三省吾身”。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
摘要:评课是在课堂教学领域内,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运用现场观察的手段,收集课堂教学过程的事实性材料,对能够认识和进行评价判断的教师、学生行为及这些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关键词:参与课堂教学;创新能力;有效互动;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6-0109  郭思乐教授说:“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摘要:教研员要有自己独特的、科学的、前瞻性的视角与思考。教研员作为学科和教师的引领者,要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但成功教研员的成长更要倾向于进行主动的创造性反思,可是教研员的成长仅有经验和反思是不够的,还要有“实践”,因为改革最终将发生在课堂上,教研员在教育教学中的参与和实践以及对教师的引领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教研员;服务者;领跑者;参与者;促进者;思考者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
中等职业学校是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药物分析是中等职业教育中药剂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主要围绕药物及其制剂的化学组成、理论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有效成分
教学反思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同时也是积极的行为改进过程。善于反思的教师才善于教学,反思促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对教学不断进行反思,以促进学生自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