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不仅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一、营造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心灵放飞中享受快乐;二、少预设,多生成,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快乐;三、填补文本空白,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享受快乐。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堂气氛;合作探究;填补空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046-02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未来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人。这种人本主义理念与小语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不仅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活力,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让他们尽情地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呢?
一、营造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心灵放飞中享受快乐
相对其他学科教学,小语教学更具形象性、情境性、情趣性优势。教师若能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尽情释放,洒脱驰骋。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地动起来,不在乎坐得是否整齐;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大胆地探索起来,不在乎答得是否标准。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时间,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及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声情并茂的朗读,别开生面的提问,妙语连珠的讲解,绘声绘色、富有情趣的动态表演,再伴以生动活泼的投影演示,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整个课堂就被渲染起来。这样的氛围能满足孩子们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二、少预设,多生成,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快乐
生成性教学是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师及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构建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夏家发教授说:“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他把自己的智慧融进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并由此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表现自己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并由此实现基于自由的成长意志。”生成性教学可以让师生的思想活动从预设性教学中摆脱出来,让个性的思想在文本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诵读中尽情展示,在探索中不断享受。
如在教学《小露珠》时,一位老师制作了课件和学生共同欣赏,让学生认识了什么是钻石、水晶、珍珠,丰富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当闪亮的钻石、透明的水晶、圆润的珍珠真真切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时,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试着表演小露珠和它们打招呼的情景。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头戴自己亲手做的头饰,表演是那样的逼真,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他们的合作是那样的愉快,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在教学《江雪》时,我也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啊,不在钓鱼又是为什么呢?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有的说:“我觉得老人十分孤独寂寞。”有的说:“我觉得老人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最后一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受重重打击下,仍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显现出生命的多姿多彩。这样的课堂也成了学生愉悦身心的活动。
三、填补文本空白,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享受快乐
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那么,就让我们用想象的火种点燃学生的创造之火吧!
老师教学《灰椋鸟》一课时,匠心独运,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地挖掘文本的空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心灵的空间,彰显学生个性的亮点,评价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语文和人生交汇的美好意境,也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开掘。
填补空白之一:
是啊,“俱乐部”应该有灯光,有舞台,有音乐,有歌手,有跳舞,有观众,可这刺槐林和竹林里有这些吗?
生:晚霞就是天然俱乐部的灯光。“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整个刺槐林。”这句话让我感觉到灯光是绚丽多彩的,映在树叶上的阳光随风跳动,真像闪烁的五彩灯光。
生:第2自然段这样写:“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可见,水杉落叶就是俱乐部华贵的绒地毯。
生:归林的灰椋鸟就是舞蹈演员,它们身着金红色盛装在翩翩起舞,扑棱棱飞起就是它们优美的舞姿。刚刚落在枝头的又成了观众。
填补空白之二:
还记得作者开始对灰椋鸟的描述吗?此时的灰椋鸟怎么变成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生:因为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也映红了灰椋鸟。灰椋鸟成了金红色的了。
生:因为灰椋鸟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就像在跳舞。
生:因为此时作者已经深深爱上了灰椋鸟,所以灰椋鸟在她的眼中成了翩翩起舞的少女。
老师巧妙地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了情感共鸣的桥梁,文本在学生的“二度创作”下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学生从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中获得了情感的共鸣,也获得了审美的享受。
四、少责备,多鼓励,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享受快乐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看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艺术,要舍得用褒扬的话语鼓励学生,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对其不足,既不能漠然不理,也不宜斤斤计较,要在学生不足的背后寻找“亮点——朗读不流畅,但可能声音响亮;说得不完整,也许思路独特;理解不深刻,但发言踊跃……评价学生万不可求全责备,有时需要适度模糊。看不足用“凹透镜”,看优点用“凸透镜”,并且时刻记住: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亮点,要在评价中让学生的每一个亮点逐渐明亮起来。一个亮点就是一次成功、一份自信、一回期待,学生在这样的的课堂中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孩子的智慧与理想的亮点。让无数个亮点汇聚到一起,在我们的课堂中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语文课堂在孩子们一次次成功、一份份自信、一回回期待中度过。
总之,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平等,平等参与,平等对话;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自由,它总是引导感情自觉地投入,鼓励心灵自由地飞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永远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帆慧英,《小学语文模块备课》,2007年2月。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堂气氛;合作探究;填补空白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8-0046-02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未来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做事,学会生活”的人。这种人本主义理念与小语学科有着天然的联系。作为融工具性与人文性为一体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不仅只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取,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焕发活力,真正成为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让他们尽情地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呢?
一、营造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心灵放飞中享受快乐
相对其他学科教学,小语教学更具形象性、情境性、情趣性优势。教师若能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个充满生命张力的语文课堂,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气氛中尽情释放,洒脱驰骋。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解放学生的手脚,让他们自由地动起来,不在乎坐得是否整齐;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大胆地探索起来,不在乎答得是否标准。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时间,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及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声情并茂的朗读,别开生面的提问,妙语连珠的讲解,绘声绘色、富有情趣的动态表演,再伴以生动活泼的投影演示,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整个课堂就被渲染起来。这样的氛围能满足孩子们好奇、好玩、好动的心理,从而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享受语文学习的快乐。
二、少预设,多生成,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快乐
生成性教学是以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课堂教学,以教学活动中师生、生生的多重组合,教学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教师及时处理多种反馈的方式来推进教学过程,从而构建起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夏家发教授说:“在生成性教学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促进者,他把自己的智慧融进富有创造性的教学过程中,并由此实现自己的学习愿望,表现自己多样化的学习成果,并由此实现基于自由的成长意志。”生成性教学可以让师生的思想活动从预设性教学中摆脱出来,让个性的思想在文本中自由驰骋,在交流中急剧碰撞,在诵读中尽情展示,在探索中不断享受。
如在教学《小露珠》时,一位老师制作了课件和学生共同欣赏,让学生认识了什么是钻石、水晶、珍珠,丰富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当闪亮的钻石、透明的水晶、圆润的珍珠真真切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这时,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试着表演小露珠和它们打招呼的情景。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头戴自己亲手做的头饰,表演是那样的逼真,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他们的合作是那样的愉快,脸上都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在教学《江雪》时,我也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么冷的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啊,不在钓鱼又是为什么呢?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有的说:“我觉得老人十分孤独寂寞。”有的说:“我觉得老人在磨练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正可以锻炼人。”最后一位学生说:“他是在钓一个春天。”一语双关!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遭受重重打击下,仍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和魅力,打开了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显现出生命的多姿多彩。这样的课堂也成了学生愉悦身心的活动。
三、填补文本空白,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享受快乐
一切创新活动都是从想象开始的。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塔戈曾经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那么,就让我们用想象的火种点燃学生的创造之火吧!
老师教学《灰椋鸟》一课时,匠心独运,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地挖掘文本的空白,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拓展学生心灵的空间,彰显学生个性的亮点,评价从而使学生享受到语文和人生交汇的美好意境,也使学生的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开掘。
填补空白之一:
是啊,“俱乐部”应该有灯光,有舞台,有音乐,有歌手,有跳舞,有观众,可这刺槐林和竹林里有这些吗?
生:晚霞就是天然俱乐部的灯光。“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整个刺槐林。”这句话让我感觉到灯光是绚丽多彩的,映在树叶上的阳光随风跳动,真像闪烁的五彩灯光。
生:第2自然段这样写:“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可见,水杉落叶就是俱乐部华贵的绒地毯。
生:归林的灰椋鸟就是舞蹈演员,它们身着金红色盛装在翩翩起舞,扑棱棱飞起就是它们优美的舞姿。刚刚落在枝头的又成了观众。
填补空白之二:
还记得作者开始对灰椋鸟的描述吗?此时的灰椋鸟怎么变成了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
生:因为晚霞映红了天空,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也映红了灰椋鸟。灰椋鸟成了金红色的了。
生:因为灰椋鸟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就像在跳舞。
生:因为此时作者已经深深爱上了灰椋鸟,所以灰椋鸟在她的眼中成了翩翩起舞的少女。
老师巧妙地在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了情感共鸣的桥梁,文本在学生的“二度创作”下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学生从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中获得了情感的共鸣,也获得了审美的享受。
四、少责备,多鼓励,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享受快乐
心理学家伯利纳通过实践证明:受到激励的学生学习劲头十足,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而缺乏激励的学生,学习没有劲头,学习成绩有下降趋势。看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艺术,要舍得用褒扬的话语鼓励学生,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对其不足,既不能漠然不理,也不宜斤斤计较,要在学生不足的背后寻找“亮点——朗读不流畅,但可能声音响亮;说得不完整,也许思路独特;理解不深刻,但发言踊跃……评价学生万不可求全责备,有时需要适度模糊。看不足用“凹透镜”,看优点用“凸透镜”,并且时刻记住:每一位学生身上都有亮点,要在评价中让学生的每一个亮点逐渐明亮起来。一个亮点就是一次成功、一份自信、一回期待,学生在这样的的课堂中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孩子的智慧与理想的亮点。让无数个亮点汇聚到一起,在我们的课堂中燃烧,照亮全班,让整个语文课堂在孩子们一次次成功、一份份自信、一回回期待中度过。
总之,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平等,平等参与,平等对话;享受语文课堂,意味着自由,它总是引导感情自觉地投入,鼓励心灵自由地飞翔。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永远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帆慧英,《小学语文模块备课》,200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