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治疗策略的最新进展——2009欧洲心脏病年会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年龄〉60岁的人群,每25人中就有1例房颤患者;而年龄〉80岁,其发病率更达到10%。在欧洲和美国,房颤患者约有680万,预计到2050年其发病率更将达目前的2.5倍。

其他文献
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辛亥革命的爆发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两大事件,它们不但各自对中国历史演进造成重大影响,由于它们发生的时间前后相隔不过10年,所以两者之间也必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前者必然会对后者产生某些重要的影响,因为历史不是孤立的,它是有一定的发展逻辑和规律的。正如1943年毛泽东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 一文中指出的:“
期刊
背景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及治疗现状慢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是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具有较高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美国大约有500万人罹患心力衰竭,每年新增病例55万;全球心力衰竭患病人数高达2250万,每年新增病例数约200万。我国2003年一项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在35~74岁人群中,心力衰竭患病率为0.9%。
抗心律失常药物既可治疗心律失常,又可诱发心律失常。在治疗剂量范围内抗心律失常药物使已有的心律失常加重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此谓致心律失常(proarrhythmia),如药物过量引起者为中毒表现。
心脏再同步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作为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一种非药物治疗策略,其临床疗效已得到充分肯定。尤其对于心功能Ⅲ或Ⅳ级(NYHA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0.35、体表心电图QRS时限≥120ms和经优化药物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CRT可以逆转心室重构,提高LVEF,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能降低因心力衰竭住院率和死亡率。
2021年8月22日6时57分,荣膺“中国核工业功勋奖章”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核心部件铀球的操刀人原公浦,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7岁。  57年前的10月16日,在中国罗布泊升起的蘑菇云,宣告了一个百年来积贫积弱备受帝国主义凌辱的民族一定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原公浦主刀加工这颗铀球时,年方30,是一位来自黄浦江畔的青年工人师傅,已是6级技师。  “我姓原,原子弹的原,我注定是和原子弹有缘分的。
期刊
2010年8月27日,《欧洲心脏病杂志》公布了最新的(20lo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指南》。该指南是对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发布的《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指南》和(2008年ESC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更新。欧洲心律协会和心力衰竭协会共同参与了此次指南的更新。
前言2003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制定并公布了我国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治疗建议。随着心脏起搏工程技术的不断改进,国外大规模临床试验等循证医学证据的不断积累,以及对缓慢性和快速性心律失常自然病程认识的不断深化,有必要对2003年公布的植人性心脏起搏器治疗建议进行更新和修订。鉴于此.由CSPE起搏学组,
目的 观察环肺静脉消融(CPVA)联合心房复杂碎裂电位(CFAEs)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通过多中心临床实时注册研究的方式收集CPVA联合CFAEs消融治疗房颤的777例有效病例资料,分析其成功率和复发率,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在平均(6.7±3.7)个月的随访期间,CPVA联合CFAEs消融治疗房颤的成功率为81.2%,复发率为18.8%.阵
长QT综合征(10ngQTsyndrome,LQTS)是指具有心电图上QT间期延长、T波异常,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dp),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LQTS并非一个常见的临床疾病,但该疾病发病突然、猝死率高、又多以青少年发病为主。近年来对该疾病基因型和表现型关系的阐明,使LQTS成为近年来世界心血管病领域内的一个研究前沿。本文报到1例临床表现较特殊的LQTS患者及其家
在孩童时,我就听说抗日战争初期(1938年),父亲汤蠡舟在任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救护总队部第三大队大队长、驻守江西期间,曾去过新四军在皖南的军部。我还见到过新四军首长送父亲的纪念品,一面缴获的日本旗,旗上有新四军首长的诸多签名。  父亲生前没有与我们子女详谈自己的经历,也没有留下日记或自传类的文字记录。随着父亲的过世,他去新四军总部的具体情况就无从知晓了。非常幸运的是,2019年上半年,在中国红十字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