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大选“洗牌”玄机重重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cc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安倍提前大选绝不仅仅是为了经济,而有着政局和党内派阀斗争等多方面的考虑。

  11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前解散了“寿命”未满两年的本届众议院。其实,从今年夏季开始,就有传安倍将在明年提前大选,民主党等在野党也在做相关准备。但是,9月以来的政局变化,促使这一进程大幅加快。
  按照现行计划,新的大选将于12月14日举行。这一轮政坛“洗牌”,将左右今后一段时间日本政经形势的走向。安倍为何突然提前大选?大选能否真正稳定日本政局?如果继续执政,安倍政府能否提振日本经济呢?

提前大选的多重考虑


  自1994年修法导入“混合代表制”以来,日本经历了1996年、2000年、2003年、2005年、2009年和2012年六届大选,平均间隔为3年,而这一次只隔了两年。一次大选将花费约700亿日元的财政资金,为了说服民众在心理上接受这一成本,安倍给出了理由—要在经济领域“问信于民”。
  具体而言,安倍认为由于经济复苏尚未达到预期,“安倍经济学”的效果尚未完全体现,他需要“推迟”提高消费税,并进一步“追加”财政刺激计划,而这些应当交由国民审议,以选举的形式体现国民对于“安倍经济学”的信任。
  但实际上,安倍提前大选绝不仅仅是为了经济,甚至首要原因也并非经济问题,而有着政局和党内派阀斗争等多方面的考虑。
  首先,9月份内阁改组失败,是此次提前大选的直接原因。
  今年9月,安倍在新内阁中任命了5位女性大臣,以体现对女性就业的支持。但此举造成自民党内一批原本有望入阁人士的强烈反弹。仅仅一个月后,经济产业大臣小渊优子和法务大臣松岛绿就被曝出政治资金丑闻,使这两名女大臣被迫辞职。这对安倍内阁造成了相当大的打击。

  在9月改组内阁前后,自民党内部其实已经有了一系列的争夺,安倍新内阁的人事丑闻不过是这场争斗的外在表现。为了稳定党内局面,安倍不得不对党内重新洗牌,而这只可能通过大选的形式进行。

  此后,安倍新内阁中又陆续出现新隐患—农林水产大臣西川公也、防卫大臣江渡聪德、环境大臣望月义夫等均被指责存在资金问题。如果这些人的丑闻继续发酵,并再次出现大臣辞职的状况,安倍必将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为避免这种结果,提前大选、再次重组内阁,是一种极为现实的选择。
  其次,自民党内部博弈是安倍面临的最根本问题。
  2012年自民党重新夺取政权后,党内运行相对平稳,但水面之下并不平静。从在野党到执政党的身份变化,使其内部的利益分配博弈变得更为激烈。过去作为在野党,“影子内阁”的位置自然可以谦让,而现在作为执政党,任何一个大臣等要职都可能带来直接收益,这使得党内对“切分蛋糕”的关注度日趋激烈。
  在9月改组内阁前后,自民党内部其实已经有了一系列的争夺,安倍新内阁的人事丑闻不过是这场争斗的外在表现。为了稳定党内局面,安倍不得不对党内重新洗牌,而这只可能通过大选的形式进行。在大选中,一些缺乏资历和根基的年轻议员很可能落选,而一些年事已高又缺乏作为的老议员也可能退休或失利,另一些议员还少不了要靠安倍扶持。因此,待大选结束后,各派阀要相当时间才能调整完毕,重新聚合力量,而安倍也可以借机提高自己在党内人事方面的支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解眼前的党内矛盾。
  第三,安倍提前大选,还有冀图长期执政的考虑。
  安倍打算长期执政,这是日本政坛众所周知的现实。这其中除了具体的政治考量,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他执念于“修宪”目标。“修宪”显然需要时间,不是一两年内就可以一蹴而就的。因此,安倍需要时间,才能为修宪扫清障碍,铺平道路。
  此前有一种说法,称安倍很想执政至2020年奥运会。而今年夏季日本政坛的一种“预期”则是:安倍在2015年夏季解散众议院重新大选,并在获胜后挟余威在9月连任自民党总裁。这样,他至少可以执政至2018年9月自民党总裁第二任期结束时为止。如果成功修改党章关于总裁任期的规定(自民党现行党章规定,总裁任期为3年,只能连任一次),他还有进一步执政至2019年夏季的可能性。
  而大选提前至今年12月后,出现了如下局面:新众议院任期将延续至2018年12月,如果自民党在今年12月大选中获胜,自民党可以确保在未来4年占据首相职位。若安倍在明年9月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获得连任,则至少可以担任首相至2018年9月;若其得以成功修改党章,则还可以通过再次大选的形式延续自己政权的寿命。
  无论如何,提前大选都可以使安倍获得三四年的执政时间来用于各种政治运作。这对于他实现政治目标而言是有利的。
  最后,才是经济问题。
  安倍经济学是由所谓“三支箭”组成的,亦即金融领域的量化宽松、财政领域的刺激政策,以及产业方面的结构改革。前两者的实质就是“开闸放水”。在“安倍经济学”出台初期,通过量化宽松和财政刺激,日本经济获得了一些指标上的改善,且东京股市大幅飙升。但是,如果没有实体经济的复苏,“强心针”的作用毕竟不能持久。自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日本经济数据转而下行,第三季度增长率换算为年均值已达负1.6%。如果这一局面持续下去,则无论是明年4月的统一地方选举,还是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安倍都必将陷入苦战。届时,安倍经济学很可能将不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的“罪过”。
  为了维持相对体面的经济数据,安倍的现实选择就是继续“开闸放水”。在美国退出量化宽松后,日本央行于10月底意外宣布大幅增加基础货币投放量,将原定每年60万亿~70万亿日元的规模扩大至80万亿日元,而日元则应声下跌。在日本央行做出这一决策的会议上,9名与会者呈现5∶4的局面,反对者发言十分激烈,这从侧面体现了这一决策的争议之处。   在11月18日安倍宣布将提前大选的记者会上,他还同时宣布将在明年春季国会上提出大规模财政补充预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财政刺激计划与量化宽松决策,都可以视为安倍此后政治运作的配套手段。
  可以预计,在推迟增税、大幅量化宽松和财政刺激的多重作用下,日本经济的指标有可能在明年再次出现好转。这将有利于自民党在明年4月的统一地方选举中获胜,也将有利于安倍在9月争取连任自民党总裁。

  日本国内普遍认为,在即将进行的大选中,自民党虽然席位将有所减少,但仍能够获胜(即实现单独过半),唯一的悬念是“获胜到何种程度”。而这关系到安倍政权此后能否安全运行。

  此外,不排除安倍选择12月大选还有一些战术层面的考虑,例如:日本有很多地方冬季严寒,此时举行大选,投票率会相对较低,一些松散选民不见得会去投票。而低投票率则有利于“组织票”较多的自民党。又如:民主党等在野党虽然在准备大选,但通常都将时间定位于明年夏天,因此在政治资金、人员、政策等方面都不齐备。而自民党相对资金充裕,又掌握政权资源,因此在选战中也可以拿到一定优势。

政坛“洗牌”前景如何?


  日本国内普遍认为,在即将进行的大选中,自民党虽然席位将有所减少,但仍能够获胜(即实现单独过半),唯一的悬念是“获胜到何种程度”。而这关系到安倍政权此后能否安全运行。
  目前,自民党在众议院拥有295个席位,实现单独过半。公明党拥有31个席位,两党合计326席,占众议院席位2/3以上,实现对众议院的绝对控制。
  在此次选举中,众议院总席位将减少至475个。只要自民党拿到238个议席,就能再次实现“单独过半”。但是,这意味着自民党控制的议席减少了近60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自民党各派阀利益均将严重受损,安倍必将面临党内的强烈反对。即使继续执政,其政权的“气运”也会大打折扣。
  安倍对于议席减少的前景也有心理准备。据报道,他认为议席减少数量约为20~30席左右,这意味着自民党将获得265~275席以上。这一数字倒是可以实现所谓的国会“绝对稳定多数”地位,亦即在国会所有常设委员会中,都保证自民党有超过半数的委员,且可以担任所有常设委员会的委员长。对于自民党的国会运行本身而言,这样已经足够了。
  不过,如果自民党席位果真如上述结果,再假设公明党的席位保持不变,则自民党与公明党执政联盟将在众议院失去2/3多数地位(需要317席),这意味着执政联盟将失去在众议院提起修宪动议的能力。安倍恐怕不太愿意看到这种结果。
  对于安倍的最佳结果是,公明党席位保持不变,而自民党仍能获得286席以上,两者相加仍能占据众议院2/3多数。但是,这就要求自民党丧失的席位不能超过10席。然而,这将是非常困难的。
  此外,大选后的政坛“洗牌”还涉及另一重要因素,即新内阁及自民党高层班子的人选问题。安倍9月改组内阁之所以失败,就有未能照顾各派阀利益后招致反弹的背景。而今,在各派阀重镇环伺人事“蛋糕”的形势下,即使自民党在大选中获胜,安倍也要加倍小心建立新的人事布局,争取能让各个派阀基本满意。

后安倍时代迹象初显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大选及此后的组阁等人事安排,将让我们对于“后安倍时代”的日本政坛走向初窥一二。
  安倍两年前上台后,政权走势高开高走,即使在《特定秘密保护法》和集体自卫权事件之后,其政权支持率也保持在40%~50%以上,这在近年来的日本政坛已经堪称难得。安倍也已成为小泉纯一郎之后任职最长的首相。如果以“连续执政3年”为所谓“长期政权”的标准,则安倍应可实现这一目标。
  不过,在相对稳定的局面下,也潜藏着一些“不稳定因素”。
  一方面,自民党内已经有一些力量开始着眼于“后安倍时代”,进行各种“卡位”和前期工作,其中既有石破茂这样公开与安倍交恶的人士,也有一些安倍班子内的同僚。有消息称,前自民党总裁、现干事长谷垣祯一就对后安倍时代显示出一些想法。此外,据说前首相、现副首相麻生太郎也不排除在安倍出现临时辞职等情况下重返首相宝座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安倍接下来的任务也并不轻松。首先是明年4月的统一地方选举,如果这场选举失败,则必然会影响他在9月连任自民党总裁的把握。然而,前段时间,冲绳县知事选举中,自民党支持的现任知事仲井真弘多却败于对手— 前那霸市长翁长雄志。这可以看作是地方选举的前哨战。
  另一道关口就是9月的自民党总裁选举,安倍要想实现连任,就必须在今年底到明年9月期间拿出若干政绩,否则不排除面临党内冲击的可能性。
  如果将时间再放长远,则安倍还为自己布下了另外一道难题:他将消费税增税推迟至2017年4月。届时,如果他履约增税,势必造成支持率下降,但如果他不增税,则又会违背此次许下的承诺。这将是对他当时支持率的一大考验。
  此次大选后,自民党各派阀在新内阁中的势力分配如何,在党高层班子中的人事安排如何,几名“后安倍时代”有望上位的人士将出任何种职务,这些都是观察此次大选及后续权力重组的重要视角。
其他文献
《财富》12月1日  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大选让世界震惊,美国股市在其当选后一度迅速飙升,这背后隐含的是人们对特朗普政府突破经济障碍的信心,看涨的赌注是:特朗普计划减少企业和个人税收,提高国防和基础建设支出,这将促进GDP快速增长,增加企业利润,从而刺激雇佣市场和更强劲的消费支出。然而事实上,特朗普承诺增加财政支出,这往往会刺激通货膨胀,从而使美联储提高利率,更高的利率将导致消费者和企业信贷受到限制
一个社会的氛围,应该从什么角度去了解?  仅就对生活的看法而言,上层是隐形的,中产是沉默的,只有下层是喧嚣的。下层的喧嚣往往是因为受损,受损的人才想表达。所以对于职业观察者而言,通过下层方便地切入,然后分析与他们发生联系的中产与上层,这可能是最现实的方式。  作为本刊“调查与记录”的一名写作者,以及中国社会的观察者、记录者,这事实上也是注定的方式。  观察社会氛围,大而化之地说,是把所有社会个体的
这次采写蔗糖行业,于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心灵的救赎之旅。  我的童年在甘蔗地长大,后来的成长,也都和甘蔗有很大关系。可以说,甘蔗给我除了“甜蜜蜜”的滋味外,还给了我甜蜜蜜的回忆—那不只是关于童年的记忆,还有乡邻间形成的“互帮互助、近乎完美”亲善圈。  大约1980年代末,我家乡所在的政府突然号召村民种植甘蔗。这可把我和我的小伙伴,乐坏了。因为在我的记忆中,那是一个和现代化、城市化都比较接近的产业。 
其实狼要吃羊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这则寓言里的狼,是拟人化的狼,它讽刺的是文明社会的人类,总要对自己发动战争的真正原因进行伪饰。  酝酿在乌克兰克里米亚上空的战争阴云,让人们纷纷回想起了冷战甚至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人类不是爱好和平的吗?我们也确曾多次竭力阻止过战争的发生,但为何地球上的战争还是一场接一场地爆发?  现在世界流行的观点,一旦战争爆发,仍是“某个国家或其中的某个群体要为某场战争负全面
“白日依山尽”,为什么是“白日”,不是“红日”?  和陆群的交谈是从这里开始的。  如果觉得一个问题值得去解决,他一定会求得答案,甚至成为专家。就像他现在对金银花一样,小小的一朵花,他真能“说出花来”了。  生于农村,长于中医世家,让他至少具有两个特质:一是他了解农村,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农村代表着中国的底层;二是他相信经验,当一件事情与普遍的经验相违背的时候,里面总有些门道。  对违背经验的事
中东难民问题之所以牵涉人心,是因为牵涉到深刻的社会内涵。此前,国内媒体关注比较多的方面是:遇难的幼童艾兰·库尔迪;史上最大规模的难民潮;美俄在叙利亚的大国角力;德国对于难民的开放性态度;欧洲各国在难民问题上的分歧……《南风窗》上一期封面专题,从丰富的材料中展示了新的视角,试图观测在难民潮背后的根本性原因:“追问难民危机的根源和解决机理,可以超越公共讨论中‘比惨’、‘晒无情’的程式,而着力审视全球治
狄更斯说,爱能使世界转动。但在现实中往往是恨的力量更大,大到足以让世界停转、逆转。中国历史上以仇恨鼓动民众,从而改变国家和体制的经验可谓经久不衰:东汉太平道起义是因为豪强土地兼并逼得农民“无立锥之地”,元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是族群之间累世征战的血仇,还有清末的太平天国起义和义和团运动,等等。这些仇恨往往历经数百年的积淀,一朝爆发。但与上述“自然”的仇恨不同,有些时代,仇恨是被人为动员起来的。比如,太
中国国防军事现代化的动向,近年来一直是外媒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中国国防部1月5日做出澄清前,外媒对“中国军队已着手设立联合作战司令部的试点工作”的消息进行了密集报道。尽管外界普遍认为中国设立联合作战司令部是大势所趋,但中国国防部表示有关报道“是没有根据的”。  中国2013年国防白皮书称:“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中国实
6月6日中午,沿着抚仙湖边,我来到澄江县龙街街道的广龙村采访。  “过来!赶紧!他是个记者!”说这话的,是一个11岁的男孩。他兴奋地对在湖里游泳的小伙伴呼唤着,希望小伙伴能和他一起分享此刻的发现。  得知我的身份后,几个孩子很好奇地围着我看!就像我是天外来物一样。从他们的眼神里,我读出了他们对记者这个职业的羡慕。而我恰恰相反,我很羡慕他们快乐的童年:每天放学,他们就来到湖边游泳、放网捕鱼,甚至做作
中日关系既是现实问题,也是历史问题,两者往往交织在一起。安倍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不诚意”,是否是对现实中日关系的某种投射?中日和解之路,到底有多艰难?在中国崛起的时间节点上,70年前波澜壮阔的抗战史,其现实意义应该如何解读?《南风窗》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武汉大学中日关系史学者胡德坤。和解之路还很漫长  《南风窗》:你如何看待安倍打破中日关系僵局的意愿?  胡德坤:安倍需要用事实来证明诚意。像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