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以来,人民海军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作为不懈追求,开启了加快转型、由大向强的、历史新航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建军90周年之际,一支强大的海军正在万里风涛中茁壮成长:波罗的海,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17”演习的合肥舰编队激战正酣;吉布提,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个海外保障基地已经建立;渤海湾,歼—15舰载战斗机战术训练如火如荼;东海南海上空,海军多型战机常态化巡航;大洋深处,新型潜艇静悄悄地潜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的亲切关怀下,人民海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作为不懈追求,在准备中建设,在转型中发展,开启了加快转型、由大向强的历史新航程,奏响了挺进深蓝、走向大洋的时代最强音。
核心军事能力大幅提升。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坚持战斗力标准和问题导向,积极开展使命课题专攻精练、复杂电磁环境对抗演练和作战指挥训练。围绕提高远海护卫作战能力,不断加大远海训练力度。持续强化对当面海区的管控——
能打胜仗打硬仗 聚焦主业勇担当
6月25日至7月16日,辽宁舰航母编队组织跨区机动训练,先后航经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围绕作战效能和短板问题,展开岸、海、空、潜攻防联合训练,国人关注,世人瞩目。其间,编队还首次停靠香港,参加了香港回归祖国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庆祝活动,在香港掀起了“海军热” “航母热”,留下一个个“感叹号”。
航母,国之重器,有关航母的信息,从来都是“刷屏”的头条。
这些年,航母战斗力建设不断取得新跨越,先后有数十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着舰指挥员顺利通过航母资质认证,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自主培养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能力的国家之一。特别是2016年年底开始,航母编队先后圆满完成实际使用武器演习、跨海区训练试验任务,并首次远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航母战斗力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同样作为新质作战力量代表的核潜艇战斗力建设也实现了巨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军党委紧紧扭住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不放松,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坚持战斗力标准和问题导向,积极开展使命课题专攻精练、复杂电磁环境对抗演练和作战指挥训练,检验战法训法,探索现代海战制胜机理。
几组关键词,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军各级在练兵备战中取得的新成果、新变化。
关键词一:“体系练兵” “背靠背对抗”——连续12年组织复杂电磁环境下战法训练演练,深化反潜、反水雷、对抗空战、陆特战队跨区训练、立体夺控岛礁等系列演训,近5年先后组织数十次实际使用武器和综合实际使用武器演练,实射各型导弹、鱼雷数百枚,各型炮弹数十万发,有效检验武器装备边界使用条件,大幅提升了部队实战化能力。
关键词二:“出岛链” “远海训练”——紧紧围绕提高远海护卫作战能力,不断加大远海训练力度,组织“机动”系列远海实兵对抗演习,先后有数百艘次舰艇、百余架次飞机出岛链远海训练。近年来多次组织舰机合同编组出岛链训练,海军航空兵出岛链训练已经成为常态。
关键词三:“海上维权” “战备巡逻”——持续强化对当面海区的管控,构建形成了梯次分布、远近结合、海空协同的战备巡逻体系。平均每年组织战备巡逻舰艇数百艘次、飞机数百架次,跟踪监视外军舰艇数百艘次、飞机数百架次,基本实现了对重要海域的常态化管控。
主战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远海护卫作战装备力量体系发展加快步伐,海基核力量装备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近海防御作战装备力量体系优化提高,两栖投送装备力量体系不断建强,信息系统与配套保障装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
体系建设千帆渡 装备换代步履急
今年4月26日,第二艘航母在大连造船厂成功下水。历经十余年矢志攻坚,航母建设步伐愈发坚实。从改建到自主建设航母,正是国家综合实力、海军装备建设水平的一大飞跃,表明我国已经掌握了航母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
2016年10月15日,已经退役的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在拖船的拖带下,缓缓靠上海军博物馆码头。这艘游弋大洋40余载、屡建功勋的核潜艇,将作为展品供世人参观。这意味着,我国核潜艇进入了新老接替的新阶段。
在航母、核潜艇等大国重器捷报频传之际,海军主战装备也在成建制更新换代。
2017年6月28日,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举行下水仪式,我国驱逐舰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4年3月21日起,昆明舰、合肥舰、西宁舰等新型导弹驱逐舰陆续入列,增强了水面战斗舰艇编队的区域防空和对海打击能力;
2013年1月31日起,长春舰、郑州舰、西安舰等新型导弹驱逐舰先后服役,因其出色的区域防空和超视距打击能力,被军迷网友誉为“中华神盾”;
2012年10月30日起,临沂舰、黄冈舰、烟台舰等新型导弹护卫舰陆续入列,是兼具防空、对海、反潜的“海上多面手”;
2013年3月12日起,蚌埠舰、惠州舰、大同舰等轻型导弹护卫舰密集下水,隐身性能好、电磁兼容性强,先进技术广泛应用,被誉为“海上轻骑兵”;
还有舰载战斗机批量交付,新型战斗机整建制改装,预警机、舰载直升机家庭再添新成员……
上了年纪的老水兵应该不会忘记:曾几何时,中国海军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苦日子,官兵们对新装备望眼欲穿。
这五年,军舰以“下饺子式”的速度增加,先后入列一大批新型舰艇、飞机、雷弹,基本形成了二代为主体、三代为骨干的主战装备体系。
此外,重大核心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创新强军马伟明模范團队,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取得了综合电力推进等多项新成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建军90周年之际,一支强大的海军正在万里风涛中茁壮成长:波罗的海,参加中俄“海上联合—2017”演习的合肥舰编队激战正酣;吉布提,中国人民解放军首个海外保障基地已经建立;渤海湾,歼—15舰载战斗机战术训练如火如荼;东海南海上空,海军多型战机常态化巡航;大洋深处,新型潜艇静悄悄地潜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的亲切关怀下,人民海军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坚持把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作为不懈追求,在准备中建设,在转型中发展,开启了加快转型、由大向强的历史新航程,奏响了挺进深蓝、走向大洋的时代最强音。
核心军事能力大幅提升。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坚持战斗力标准和问题导向,积极开展使命课题专攻精练、复杂电磁环境对抗演练和作战指挥训练。围绕提高远海护卫作战能力,不断加大远海训练力度。持续强化对当面海区的管控——
能打胜仗打硬仗 聚焦主业勇担当
6月25日至7月16日,辽宁舰航母编队组织跨区机动训练,先后航经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海域,围绕作战效能和短板问题,展开岸、海、空、潜攻防联合训练,国人关注,世人瞩目。其间,编队还首次停靠香港,参加了香港回归祖国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20周年庆祝活动,在香港掀起了“海军热” “航母热”,留下一个个“感叹号”。
航母,国之重器,有关航母的信息,从来都是“刷屏”的头条。
这些年,航母战斗力建设不断取得新跨越,先后有数十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着舰指挥员顺利通过航母资质认证,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自主培养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能力的国家之一。特别是2016年年底开始,航母编队先后圆满完成实际使用武器演习、跨海区训练试验任务,并首次远赴西太平洋开展远海训练,航母战斗力建设迈出重要一步。
同样作为新质作战力量代表的核潜艇战斗力建设也实现了巨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军党委紧紧扭住核心军事能力建设不放松,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坚持战斗力标准和问题导向,积极开展使命课题专攻精练、复杂电磁环境对抗演练和作战指挥训练,检验战法训法,探索现代海战制胜机理。
几组关键词,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军各级在练兵备战中取得的新成果、新变化。
关键词一:“体系练兵” “背靠背对抗”——连续12年组织复杂电磁环境下战法训练演练,深化反潜、反水雷、对抗空战、陆特战队跨区训练、立体夺控岛礁等系列演训,近5年先后组织数十次实际使用武器和综合实际使用武器演练,实射各型导弹、鱼雷数百枚,各型炮弹数十万发,有效检验武器装备边界使用条件,大幅提升了部队实战化能力。
关键词二:“出岛链” “远海训练”——紧紧围绕提高远海护卫作战能力,不断加大远海训练力度,组织“机动”系列远海实兵对抗演习,先后有数百艘次舰艇、百余架次飞机出岛链远海训练。近年来多次组织舰机合同编组出岛链训练,海军航空兵出岛链训练已经成为常态。
关键词三:“海上维权” “战备巡逻”——持续强化对当面海区的管控,构建形成了梯次分布、远近结合、海空协同的战备巡逻体系。平均每年组织战备巡逻舰艇数百艘次、飞机数百架次,跟踪监视外军舰艇数百艘次、飞机数百架次,基本实现了对重要海域的常态化管控。
主战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远海护卫作战装备力量体系发展加快步伐,海基核力量装备体系建设大力推进,近海防御作战装备力量体系优化提高,两栖投送装备力量体系不断建强,信息系统与配套保障装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展——
体系建设千帆渡 装备换代步履急
今年4月26日,第二艘航母在大连造船厂成功下水。历经十余年矢志攻坚,航母建设步伐愈发坚实。从改建到自主建设航母,正是国家综合实力、海军装备建设水平的一大飞跃,表明我国已经掌握了航母相关技术和管理经验。
2016年10月15日,已经退役的我国第一艘核潜艇在拖船的拖带下,缓缓靠上海军博物馆码头。这艘游弋大洋40余载、屡建功勋的核潜艇,将作为展品供世人参观。这意味着,我国核潜艇进入了新老接替的新阶段。
在航母、核潜艇等大国重器捷报频传之际,海军主战装备也在成建制更新换代。
2017年6月28日,新型万吨级驱逐舰首舰在上海江南造船厂举行下水仪式,我国驱逐舰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4年3月21日起,昆明舰、合肥舰、西宁舰等新型导弹驱逐舰陆续入列,增强了水面战斗舰艇编队的区域防空和对海打击能力;
2013年1月31日起,长春舰、郑州舰、西安舰等新型导弹驱逐舰先后服役,因其出色的区域防空和超视距打击能力,被军迷网友誉为“中华神盾”;
2012年10月30日起,临沂舰、黄冈舰、烟台舰等新型导弹护卫舰陆续入列,是兼具防空、对海、反潜的“海上多面手”;
2013年3月12日起,蚌埠舰、惠州舰、大同舰等轻型导弹护卫舰密集下水,隐身性能好、电磁兼容性强,先进技术广泛应用,被誉为“海上轻骑兵”;
还有舰载战斗机批量交付,新型战斗机整建制改装,预警机、舰载直升机家庭再添新成员……
上了年纪的老水兵应该不会忘记:曾几何时,中国海军过着“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苦日子,官兵们对新装备望眼欲穿。
这五年,军舰以“下饺子式”的速度增加,先后入列一大批新型舰艇、飞机、雷弹,基本形成了二代为主体、三代为骨干的主战装备体系。
此外,重大核心技术实现弯道超车。创新强军马伟明模范團队,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取得了综合电力推进等多项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