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察与赞美诗》浅谈19世纪后期美国社会现象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xmc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警察与赞美诗》是20世纪著名短篇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亨利的作品,也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幽默风趣,辛辣讽刺是这篇小说的写作特色,小说描写了一个穷困潦倒,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为进监狱得以安身故意犯罪,几次惹事都未果,后来想重新做人,不料却被警察逮捕入狱。作者通过主人公苏比的几次犯罪行为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法律的虚伪和人性的丑陋。苏比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本文在批判现实的同时,也深深地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主要写19世纪后期美国社会现象以及原因,读者可以看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丑陋的揭露,对当时社会是非颠倒的深刻描述,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极端讽刺和批判。
  关键词:虚伪;丑陋;讽刺;是非颠倒
  中图分类号:I1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9-02
  一、引言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善于描写小人物的不幸命运,揭示资本主义的不平等与虚伪。还以准确的细节描写,制造与再现气氛,特别是大都会夜生活的气氛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我们可以读到最真实的生活,体会到最深刻的人性。欧·亨利为美国的短篇小说开创出一个新时代。自1918年起,美国设立了“欧·亨利纪念奖”,以奖励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说。通过在国内对《警察与赞美诗》相关资料的查询,汲取对主人公苏比六次犯罪未遂的分析得出当时社会现象的映照,对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法律的批判和讽刺。在《承德师专学报》1984年02期《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警察与赞美诗>简析》中分析此篇小说表现资本主义社会中“ 小人物 的悲惨命运, 并对他们表示同情,揭露嘲讽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 特别是资本主义法律的虚伪。在《咸宁师专学报》2002年04期《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对人性丧失的批判》中有写到“这篇文章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期的社会现实 ,是洞察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精神荒原 ,其主要特征是人性的丧失。”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5年04期《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评析》中写道“揭露美国上层人士的欺骗掠夺行为, 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腐朽的, 同时, 也以同情的态度描写普通市民的, 特别是所谓小人物的悲惨生活和不幸命运”。再者党伟在文教资料2010年12月号下旬刊《<警察与赞美诗>情节与主题》中写到苏比为进入监狱,共进行了六次尝试,分别是:妄图进入豪华饭店享受饕餮大餐(未能得逞),扔石头砸碎商店的玻璃,成功地进入一家小店吃霸王餐,调戏少女,偷盗一位绅士的雨伞,在大街上大吵大叫,扰乱公共治安[3],这六次失败的尝试,加上文章最后苏比决定洗心革面但却无端被捕入狱这一情节, 构成了文章的主线。体现了19世纪后期美国社会法律的虚伪以及人性丑陋的现象。
  二、残酷的现实
  (一)法律与宗教。“警察”和“赞美诗”虽然在标题形式上对等,但作为主导人类生存选择的两股力量是不对等的。人民所要完成的就是虔诚地相信上帝。国家用宗教来麻痹人们的思想,使得他们安于现状,不会抵抗。欧·亨利所写的《警察与赞美诗》在这里通过法律来赞美宗教。在小说当中,警察是法律的约束力的代表,而赞美诗则是宗教信仰的精神力量。在小说中,警察扮演的是虚无摆设的角色,他在一次次违反法律的人面前,却屡次判定他为无罪,而当这个人决定改过自新的时候却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收进监狱。这个内容非常荒谬并且辛辣地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含义。在西方信教国家,宗教的力量无疑是强大的,尤其是对社会下层劳动人民来说,宗教就是他们人生的指明灯,精神力量的支柱。在小说中,当苏比走到一座古雅的老教堂时,他听到了风琴师在演奏美妙的赞美诗,让他的灵魂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他决心改过从善,同绝望的命运作斗争,这正是宗教信仰的伟大之处,也正好体现了宗教的精神。
  (二)劳动人民与富人阶层。小说中的主人公苏比是下层劳动人民的典型代表,贫困潦倒,无家可归。苏比没有钱,他一心想着能在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监狱里整整三个月不愁食宿。但是对于富人阶级来说,却是华丽的衣服和上流人士的交际圈。辛辣地讽刺了达官富豪们的奢靡生活,并将这种腐朽的生活与像苏比一样的下层社会的人们的艰难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极大地讽刺了美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和物质文明的虚伪,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揭露效果的效果加强。
  (三)理想的期望与理想的破灭。“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对于苏比来说,他的御寒理想是到布莱克威尔岛监狱去待上三个月,三个月不愁食宿,也有意气相投的伙伴。他的这一理想非常可笑且不可理喻,但是对于苏比来说却是“最高理想”。他期待着这一理想的实现。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开始付诸行动。先后经历了六次失败的尝试。这六次失败的尝试,加上文章苏比决定洗心革面但却无端被捕入狱,从苏比的这几次“行动”来看,监狱外是怎样一个悲惨的世界。社会势力,世俗,卖淫随处可见,偷盗成风,警察形同虚设。监狱却成了他期盼的理想之地。为了达成理想,他一次又一次触犯法律却都安然无恙。更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法律的虚伪。
  三、19世纪后期美国社会腐败现象及原因
  在19世纪末期美国的腐败问题非常严重,腐败已经深度侵蚀了立法、行政和司法等国家权力系统。
  (一)社会腐败现象。
  1.立法腐败。19世纪末期美国的立法腐败,可以说是一种典型的集团性腐败,即一些利益集团通过收买立法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来制定一些明显有利于该利益集团的法律法规,或者使得该利益集团所实施的不正当或非法行为合法化,或者使该集团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商业机会。处于国家权力体系顶层的立法机构蜕变为利益集团谋取私利的工具。城市老板及其所在的政治机器利用所拥有的选票资源操纵议员选举,进而把持地方议会,直接实施腐败行为或为实施贪污行为大开方便之门。当不同的利益集团在立法法案上发生争执时,立法机构甚至还要千方百计去协调这些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某些法律法规迟迟难以制定颁布,或者立法法案被当做商品一样进行竞价拍卖。   2.行政腐败。19世界末期,随着美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行政管理权限的不断扩大,行政权力干涉具体经济活动的程度日益趋深,各级政府权力成风,不少腐败丑闻甚至直指白宫。
  3.司法腐败。19世纪末期的美国,司法机构及大量的司法工作人员也沉溺在金钱和权力的泥沼里,司法系统腐败案件频繁发生。首先,在美国,警察承担着治安、刑事侦查,狱政、交通等工作职责,一方面警察在工作中具有极大的自由裁量权,另一方面相关部门对警察队伍却缺乏必要的监管,所以腐败成为当时警察部门非常严重的问题。其次,法院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沦为了腐败的重灾区,在权力和金钱的威逼利诱下,许多法官主动或被迫地成为一些利益集团的帮凶或傀儡,而不再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二)19世纪末美国腐败现象的主要原因。
  1.美国这一时段的腐败滥觞于经济对政治的支配,即商人集团对官僚集团的收买和控制。它们之间的关系类似于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同时,运转政府的公职人员在分配公共资源的过程中拥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2.腐败高发的另一导因是与工业化进程相伴的迅速城市化,具体表现为大批移民涌入美国城市。
  3.在马克-吐温记录的“镀金时代”,整个社会风气都被拜金主义所弥漫。“当时一般人的特点是不顾一切和腐败,而改革者的特点则是孤立。强盗贵族穷奢极欲,争奇斗富,并成为社会效仿的榜样。而社会对穷人却没有任何同情。贫穷的生活就意味着一片漆黑。安全的惟一保障就是财富,穷人惟一的出路就是获取金钱。这样的一种社会氛围至少为腐败的土壤提供了养料。
  四、结语
  《警察和赞美诗》这篇小说通过一个小人物——苏贝的离奇遭遇,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的虚伪和人性的丑陋。本文在批判现实的同时,也深深地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写出了19世纪后期美国社会现象以及原因,读者可以看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丑陋的揭露,对当时社会是非颠倒的深刻描述,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极端讽刺和批判。生活在这两个残忍和冷漠的世界里,人们没有自由可言。美国不再是充满着机会和梦想的土地。上帝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但已经失去了温暖和关怀,再也没有回来。在小说中,情节似乎是可笑和滑稽。然而,理性来自这些不合理,这些严重的社会腐败和混乱表明所有的社会制度都很混乱。然而,尽管生活无望,人们还是想尽办法为生存而挣扎,试图保持身份继续生活。人们被困于外部世界,但在他们的内心升起了要达到自由的渴望。整个社会充满冷漠,是一块冷漠的土地。可悲的是,这是一个以金钱为目的世界,人性的丑陋和法律是虚伪的。一个人渴望打破其束缚,开始新的生活。在这样的社会制度,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更穷了。对于富人来说,越富有,越贪婪。对于穷人来说,越贫困,越绝望。
  在小说的结尾,欧·亨利总是用独特的类型让读者惊喜。当人们每一次看他的小说,最终将通过故事曲折留下深刻的印象,读者会感叹世界,这是小说结局的特点。正如许多人所说,如果他的小说作为“剧”,这是一个很好的情节,对于观众来说,这是值得的门票。小说来自于现实,在读者心中绽放。通过短篇小说,作者敲开人们干枯的心扉。
  参考文献:
  [1] CHEN Hui, WU Xiyan, Criticism of the Loss of Human Nature- A Desperate Voice Heard in The Cop and The Anthem[J].咸宁师专学报,2002,22(04)69-71.
  [2] 陈 惇: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评析[J].北京师范师范大学学报,1985(04):89-92.
  [3] 党 伟:《警察与赞美诗》情节与主题[J].文教资料,2010(36).
  [4] 何 轩:无奈的选择与冷漠的叙事欧·亨利《警察和赞美诗》再解读[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5(04):6-8.
  [5] 焦春艳:心灵的感动与关怀-浅谈《警察与赞美诗》的宗教美学思想及人文主义关怀[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06):116.
  [6] 牛振华译,(美)亨利著,欧亨利中短篇小说集[M] 译林出版社2011.
  [7] 欧·亨利(Henry·O.),警察与赞美诗[M]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0.
  [8] 王娜、王霞:《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反讽管窥[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3(02):88-91.
  [9] 王倩:追求独立人格 张扬自由个性-《警察与赞美诗》审美意义浅析[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10):123-124.
  [10] 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11] 小松:一个是非颠倒的世界:《警察与赞美诗》简析[J].承德名族师专学报,1984(02).
  [12] 张欢雨:高傲的灵魂和不屈的精神:《警察和赞美诗》主人公苏比新论[J]. 作家, 2012(04):43-44。
  作者简介 :寇榕(1989—)女,汉族,四川巴中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其他文献
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爱情”的经过张艺谋的光影演绎,时下成为众人热议的焦点.作为国际大师级的知名导演,张艺谋再次用他极具张力的唯美光影,发人深思的诗性穿越,把这段委婉凄
本文选取了科技价值的定位和构成、科技价值的中立性以及科技价值系统不同要素的地位差异等涉及科技价值的重要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形成了相关结论。作者认为,对
煤矿企业的安全工作离不开安全宣传教育,亲情帮教作为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与安全活动、制度约束、语言说教相比,起着无法代替的作用.亲情是最稳定、最感人、最无私的感情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数学天才就是由对有关材料的概括能力、将运算过程迅速“简化”的能力、由正运算灵活过渡到逆运算的能力等几种高度发
The historical connection between media and sport is well established(Rowe, 2009).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port has been profoundly affected by the various f
时下,"创新"已成了社会生活里的主旋律,我们教育行业也处处飘扬着"创新教育"这面旗帜.人们普遍认识到,创新教育是以人的创造欲为前提,启迪和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教育.它是素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职业光荣而神圣。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体育教师追求的永恒的主题,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我们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前,岩滩水电站大坝安全监测工作人员存在老龄化严重的问题,加上即将接手的二期扩建工程监测工作,大坝安全监测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如何解决大坝安全监测中的实际问题是当
摘要: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在叙事中经常插入报告、日记、童话等文体,丰富了科幻小说的表达方式之外,更多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加强了小说的历史感与现实感。本文通过对刘慈欣小说中穿插的不同文体进行分析,试图阐释刘慈欣如何利用这些文体增加小说的真实感,为以后的科幻创作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多样文体;小说叙事;真实感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