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学生体质状况分析和体育教学改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h04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目前普通高校学生的体质状况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所采取的一种手段,是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个体评价标准。《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的体质状况有所改善,但大学生的体质状况继续下滑,与2005年监测数据相比,学生的速度、耐力、柔韧性、爆发力和力量等身体素质均有所下降,特别是超重与肥胖的学生仍处在高位,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3.09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37、1.87秒;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也继续呈下降趋势,反映下肢爆发力的立定跳远指标,大学男女生的下降数据分别达到了8.62和9.23厘米。
  另外,通过查阅近几年有关高校学生体质测试的文献可知,高校学生身体素质指标大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反映出相同问题。并且,中外学生体质对比研究的结果已不容乐观,中国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检测与国外学生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和研究课题。因此,必须加快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现状
  1.学校体育基础教育被忽视,片面追求升学率。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校体育教学制度和运行模式是造成现状的最主要的原因。学校体育工作和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使得各高校体育教学也不断进行改革,但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健康生活的理念、全民健身的氛围并未形成,不完善的人才观和教育观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基础教育严重被忽视,中小学教育依然以追求升学率为主,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或身体素质缺乏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导致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就是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总分的制度,这对学校体育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没能做到体育教学与身体锻炼有机结合,导致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只是单一项目或者临时练习考试项目,没有养成长期锻炼的良好习惯。在进入普通高校的学生中存在教什么、什么也不会的尴尬,参与运动的热情不高,给高校的体育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2.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侧重以教为主。
  由于受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和具体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学生个性发展的主体地位受到极大限制。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听众的教学模式。大多数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仍然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减缓了高校体育教学创新改革的发展步伐。目前在体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下,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倡导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发挥组织者的作用,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主体和表演角色。只有在体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综合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综合发展,进而养成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良好习惯。
  另外,以学生为主体或者倡导的快乐体育、阳光体育,并不是让学生“放羊”式地自由活动,而应加强有效管理和良好组织,以“三基”教学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开展体育活动。
  三、体育教学改革的措施和方向
  1.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从试行至今已有十年,但真正贯彻落实可能还有很长时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法中第三条明确规定: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毕业时,《标准》测试的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肄业处理。可高校按文件贯彻落实的状况不容乐观。北京青年报曾报道:北京大学体测成绩不与毕业证挂钩但与学分挂钩,并影响保研;清华大学体测成绩与毕业证无关,但占体育课成绩中的10分,体育课成绩影响学位证的获得。
  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校方应该认真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应受毕业率等条件的限制,转变体育价值观,着眼长远的教育理念,才能改变社会或学生法不责众的心理,有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
  2.体育教学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
  以学习体育技能技巧、提高运动项目成绩为目的的体育教学观念必须有所改变,应以“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另外,在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除了基本技术的学习、基本技能的掌握、加强锻炼外,还要重视体育锻炼知识、卫生保健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包括运动处方原理、运动医学保健、日常卫生知识等,适应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发展趋势。
  3.重视学生体育学科能力的培养。
  体育学科能力主要包括主动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应加强有效的管理和良好的组织,指导学生主动获取体育知识,培养进行运动技能学习的能力,有能力通过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提高进行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体育竞技欣赏、体育娱乐能力。
  参考文献:
  [1]杨贵仁.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结果[C].中国学校卫生,2002-2-23.
  [2]万秀先.北京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现状调查与研究[C].中国林业教育,2011-3-29.
其他文献
摘 要: “抓关键词句”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作文审题立意法之一,这个看似简单的方法暗藏玄机,学生在实践中常常错误百出。本文借助高考真题和高考模拟题,从抓关键词句要抓全、解读词句的语境义、揭示隐喻或本质、因果溯源四个方面分析“抓关键词句”审题立意法的具体运用,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关键词: 材料作文 关键词句 审题立意法  在应试作文中,取得高分的秘诀首先是切合题意和紧扣中心,如果不切合题意,那么
摘 要: 在体育课堂中培养中职生的意志力,可以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勇于面对困难,不畏惧工作上的艰难险阻,继而迈向成功的殿堂。现阶段,一些中职生认为体育就是在外面打篮球、闲逛,以致意志力培养变成空谈。文章围绕心理疏导、技能锤炼、体育竞赛三方面阐述如何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意志。  关键词: 中职体育 意志培养 培养技巧  顽强的意志是帮助人们品味成功“佳酿”的金钥匙,是帮助人们迈向成功之路的风向标,是成
摘 要: 文章重叙故事中的若干细节,对《地球上的星星》展开教育叙事研究,揭示其隐含的深层教育意蕴。在成长与成绩、关爱与惩罚、自由与纪律构成的冲突与张力之间,教育的真谛逐渐彰显:关注孩子的成长,更多地关注其心理需求,这是个体成长的生命性所在。  关键词: 叙事研究 成长 生命性 心理需求  本文从一个教育研究者的视角,用教育叙事的方式重新叙述印度电影《地球上的星星》中主人公Ishaan Awasth
《中小学德育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贯彻文道统一的原则,将语言文字的训练,句段篇章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利用课文内容中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充分发挥感染、陶冶作用,使学生受到教育。”显然,语文学科应该成为渗透和实施德育的主要阵地,是教书育人的基本渠道。若能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自觉地、有机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则
摘 要: 教学是师生间互动的双边运动,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如何把握物理教学中的教与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站在一个怎样的位置上审视,怎样演绎好这个角色,尤其是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保持最佳的学习心态,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呢?文章就如何把握物理教学中的教与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会教 爱学 会学  教与学,怎样把握住物理新课改下教与学的关系,做到教与学最合理的结合,是获得教学最佳效果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最难的是考核和评价,目前的考核形式仍是以考试考核为主,轻品德素质和具体行为表现。这样的考核很难检验思想政治课的真正效果,最终可能使高校思想政治课沦为形式上的教学。为了探索建立和健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课评价模式,本文主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整理学习,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思考。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课 参与型 评价模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评价研究的背景  高校思想
摘 要: 陶行知先生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有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成为我们学习的宝贵财富。其中,“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给予教育工作者的启示和教益,值得学习借鉴。只有学生通过亲身感受、自我探索获得的知识,才会根深蒂固地扎根在脑海中。让学生切实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体验中学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再创造”中学数学,即“教学做合一”。  关键词: 教学做合一 学习兴趣 主动参与 应用数学  
摘 要: 高中体育课是容易被学生忽视的一门课程,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学生的注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呢?作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介绍了高中体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 高中体育 教学方法 发展规律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不同的教学方法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高中体育课是容易被学生忽视的一门课程,怎样才能抓住学生心理,引起学生的注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体育素
摘 要: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现代散文选读》中,节选了一篇新疆作家刘亮程的《寒风吹彻》。这篇文章相对于传统散文来说,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一是篇幅过长,结构难以处理;二是内涵深厚,关于苦难的解读深刻含蓄,学生不易理解;三是题材是西北乡村生活,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有距离感。本文旨在探究《寒风吹彻》的教学环节及教学设想。  关键词: 《寒风吹彻》 教学环节 创新解读  《寒风吹彻》的作者刘亮程出生在西北
摘 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画论中“道”一字多义性的分析,认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精神支柱——道玄思想在文化与社会领域中的不同作用,从而明确儒家之“道”与艺术上所讲的道家之“道”的差异性。  关键词: 道 老庄 儒家 道家  宗炳的《画山水序》在中国绘画史上影响很大,它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山水画论。文章中提出:“夫圣人含道应物,贤者澄怀味像”,“圣人以神法道”,“山水以形媚道”,等等。宗炳的“道”是老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