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代在变,给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要求我们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做一个与时俱进的人,做一名与时俱进的语文教师。
关键词:平衡;时代精神;人文内涵
这个时代变化得越来越快,越来越深刻。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技术大革命和知识大爆炸的新时代。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的学生——亦即我们教育教学的受众也在不断变化、深刻变化。有句俗语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讲的是亘古不变的带兵养兵练兵之道。但教学不等同于练兵,我们万不可“以不变应万变”,时代在变,我们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与时俱进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期能适应快速变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精神,但又要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浪潮中坚守那方教育圣地,坚守教育为培植学生的人文内涵的那份邃古目标,这就为新时期的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我们要更新和改进教育教学理念。“90”后、“00”后的学生是更加注重个性坚持的一代,他们坚信“自己不仅是自己形象的设计师,还是自己个性的工程师”。他们喜欢和崇拜特色鲜明的气质和性格,喜欢培育独具魅力的爱好和兴趣。所有这些,都让他们变得与众不同。所有这些,所有这些新生代“新人”的新特征,都导致很多教师舆论的关注点和兴奋点集中在这些新生代的个性行为之上,也很容易形成对“90”后、“00”后的刻板印象,但这些都不是全部。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心态,不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就很容易导致我们对这个群体的认识偏差。诚然,“90”后、“00”后是个性鲜明的一代,甚至于是“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一代,但我们也应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和优点:他们的热情和激情,他们的坦率和真诚,他们的敢作敢为、敢想敢干。我们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以一种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群“新生儿”,我们既要关注他们的弱点,以期适时指教,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优点,聚焦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个性中的那些积极成分。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教、读、背、考”的机械语文教学模式,要改掉“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学方法。面对新生代,面对个性突出的新生儿,我们尤其需要注重尤其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教学语言。我们要改变一些逻辑正确、思想积极但已经明显不符合这个时代精神的教学语言表述习惯,我们要多阅读,多涉猎网络时代的新人、新事物、新趋势,我们要与时俱进地改进和更新我们的教学举例和榜样激励。那些过于完美过于脸谱化的人物和事迹,很明显,已经不能在这群新生代学生的心灵世界激起任何波澜,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说教式的语言陈述,避免脸谱化的榜样激励,避免“圣洁型”的偶像塑造,避免“一言堂”式思想灌输。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跟上时代的步伐,掐准时代的脉搏,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多一些清新健康、阳光明丽的时代语言,多一些有血有肉、灵魂丰满、个性健全的人物举例,多一些中肯的讨论式、咨询式课堂语言,多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心灵世界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这群新生代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这群个性突出鲜明的学生保持密切的师生情感,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带领他们学好语文,热爱语文。
第二,我们也不要忘记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培植学生的人文内涵。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中华传统文化最注重的“双星”——“道”和“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里面就显得很明显。我们的日常语文教学就是“器”,我们的核心追求——培植学生的“人文内涵”就是我们热切孜孜追求的“道”。“器者,道之用也;道者,器之魂也”。无论时代如何变,怎样变,变得怎样快,无论知识怎么样大爆炸大更新,无论我们教学的受众多追求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灵魂,我们都要坚守一条亘古不变、古今中外慨莫能外的教师信条,那就是我们一边是教学生识字读书,一边是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在20岁之前已经成型,而这部分,又很大程度上形成于中学阶段。在这一阶段,区别于他们的幼儿园和小学时期,影响他们的最主要的长者不再是他们的父母亲人,而很明显是他们的老师。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在顺应时代精神的同时,也要注重培植学生的人文内涵,亦即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在生活中,通过点点滴滴的培育,为他们的人生,为他们的成长培植一件一件的积极因素,为他们健全的人格、健康阳光的性格构筑一件一件的细部。在新时期,我们最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地全面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一定要摒弃过去那种对人物、对事件“一刀切”式的评述:要么好得难以置信,要么坏得“头顶流脓,脚底生疮”;一定要摒弃过去那种为突出英雄而明显缺少的对生命的基本敬畏和热爱式的空洞说教。人类社会已经步入21世纪,西方世界在追求人文关怀,我们的中央政府也在大力提倡构建一个幸福安康的和谐社会,所以我们的榜样举例和偶像激励选择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既要结合时代精神,符合学生的兴趣点着眼点,又要注重人文关怀和生命价值。我们要注重我们的教学语言,把一些古今中外人人都得遵守的大道理巧妙地包藏在清新的时代“华丽”语言当中,诚然,我们是要教导学生爱国、忠诚、孝顺、诚实、守纪,但我们万不能直接耳提面命式的天天告诫学生“你们要爱国、忠诚、孝顺、诚实、守纪”啊,这样不但不会有效果,反而会激起学生的反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列有趣的故事,把我们的中心思想蕴含在生动的故事里面。比如说爱国这个话题,要让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就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我们祖国值得他去爱,要让这群新生代体会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可爱。举个例子。还是教导学生要熱爱我们的祖国这个话题。如果我们采取传统的模式,说教式的教导学生爱国,那实际效果究竟有多少呢?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就讲亚洲地区中日两国的文字。仅举两个小例子:唐朝时期,日本每年派出很多留学生或留学僧人来唐帝国学习我们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并有,日本僧人空海借鉴汉字草书发明了日本文字体系中的“平假名”;日本遣唐留学高才生吉备真备学习汉字楷书偏旁部首而发明日本文字体系中的“片假名”……这两种教学方式方法,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关键词:平衡;时代精神;人文内涵
这个时代变化得越来越快,越来越深刻。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技术大革命和知识大爆炸的新时代。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们的学生——亦即我们教育教学的受众也在不断变化、深刻变化。有句俗语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讲的是亘古不变的带兵养兵练兵之道。但教学不等同于练兵,我们万不可“以不变应万变”,时代在变,我们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与时俱进地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期能适应快速变化快速发展的时代精神,但又要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浪潮中坚守那方教育圣地,坚守教育为培植学生的人文内涵的那份邃古目标,这就为新时期的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一,我们要更新和改进教育教学理念。“90”后、“00”后的学生是更加注重个性坚持的一代,他们坚信“自己不仅是自己形象的设计师,还是自己个性的工程师”。他们喜欢和崇拜特色鲜明的气质和性格,喜欢培育独具魅力的爱好和兴趣。所有这些,都让他们变得与众不同。所有这些,所有这些新生代“新人”的新特征,都导致很多教师舆论的关注点和兴奋点集中在这些新生代的个性行为之上,也很容易形成对“90”后、“00”后的刻板印象,但这些都不是全部。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心态,不改变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就很容易导致我们对这个群体的认识偏差。诚然,“90”后、“00”后是个性鲜明的一代,甚至于是“唯我独尊、舍我其谁”的一代,但我们也应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和优点:他们的热情和激情,他们的坦率和真诚,他们的敢作敢为、敢想敢干。我们新时代的语文教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以一种更包容的心态去看待这群“新生儿”,我们既要关注他们的弱点,以期适时指教,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优点,聚焦他们的优点,欣赏他们个性中的那些积极成分。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教、读、背、考”的机械语文教学模式,要改掉“照本宣科”式的传统教学方法。面对新生代,面对个性突出的新生儿,我们尤其需要注重尤其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教学语言。我们要改变一些逻辑正确、思想积极但已经明显不符合这个时代精神的教学语言表述习惯,我们要多阅读,多涉猎网络时代的新人、新事物、新趋势,我们要与时俱进地改进和更新我们的教学举例和榜样激励。那些过于完美过于脸谱化的人物和事迹,很明显,已经不能在这群新生代学生的心灵世界激起任何波澜,所以我们一定要避免说教式的语言陈述,避免脸谱化的榜样激励,避免“圣洁型”的偶像塑造,避免“一言堂”式思想灌输。而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跟上时代的步伐,掐准时代的脉搏,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多一些清新健康、阳光明丽的时代语言,多一些有血有肉、灵魂丰满、个性健全的人物举例,多一些中肯的讨论式、咨询式课堂语言,多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心灵世界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这群新生代学生的内心世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和这群个性突出鲜明的学生保持密切的师生情感,也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带领他们学好语文,热爱语文。
第二,我们也不要忘记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培植学生的人文内涵。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中华传统文化最注重的“双星”——“道”和“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里面就显得很明显。我们的日常语文教学就是“器”,我们的核心追求——培植学生的“人文内涵”就是我们热切孜孜追求的“道”。“器者,道之用也;道者,器之魂也”。无论时代如何变,怎样变,变得怎样快,无论知识怎么样大爆炸大更新,无论我们教学的受众多追求他们的世界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灵魂,我们都要坚守一条亘古不变、古今中外慨莫能外的教师信条,那就是我们一边是教学生识字读书,一边是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大程度上在20岁之前已经成型,而这部分,又很大程度上形成于中学阶段。在这一阶段,区别于他们的幼儿园和小学时期,影响他们的最主要的长者不再是他们的父母亲人,而很明显是他们的老师。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在顺应时代精神的同时,也要注重培植学生的人文内涵,亦即注重在日常教学中,在生活中,通过点点滴滴的培育,为他们的人生,为他们的成长培植一件一件的积极因素,为他们健全的人格、健康阳光的性格构筑一件一件的细部。在新时期,我们最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地全面地看待问题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一定要摒弃过去那种对人物、对事件“一刀切”式的评述:要么好得难以置信,要么坏得“头顶流脓,脚底生疮”;一定要摒弃过去那种为突出英雄而明显缺少的对生命的基本敬畏和热爱式的空洞说教。人类社会已经步入21世纪,西方世界在追求人文关怀,我们的中央政府也在大力提倡构建一个幸福安康的和谐社会,所以我们的榜样举例和偶像激励选择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既要结合时代精神,符合学生的兴趣点着眼点,又要注重人文关怀和生命价值。我们要注重我们的教学语言,把一些古今中外人人都得遵守的大道理巧妙地包藏在清新的时代“华丽”语言当中,诚然,我们是要教导学生爱国、忠诚、孝顺、诚实、守纪,但我们万不能直接耳提面命式的天天告诫学生“你们要爱国、忠诚、孝顺、诚实、守纪”啊,这样不但不会有效果,反而会激起学生的反感。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列有趣的故事,把我们的中心思想蕴含在生动的故事里面。比如说爱国这个话题,要让学生热爱我们的祖国,就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我们祖国值得他去爱,要让这群新生代体会到我们的祖国是多么的可爱。举个例子。还是教导学生要熱爱我们的祖国这个话题。如果我们采取传统的模式,说教式的教导学生爱国,那实际效果究竟有多少呢?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就讲亚洲地区中日两国的文字。仅举两个小例子:唐朝时期,日本每年派出很多留学生或留学僧人来唐帝国学习我们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并有,日本僧人空海借鉴汉字草书发明了日本文字体系中的“平假名”;日本遣唐留学高才生吉备真备学习汉字楷书偏旁部首而发明日本文字体系中的“片假名”……这两种教学方式方法,孰优孰劣,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