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口县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的应用效果分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gsa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在城口县引进应用的情况以及城口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情况,对城口县近3年应用晚疫病预警系统防控晚疫病和应用系统防控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 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引进情况;应用效果;重庆城口
  中图分类号 S43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152-02
  城口县马铃薯常年种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占全县粮食总面积的40%以上,产量占全县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是城口县农户稳粮增收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晚疫病是城口县马铃薯生产上发生最普遍、危害性最严重的病害。常年发生面积为3 333.33 hm2左右,造成马铃薯减产20%左右,严重制约着城口县的马铃薯生产[1-3]。特别是2009年由于没有先进的监测系统,未能在最佳施药时间内开展防控造成了大面积绝收[4-5]。
  1 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在城口县引进应用情况
  为做好城口县马铃薯晚疫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控工作,于2010年2月至2011年先后引进了3台晚疫病数字化监测预警系统,分别安装在3个不同的海拔区域。该系统在马铃薯生长期全程实时监测田间温、湿度等环境因子,分析并预测晚疫病田间流行时间,对农户种植的马铃薯是否需要药剂防治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提前确定最佳施药期和制定防控方案,从而在及时组织预防、降低病害损失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5]。
  2 近几年城口县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情况
  2009年为特大发生年,全县24个乡镇全部发病,发病面积达8 933.33 hm2以上,占播种面积(14 666.67 hm2以上)的60.9%。其中:受灾面积7 466.67 hm2,占发病面积的83.6%,占播种面积的50.9 %;绝收面积3 000 hm2,占播种面积的20.5%。发病后虽然采取了防控措施,但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监测设备,未在最佳时期开展药剂防控,防治后仍然造成经济损失5 000余万元(产量15 t/hm2,单价1.0元/kg)。
  2010年晚疫病为中等偏轻发生,与根据预警系统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论相符。
  2011年晚疫病为轻发生,不会对马铃薯生产造成大的损失,事实证明与预警系统分析得出的结论相符。
  2012年4月底,城口县根据3个监测点数据预警信息分析疫情、预测流行态势。结合4月底和5月上中旬的气象资料和当时晚疫病发生情况及时发出了预警信息。准确的预警信息为各级政府拟定防控技术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全县25个乡镇(街道)的马铃薯晚疫病都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病面积达到1万hm2以上,占播种面积的75%。其中:成灾面积800 hm2,占发病面积的8%,占播种面积的6%;绝收面积131.2 hm2,占成灾面积的16.4%,占播种面积的0.98%;经济损失150余万元。防治挽回经济损失5 000余万元(产量18.75 t/hm2,单价0.8元/kg)。
  3 晚疫病预警监测系统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控上的应用效果
  该系统从2010年2月开始引进应用,当年根据系统的分析结果和气候条件,得出的结论为当年晚疫病在城口县将会中等偏轻发生,为此,城口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及时组织种薯扩繁基地选择对路农药进行了1次预防,其效果极其显著,当年基地种薯产量较其他马铃薯种植区产量增加1 518 kg/hm2。全年指导全县 2个乡镇2个点开展马铃薯晚疫病防治面积13.33 hm2,经对比测产平均净增加1 500 kg/hm2,增加总产量200 t,按照当年单价0.8元/kg计算,增加经济收入16万元。
  2011年根据系统的分析结果结合气象预报得出结论,当年城口县马铃薯晚疫病为轻发生,不会对马铃薯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预报结果与大田生产中晚疫病的实际发生情况相符。为此,将预报及时发送出去。各乡镇未开展任何防治工作,减少各种防治投入,间接增加了农户收入。
  2012年根据3个监测点的监测预警分析,当年晚疫病将大流行。为此,城口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及时发出预警信息,并结合气象资料拟定防控技术方案并下发,及时指导各乡镇在防控最佳时期开展药剂防控。全县马铃薯晚疫病发病面积达到1万hm2以上,占播种面积的75%,经过统防统治挽回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按照当年田间收挖测产18.75 t/hm2,单价0.8元/kg计算)。特别是重点区域的防治效果明显,在东安、高观、修齐、北屏等乡镇以高产创建示范片为重点,采取专业团队在最佳防控施药时间内集中施药统防统治,防治效果极其明显,2 000 hm2高产创建示范片内发病极轻,取得了明显的防控效果。
  2012年的晚疫病在发生时间早、发生程度明显重于2009年的基础上,由于预警系统的作用,防控及时,防控效果好。全县仅131.2 hm2马铃薯绝收,经济损失达150万元,约为2009年经济损失的5%。获得了非常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通过该系统3年在城口县的应用,共计指导全县马铃薯晚疫病防控面积10 266.67 hm2,防控后挽回损失6.27万t,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 016万元,减少农药使用量6 t,减少防治劳动力投入1 500个,投资收益率为5.913 1,投入与产出比为6.913 1,经济效益极其显著。同时,通过对晚疫病的统防统治培训增强了农民对晚疫病危害性的认识,提高了其防治水平。另外,由于适时防治,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药对土壤和大气环境的污染,而且也带动了马铃薯相关产业,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极其显著。
  4 参考文献
  [1] 龙玲,刘红梅,李丹,等.比利时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模型在贵州省威宁县的应用[J].中国马铃薯,2013(1):48-52.
  [2] 张玉新,胡同乐,曹克强,等.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的研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35(1):118-122.
  [3] 卢瑶,胡秋龄,刘笠娟.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抗性监测技术研究[J].长江蔬菜,2008(7):40-41.
  [4] 李瑞.枣庄地区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园艺,2012(23):76-77.
  [5] 李刚.综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J].科技致富向导,2011(25):31.
其他文献
人工关节置换术被认为是治疗晚期关节炎、关节功能丧失等关节类疾病最有效和最终的治疗方式。首先介绍了人工髋关节体内服役环境特点及关节摩擦界面生物蛋白膜与类石墨碳润滑
介绍柠条带状免耕播种工艺路线及技术特点,总结其技术规范,并对该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柠条带状免耕松播技术经济效果明显,平罗县及同类地区应加大推广力度。
目的通过制备渗硼涂层,提高新型β-钛合金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固体粉末包埋法,在空气及氮气气氛中,选取不同的渗硼温度,在Ti-33Nb-4Sn(简称334钛合金)表面渗硼。对比分析
目的量化不同Cl^–浓度下的冲刷腐蚀协同作用。方法利用旋转圆柱电极实验装置,在模拟油田采出液中,通过腐蚀质量损失、形貌观测和电化学分析(包括Tafel曲线测试和阻抗谱测试
节流装置是应用最广范的流量计之一,但在小流量测量时却受一定的限制。为解决此问题,技术人员把与雷诺数相对应的流量系数或流出系数保持大致为常数,并尽量向雷诺数小的方面扩展
目的研究Al2O3添加量对Cr2O3/TiO2/Al2O3/SiO2四元复合陶瓷涂层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油气管道X80管线钢基体表面制备出具有不同Al2O3含量的四元复合陶瓷涂层
当前,高中艺术生群体不断扩大,他们的文化素养越来越得到社会重视。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专门对高中艺术生开展相关的教学研究,但此类研究多数是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比较零散,
李广田20世纪30年代乡土散文的创作是一个师承、借鉴和创新的过程。周作人作为李广田乡土散文创作的引路人,他的文学理论与小品文创作在文学观念、文章内容、文体样式、文章
《巴黎协定》为全球气候治理开创了以"自愿贡献"为特征的全新治理模式,标志着气候治理进入了新的阶段。但是,当今世界"逆全球化"的态势却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蒙上阴影,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