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情境创设

来源 :数理化学习·教育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anwc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不断的改革,新的课标倡导以“生活 数学”、“活动 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见、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力求有效地实现《标准》中提出的课程总体目标.教学中创设有益的情境,积极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促进学生更快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
  一、情境创设的意义
  1.创设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要从课堂入手.在课堂中,创设适当的情境可以把枯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形象的、愉悦的教材,通过问题、实验、游戏等表现形式把学生不知不觉中吸引到数学王国中,使学生主动去探索、思考,积极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地途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创设情境有助于学生体味数学知识的本质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重要的是解决信息,加工信息,主动构造知识的过程.适当的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体味数学知识的本质,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3.创设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
  适当的创设情境,不仅可以提供生动丰富的学习材料,还可以提供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体会,促进知识、技能、经验的连接,促进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在生动的应用活动中理解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发展能力.
  二、情境的来源
  1.从生活中寻找情境
  中学数学知识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具体问题的数学抽象.把情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不仅有利于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增加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科间寻找情境
  学生所学知识一般往往孤立于某一学科,而不能把学科知识进行互相渗透,教师如果能把学科的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基础地位,同时有助于学生建立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更有助于学生更形象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3.从学科内寻找情境
  (1)来源于数学史或数学典故
  在数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数学家轶事.在设计教学情境时,可充分挖掘数学史料,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使学生从中学习数学知识,领略数学家的人格魅力,接受思想教育.
  (2)来源于数学美
  数学中充满了美,如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在数学教学中从审美角度创设情境,可以让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感受数学美,激发数学美感.例如,学习黄金分割时可以介绍黄金分割点的对称美,黄金分割λ≈0.618本是一个枯燥的数字,但在教学中介绍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门窗书籍其短边与长边之比为0.618……黄金分割λ的值不仅在学生的脑海中有深刻的记忆,而且黄金分割λ的美妙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了课堂中,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来源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以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联系来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促使学生更好地对新知识的探索、学习和掌握.它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似曾相识,却又有所不同中,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例如学习“分式的性质”可类比“分数”的性质,等等.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既能温故,又利于知新.
  三、情境的表现形式
  1.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思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的过程.教师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有效的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2.创设活动情境
  所谓活动情境,即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动手操作、社会调查、实验或游戏等,构建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情趣.
  3.创设探究情境
  教学时,教师可通过对教材本身潜在的挖掘,创设一些发现、探究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经历从多角度认识问题,发散思维,尝试解决不同答案合理性的活动,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4.创设信息型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学生实际,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教学媒体,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地学习素材,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有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可以直观、具体的呈现出来,充分而又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可使课堂的气氛更活跃.
  四、总结
  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更是一门无止境的学问,情境作为沟通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数学世界的桥梁,无疑在加强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教师要不断加强文化方面的修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出有感染力而又紧紧围绕教学中心的教学情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在中考试卷中关于化学式的推断试题频频出现,且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由于这类试题能够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化学式的基本概念与基本技能,能够考查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思维方式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因而解答要求高、难度大,从而导致多数学生得分率较低.为攻克这一难点,巩固“双基”,熟悉此类问题的解法,本文现归类总结几种方法介绍如下,使初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一、根据物质的化合价推断化
该文就车身制造的特殊性和质量特性要求,说明了建立基于系统工程思想的车身工艺设计方法的必要性,对DCT公司的车身PLP技术进行了剖析介绍。提出了一种规范系统的车身工艺设计模式。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的内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数学课堂能更具活力.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就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些想法如下.  一、锐意教学改革,活跃学生思维  1.对原有一些肯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在操作程序上进行变化,引导学生尝试,活跃学生思维.应该承认,一些原有的教学举措还是很有效的,如,讲练结合、启发思考、要求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等.为了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发现实践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议
在新的形势下,高考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高三复习课的首要任务是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但要想在此基础上有所突破,靠“题海战”是低效的.那么如何才能切实贯彻新课程理念,让高三复习变得“轻松高效”起来呢?本人认为,在复习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适时地穿插一些带“探究”性质的习题课是很好的一个突破口.  在课题“探究放缩途径、体验不等关系的产生”的教学设计中,本人设计了三组问题,每组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