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后路融合术中持续静脉氨甲环酸对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

来源 :交通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thaway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术中持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腰椎管狭窄(LSS)患者行后路融合术(PLIF)围手术期出血的影响.方法:108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行PLIF术患者随机分为持续滴注组36例,术前滴注组35例和空白对照组37例.持续滴注组于切皮前15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20 mg/kg,并于术中持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10 mg/kg·h维持;术前滴注组仅切皮前15 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20 mg/kg;空白对照组不应用氨甲环酸.比较各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实验室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结果:3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滴注组术中出血量646.38±146.74 mL、围手术期输血量206.64±48.66 mL、术后48 h引流量113.46±28.73 mL,分别少于术前滴注组的821.57±156.28 mL、286.38±59.73 mL和209.33±43.64 mL,少于空白对照组的936.63±178.37 mL、336.83±58.74 mL和226.46±38.64 mL,持续滴注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滴注组与空白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Hb及HCT水平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和72 h持续滴注组Hb及HCT高于术前滴注组及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24 h、术后72 h D-二聚体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血栓相关并发症.结论:切皮前及术中持续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可明显减少腰椎管狭窄患者腰椎融合围手术期的出血量和输血量,不增加血栓性疾病风险,效果良好,安全可靠.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胫前肌在失神经支配后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方法: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失神经支配后0、7、14、21和28天,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胫前肌肌细胞超微结构,显微镜下测量肌细胞截面积,ELISA法检测肌组织中IL-6含量,Western b1ot法测定肌组织中Bc1-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失神经支配后0天比较,失神经支配后7、14、21和28天电镜下可见胫前肌肌纤维逐渐萎缩变细,肌间隙增宽,线粒体发生肿胀及空泡化;显微镜下可见肌细胞截面积呈下降趋势(P<0.01),肌组织中IL-6含量明显增加(
目的:探讨EphA8(ephrin type-A receptor 8)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11 ce111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67例NSCLC术后石蜡包埋的组织标本,制作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EphA8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EphA8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NSCLC肿瘤组织中EphA8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4.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原发肿瘤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时间高强度间歇训练(high-intensity interva1 training,HIIT)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高血压1级患者58例,随机分为短时HIIT组(SDHIIT)31例和长时HIIT组(LDHIIT)27例.连续2周轻度训练后,SDHIIT组进入8周HIIT正式训练,每周3次的30 s/30 s HIIT;LDHIIT组进入8周HIIT训练,每周3次.比较两组训练前后血压、血常规相关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结果:训练
针刺是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从针刺取穴与针刺手法两个角度对针刺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进行综述.针刺取穴方法主要涉及经脉取穴、经筋取穴、现代康复理论取穴及部位取穴.针刺手法主要分为浅刺法和透刺法两类.研究表明针刺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以临床研究为主,机制探讨较少;存在样本量小、操作不规范、未进行随访等问题.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应加大样本量的纳入,实行随机对照,统一操作规范,进行跟踪随访,积极进行机制探讨,以期为中风患者提供更高质量更加有效的帮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一种全球性流行病,目前仍无特异性治疗方案.研究发现COVID-19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具有一定相似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案或可指导COVID-19治疗.本文主要对COVID-19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最新研究进行概述.
炎症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全程,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和损伤相关性分子模式分泌,进一步导致斑块内炎症因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大量释放.不同于急性炎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炎症消退障碍,后者可加剧斑块炎症、促进大坏死核心、薄纤维膜和动脉血栓的形成.本文重点探讨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最新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血清CEA、CK-MB水平与晚期肿瘤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血清CK-MB>75 U/L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K-MB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种类的关系,比较肝转移患者与无肝转移患者总生存期,分析抗肿瘤治疗前后CK-MB变化与患者总生存期的关系,比较肝转移前后CEA、CK-MB水平.结果:血清CK-MB水平与患者性别(P=0.035)及原发肿瘤种类(P=0.001)显著相关.肝转移组总生存时间较无肝转移组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6).治疗后CK-MB下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全麻后路腰椎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镇静镇痛效果.方法:全麻下后路腰椎切开复位+椎管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患者54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各27例.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15 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随后以0.1~0.3μg/kg·h剂量维持至手术结束前30 min;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时间内静脉泵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患者苏醒、拔管和返回病房时间;比较两组入室给药前(T0)、全麻实施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
目的:观察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1se 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下液体复苏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方法:感染性休克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1y goa1-directed therapy,EGDT)集束化方法,观察组采用PiCCO监测下EGDT集束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液体复苏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治疗前、治疗后3 d相关监测指标及疾病转归情况.结果:观
目的:观察加味甘草泻心汤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64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口服奥美拉唑同时服用加味甘草泻心汤免煎颗粒,疗程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镜下疗效及6个月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78.13%,观察组胃镜下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6.90%,低于对照组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