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突发事故流行病学特点、应急反应和现场伤员分流原则的研究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ec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上海市突发事故的流行病学特点,提出现场伤员组织指挥和分流原则,并如何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进行探讨.方法专人负责调查、登记上海市50年突发事故资料,并详细记载发生于本市1990~2000年院前急救的118次突发事故资料,作流行病学统计和分析.结果呼救方式主要通过110,突发事故类型前三位构成比依次为交通事故25.6%、火灾22.0%和煤气中毒12.7%;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21~50岁的年龄段;事故主要发生在上午10∶00至下午4∶00;大于10 min的反应间期有79起,占67.0%(79/118);对突发事故应急反应五项指标均有延长趋势.结论建立健全的院前急救网络、对伤员进行正确检伤和分流、加强现场医疗救护、普及急救知识、开展航空和摩托车救护是降低伤亡率的主要措施.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广东省是否存在斑点热自然疫源地.方法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广东省人群、宿主动物感染状况;用聚合酶链反应初筛,鸡胚卵黄囊培养法直接从标本中分离立克次体;用血清学试验、序列测定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检测860份自然人群及321份鼠类血清标本,发现健康人群平均阳性率为3.84%,各调查点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602.39,df=8,P<0.01),山区和平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
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T)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1997-2002年合并PHT的28例系统性硬化病患者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以及治疗后病情变化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并对照同期住院的未合并PHT的73例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资料相比较.结果共有28例系统性硬化病患者合并PHT(27.7%),其中20例患者为血管源性PHT,8例患者为由于严重的肺纤维化导致的肺源性PHT.PHT的发生多起病
目的观察人间质胶原酶(MMP1)基因高效表达对体外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了pcDNA3-MMP1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经脂质体包裹后,转染张氏传代人肝细胞,Western blot检测MMP1蛋白表达量.在体外乙醇诱导纤维化培养条件下,抗生蛋白链菌素-生物素复合物标志(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周围Ⅰ、Ⅲ型胶原生成状况,图象分析仪半定量分析胶原纤维的相对含量(RCC).结果
目的观察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肝窦内皮细胞凋亡及异丙酚对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n=8):A组,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6 h,再灌注即刻从股静脉输入生理盐水10ml@kg-1@-1 60min;B组,再灌注即刻静脉注射异丙酚20mg/kg,继之输入5%异丙酚50 mg@kg-1@h-1 h;C组,给予假手术处理,未予缺血,余处理同A组.再灌注6 h后取肝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肝细胞损害敏感期的始动因素. 方法对44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均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干扰素治疗,定期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以及外周血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eAg、抗-HBc和HBV DNA含量,治疗前进行肝活体组织检查. 结果干扰素治疗后第6个月的HBeAg阴转率为75.0%,随访1年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