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大多数是显性教育,学生对于显性教育的接受程度也是较高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分为显性和隐性,而隐性教育则是对显性教育的补充。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隐性教育能够提高课堂教育的内涵,改进显性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达到良好的德育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隐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探讨了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做好隐性教育工作。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生;隐性教育
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主要是渗透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健康发展。针对在显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隐性教育方式来进行弥补,又为中学的道德与法治造就工作提供崭新的思路和教学方法。
一、隐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一)隐性教育的内涵
隐性教育是指的在宏观主导下通过无计划、比较间接的社会活动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隐性教育重在“隐”,它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的。
(二)隐性教育的特点
1.教育过程具有随意性
隐性教育注重的是在受教育者无知觉的情况下完成教育任务,因此教育过程具有随意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中一方处于无意识的状态,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对于固化的传统教育模式来说,这种教育方式更容易使学生接受。
2.教育内容具有隐含性
教育内容隐藏在各种事物当中,有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受教育者,这种教育内容具有间接性和隐含性,不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心理。例如,教师和家长的一些无意识行为、在课堂中举办的一些学习活动等,都会影响到学生。
3.教育主体的自主性
由于隐性教育的内涵,教育主体在进行隐性教育时,并没有对受教育者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受教育者处于一种开放且自由的状态当中,对教育内容具有较高的自由选择权。
4.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相比于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可以自由地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这种形式也使得教育内容具有丰富性,可以根据教学环境来选择教学内容,也涉及到校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当中。隐性教育的教育资源是无处不在的,需要教育者深入挖掘,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内容。
二、影响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一)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不仅仅要注重课堂的设置,还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建立积极健康的校风,改变学生的交际环境,也是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隐性教育环境。首先是要注重校园的基础性环境,精心设计花草树木和建筑,体现其艺术性。其次是在校风校纪的规整上,要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建立在人性化基础上,对其形成一定的约束作用和良好的影响。最后,要注重校园的文化建设,加入儒家思想、国学经典等内容,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影响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充分利用教师本身的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渗透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规范学生的德行。中学生正处于迷茫的青春期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三观还在摸索建立阶段,需要有一个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而教师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显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之后,做出一定的引导。并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也可以分析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使他们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隐性教育,使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使学生能够明确感受到这一份力量的支持,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这份力量是动力,也是明灯,同时也是十分优良的隐性教育资源。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对教师给予足够的尊重,逐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和老师的日常交流中,学生也能善于学习老师的优点,利用这些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這一过程也是道德与法治隐性教育完成的过程。
(三)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刻意的渗透理论知识属于显性教育,而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完成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便属于隐性教育活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能够明显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或课外也可以多多举办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社区公益活动、敬老院献爱心活动、参观烈士陵园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会受到氛围和精神的感染,改变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活动中得到释放,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是非观。总的来说,实践活动对德育教育来说是十分关键且重要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占据更多的还是显性教育,但是显性教育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时,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隐性教育资源,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教学活动。恰当的利用各种实践活动来完成隐性教育。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要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隐性教育对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脱离了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因此,教师应当提高对隐性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隐性教育资源,构建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互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柴婷玉.隐性教育策略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9(16):122-123.
[2]张云芳.中学德育中运用隐性教育方法的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8(14):136-137.
[3]安静.隐性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中的运用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5):189-192.
[4]陈霞.隐性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3(02):126-128.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生;隐性教育
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主要是渗透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明辨是非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影响了中学生的学习健康发展。针对在显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隐性教育方式来进行弥补,又为中学的道德与法治造就工作提供崭新的思路和教学方法。
一、隐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一)隐性教育的内涵
隐性教育是指的在宏观主导下通过无计划、比较间接的社会活动使得受教育者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隐性教育重在“隐”,它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的。
(二)隐性教育的特点
1.教育过程具有随意性
隐性教育注重的是在受教育者无知觉的情况下完成教育任务,因此教育过程具有随意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其中一方处于无意识的状态,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对于固化的传统教育模式来说,这种教育方式更容易使学生接受。
2.教育内容具有隐含性
教育内容隐藏在各种事物当中,有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传递给受教育者,这种教育内容具有间接性和隐含性,不会引起学生的排斥心理。例如,教师和家长的一些无意识行为、在课堂中举办的一些学习活动等,都会影响到学生。
3.教育主体的自主性
由于隐性教育的内涵,教育主体在进行隐性教育时,并没有对受教育者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受教育者处于一种开放且自由的状态当中,对教育内容具有较高的自由选择权。
4.教育内容的丰富性
相比于显性教育,隐性教育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可以自由地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这种形式也使得教育内容具有丰富性,可以根据教学环境来选择教学内容,也涉及到校园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当中。隐性教育的教育资源是无处不在的,需要教育者深入挖掘,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育内容。
二、影响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施策略
(一)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和谐的校园文化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不仅仅要注重课堂的设置,还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建立积极健康的校风,改变学生的交际环境,也是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隐性教育环境。首先是要注重校园的基础性环境,精心设计花草树木和建筑,体现其艺术性。其次是在校风校纪的规整上,要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建立在人性化基础上,对其形成一定的约束作用和良好的影响。最后,要注重校园的文化建设,加入儒家思想、国学经典等内容,形成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影响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二)充分利用教师本身的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渗透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学生,规范学生的德行。中学生正处于迷茫的青春期阶段,这一时期,他们的三观还在摸索建立阶段,需要有一个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而教师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显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之后,做出一定的引导。并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也可以分析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使他们认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隐性教育,使学生建立了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应当给予学生关心和鼓励,使学生能够明确感受到这一份力量的支持,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这份力量是动力,也是明灯,同时也是十分优良的隐性教育资源。教师尊重学生,学生也对教师给予足够的尊重,逐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和老师的日常交流中,学生也能善于学习老师的优点,利用这些优点来弥补自身的不足。這一过程也是道德与法治隐性教育完成的过程。
(三)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刻意的渗透理论知识属于显性教育,而通过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完成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便属于隐性教育活动,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趣味性,能够明显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或课外也可以多多举办相关的实践活动,比如社区公益活动、敬老院献爱心活动、参观烈士陵园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会受到氛围和精神的感染,改变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的行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活动中得到释放,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建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是非观。总的来说,实践活动对德育教育来说是十分关键且重要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中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占据更多的还是显性教育,但是显性教育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时,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教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隐性教育资源,随时随地都可以开展教学活动。恰当的利用各种实践活动来完成隐性教育。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要具有长远发展的目光,隐性教育对学生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脱离了课堂对学生进行教育活动,因此,教师应当提高对隐性教育的重视程度,充分利用隐性教育资源,构建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互结合的德育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柴婷玉.隐性教育策略在中学德育工作中的应用[J].现代交际,2019(16):122-123.
[2]张云芳.中学德育中运用隐性教育方法的策略研究[J].现代交际,2018(14):136-137.
[3]安静.隐性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中的运用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8(05):189-192.
[4]陈霞.隐性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3(02):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