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命理在行业格局中

来源 :销售与市场·渠道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rr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命运是否改变,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行业的最终格局里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寻找改变命运的轨迹,一定要从行业发展的规律和最终格局谈起。
  一个行业从幼稚期到成熟期通常要经历充分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垄断三个阶段。有人将此比喻为从“春秋时代”到“战国时代”。
  一个行业发展初期,成千上万家企业活得都挺滋润。但是。最终能够活下来的企业却少得可怜。
  中国彩电行业曾经多达200多家企业,现在却只有10家左右的企业活下来了,真正有影响力的企业只有4家。行业淘汰率高达95%以上。
  中国火腿肠企业曾经多达数百家,现在真正有市场份额的只有三家。在产业集中过程中,98%以上的企业死亡了。
  上述现象是偶然现象还是普遍规律?我们不妨从世界同行业的对比中寻找产业发展规律。
  啤酒是德国的“民族产业”,带有太多的地域化特征。所以,德国2000家左右的啤酒企业能够共生共荣。啤酒不是美国的民族产业,所以,美国啤酒业呈现寡头垄断态势。啤酒同样不是中国的民族产业,所以,人们预测中国啤酒行业将逐步呈现美国啤酒行业的格局,而不是德国的格局。
  葡萄酒是法国的民族产业,所以,法国葡萄酒行业呈现多元化格局。但葡萄酒不是中国的民族产业。所以,中国葡萄酒产业像美国一样呈现寡头格局。
  白酒是中国的民族产业,因此,任何对于白酒行业将实现产业集中或寡头垄断的预测都难以兑现。尽管茅台和五粮液等优势企业规模有扩大趋势。但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白酒行业分散的基本格局。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够大致找到行业演进的基本规律。如果一个行业是民族产业,那么消费者的需求通常是多元的,产业通常呈现分散格局。不同规模的企业以不同的特色生存下来。企业不以规模论强弱。而以对特定消费者的适应程度决定成活。
  世界上的多数产业都将面临产业集中过程,产业集中过程是90%、99%甚至99.9%的企业死亡的过程。汽车、家电等行业早就演绎了这样的过程,未来还将有更多的行业演绎这个过程。
  如果行业的未来格局注定是产业集中,那么,企业的未来注定只有四种命运:
  
  第一种命运:快速崛起,整合对手
  
  蒙牛为什么把自己的目标定为100亿元?因为只有100亿元才有资格整合对手。蒙牛最初发展靠的是资本的积累,但当他的规模达到100亿元时,资本的积聚和资本集中现象出现了,蒙牛的融资变得极其容易。国际战略投资者、股市纷纷看好蒙牛。各地方政策对蒙牛的招商政策是:地皮白送、厂房盖好。蒙牛只要把设备搬进来就行了。有了这样的资格,蒙牛整合行业就变得特别容易,“马太效应”就会出现。
  
  第二种命运:常规发展。被对手整合
  
  行业整合的方式大致有三种:
  一是市场整合。大量中小企业的死亡都是市场整合的结果,长虹发动价格战的目的是“清理门户”,就是通过市场整合对手。
  二是政策整合。当国家出台某项强制性政策时,意味着不符合这些政策的企业将消亡,如国家出台政策“禁止销售散装速冻食品”,就意味着企业成批死亡。
  三是资本整合。即资本并购行为。常规发展的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呈现“长不大、死不了”的状态,只获得与对手对峙的资格,没有整合对手的资格。优势企业往往通过资本整合的方式整合对手,如华润、青啤、燕京对同行的兼并。
  
  第三种命运:熊猫式生存
  
  也叫特色式生存。熊猫被称为活化石,与恐龙同时代。与熊猫同时代的动物基本灭绝了,但熊猫奇迹般生存下来了,这是因为熊猫做了一件很特别的事——吃竹子。竹子是最没有营养的植物,其他动物都不吃,而熊猫不与其他动物竞争食物,所以它能长久生存下来。
  第四种命运:慢性死亡或生不如死
  大多数企业都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辛辛苦苦20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那么以常规速度发展的企业。其最佳命运只不过是“死得更悲壮?”而已。
  其实,多数死得悄无声息的企业连这样的“待遇”都没有。多数企业在死亡之时连奢望同行收购的希望都没有。最悲惨的是那些明知活不下去,却还勉强活着的企业——死期可待是多么难受的煎熬啊!
其他文献
“读书是一件很安静的事情。要是论教养,你真的是读书人,你不要讲出来,你不要告诉人家你是读书人,你读书也好,画画也好,不能弄成一個身份。”  陈丹青说,这是他到国外才学会的,他发现国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着不讲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  “出国之前还没有人当面和我说我是读书人、我是知识分子,回来后听到不少人会跟人说我是做学问的,我是艺术家,我是雕刻家,我是诗人,我是作曲家等等,我很害臊,这怎么好
改变命运的三个问题    一是洞察行业的未来状态。成功的企业一定是根据未来规划现在,不是根据现在规划未来。  二是发现行业的战略性机遇。因为企业成功不是因为解决了问题,而是抓住了机会。谁能发现战略性机会,谁就能抓住战略机会。如果战略性机遇之窗已经关闭,企业就没有颠覆市场的机会。  三是寻找一条从现在走向未来的跨越式发展的路径。即一套颠覆市场的办法。  上述三个问题贯穿成一条主线,即颠覆市场的目标、
隐私权与知情权是当代社会两项重要的权利。然而在我国的现实生活中,二者时常发生冲突甚至难以协调。近年来出现的文章事件以及最近的王宝强事件都侵犯了娱乐明星的隐私权,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