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将一面与梅花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ntimant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诗人何钱,所留诗作不多,但有一首《普和看梅云》值得点赞:酒沽林外野人家,霁日当檐独树斜。小几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
  年轻时读到它时,心有感动,感动在于一个“留”字。但还是未能记住,很快便忘掉了。后来,偶然读到漫画大家丰子恺先生的两幅同题漫画,印象便深刻起来。一幅叫“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另一幅叫“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桃花”。就改了一个字,梅花改作桃花。而画面景致却有所不同。
  首幅:修竹茅舍在后,平阔野地屋前。东篱之下,摆一小几,好友三个环几而坐,留得一面,邀来一树梅花;另一幅:松柳茅舍后,峦岩小屋前,还有兰花几株在石上,优雅得令人惊叹。空留那一面,是一树桃花。人仨花一,围坐举杯,相聚甚欢。
  与梅桃同醉,是古人常有的生活趣味,现代人恐怕学不来,因为生活得太过现实。人称自己是万物之灵,既如斯,就该与万物心灵融合,相敬如初。所谓天人合一是也。何谓天?即大自然,当然包括自然万物。这样看来,我们的古人,“留将一面与梅花”与梅同吟同醉,是自然而然的事。这乃人心丰富美好的一面。包容万物,才是人类该有的伟大情怀。我们人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自然万物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的。万物皆有灵之说,非空穴来风,是自然科学不断地在证明着的。当白发覆额,所求无多之时,我倒有些依恋起农耕文明来了,原因在于,它与自然界靠得最近,可以说相依为命,不分彼此。山顶洞人的存在,就是一例。
  我们的古人,尤其古代文人墨客,对花木的眷恋之情是有史可查的。他们亲近花木,呵护花木,将它们看作亲朋好友,是一种心灵寄托。因为它们,给予人的精神慰藉,有时是优于我们同类的。有一例很典型,那就是唐人白居易所说:“少府无妻春寂寞,花开将尔当夫人。”结庐西湖孤山的宋代处士林逋,终身不娶,以种植梅花,饲养野鹤为人生乐趣,人称“梅妻鹤子”。他有一首《山园小梅》的七律,赞赏梅花别出心裁:“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有人会说,他活得太傻,太不现实。也许是。但人各有志,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一个人的私事,我们用不着去武断评判。“梅妻鹤子”又有什么不好呢?大自然历来是人类最可信赖的情人,如斯,留将一面与梅花,是情理之中的事。人与人之间,流露真情,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往往带有风险。而与花木,说真话、动真情,只有回报,而无风险。人,有时心生苦闷,就想走进大山大野,让山水草木来慰藉心灵,而且往往收获颇盛。如斯,可以说,与大自然对话,是心灵得以畅明的有效途径。诗人何钱懂得此理、此益。当梅花盛开之时,他邀得两三好友,与梅花环坐小几边,谈天说地,吟诗抚箫,何等潇洒,何等优雅。这才是心灵之需求吧?比起灯红酒绿来,不知高超了多少倍?此时,梅花无语胜有言,意,尽在不言之中。
  往往,心灵交流是需要宁静与悟性的。你瞧:茅舍、松柳、青竹、幽兰、正在吐蕊的梅花,高蓝的天空、墨绿的大野、原木的陋几、新茗与家酿的老酒,菜蔬是屋外所植的新品,还有雅士,以及他们珠璣般的谈吐,这便是一切,人生还需要什么呢?这比起娱乐至死的生存状态来得健朗,来得高雅,来得痛快淋漓。这使我想起高松下对弈的和合二仙来。也许有人说,这也太脱离现实的生存状态了。乍看,的确如此,然而细细琢磨,也不是。因为这是繁杂人生的另一面,是忙里偷闲,抚慰疲惫心灵的有效方式。如今世界,旅游业盛兴,人们扶老携幼走出家门,亲临大山大水,究是为何?只是为了观光与开阔眼界吗?不是,是为了寻求心灵慰藉,为生存储备养料。也许,有些旅游者没有细想这些,然而,潜在的收获都是相同的。山水花木慰人心,这是明摆着的道理,只是人们常常忽略了。
  我在蒙古高原的杜尔伯特草原生活了近二十载,草原留给我的人生感悟与教诲,是多方面的。她的辽阔与宁静,她的温馨与情愫,使我的心灵由幽暗变得敞亮。
  有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有一年的七月,正是草木葳蕤之时,我领命到巴颜红格尔草地去采风。蒙古包的主人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额吉。她在冬营地留守,伴随她的是一顶蒙古包,一辆勒勒车,两头乳牛与牛犊,一条牧羊犬,还有蒙古包旁盛开的三株莎日娜花(即山丹花)。额吉把三株莎日娜用羊砖围了起来,唯恐牧羊犬与牛犊将它无意中踩踏了,而且时常去抚摸、浇水。有一天清早,我在晨梦中听到额吉与谁在说话:“呼恒,翁达斯布?嚯若嘿!”她是说:“闺女,渴了吧?可怜的。”我以为额吉的女儿回来了,赶紧披衣出门。不料,额吉正弯下腰,在与那几株莎日娜花说话,并用铜壶为她们浇水,那一条牧羊犬也蹲在一旁,静静地听,似有感悟。这使我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和感动。我默默地站在那里,听见自己血液的流动声。抬手抚摸自己的胸脯之时,两眼不由得潮湿起来。于是,这一蒙太奇般的镜头,永远地留在了心灵深处。
  这一场景,与“留将一面与梅花”,何其相似。
  摘自《文汇报》
其他文献
我的父亲在2017年4月份的时候刚过了100岁的生日。他于1917年出生在广州,当时父母亲是银行家,后来成为中国银行上海的总经理。我父亲是六个孩子中的老二,在他幼年的时候在苏州、上海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在苏州我们有家庭园林,在夏天的时候他会到那里去,有很多的水池和假山园林,常和兄弟姐妹在园林中游玩。1935年的时候我的父亲离开了中国,两周之后他到了旧金山,先后在麻省理工和哈佛求学。  初到美国时处于
“妈,等你回来。”2020年2月1日,郑杰发了一条朋友圈。   同一天,《李兰娟院士带队出发驰援武汉》的新闻被无数人转发。  抗疫之战打响以来,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一批科研人员备受社会关注。被网友称呼为“李奶奶”的李兰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带着疑问,我们专访了李兰娟院士的儿子郑杰先生,希望从他的视角里,阅读到一些关于李院士的别样片段。  从视野里消失了整整6天的母亲  “日历上,她自202
北京地铁站名林林总总,可我独爱这一个——惠新西街南口。  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把过往乘客吞吐往复的简单地标,它更像我的一场——新生。01  上班三年来,租住在北五环的房子里,每天都会两次往返“惠新西街南口”这一站。它是我最快捷也最拥挤的中转站。但第一次从地下走到地面上来,却是因为要去它附近的中日友好医院看我的一个朋友——娜娜。  那是2016年的3月,我刚考完教师资格证笔试,娜娜微信朋友圈更新
毕淑敏的文字神闲气定,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她的冷静与善意,涵盖了文化思考、艺术感觉、人生体悟,反映了作家对生活、生命、自然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她的文章有着天生的亲和力,具有敏感、细腻、唯美的特质,以及自然、优美、直达人心的魅力。  《反正我不会带走一块石头》具有游记与随笔的双重特质,以“球王”对于加拉帕戈斯群岛等处风光的介绍为引线,融入了风土人情、鸟类生命状态以及独特的人文思考。而作者要启示读者的是
把厨房想象成一座孤城  四面环水  请你只带着剑胆琴心归来  指尖聚一泓流水  和肥瘦相间的日月对坐  白米、油盐、衣裳,没有传说  你在南山之南,我在水湄之東  隔着三尺灶台  读我们之间从未有过的巴山夜雨  读竹外桃花,读鳜鱼肥  屋后只种四季菜蔬  从不豢养明月  无诗无酒,没有小蛮腰  素味的花间词,不说恩仇  刀切破手指  为了小心地藏好疼痛  我想象:我已得一人心,三生不悔
黄梵,1963年生,湖北黄冈人。诗人、小说家,1979年考入南京理工大学飞行力学专业,1983年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该校文学系副教授。著有《南京哀歌》《第十一诫》《浮色》等。曾获作家金短篇小说奖、北京文学奖诗歌奖、汉语双年诗歌奖、金陵文学奖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希腊语、韩语、法语、日语等文字。  朱夏妮这两首短诗,一首看似简单,其实深刻;另一首看似复杂,诗里包含的思想却十分迷人。
小的时候,陀螺是最爱玩的游戏工具。它可以是木头的、竹子的、塑胶的、金属的,但底端都镶嵌有一颗钢珠。用绳子仔细地一圈圈缠上,展臂一放,陀螺便颤颤巍巍地转动起来。想要它旋转得更快、更稳定、看上去更具美感,只有用手里的绳子一鞭鞭地抽打它。  无数孩子沉迷在这个游戏里。他们比赛,看谁的鞭子抽打得更响亮,看谁的陀螺旋转得更漂亮……玩够了要回家吃饭的时候,大伙儿喊个“一、二、三停”的口令,最后倒地的陀螺的主人
于海斌 男,汉族,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中级教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呼和浩特市名师工作室“教学能手”,呼和浩特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第十六、十七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写作指导特等奖,第四届全国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基本功展评优秀课例评比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中小学录像课评审活动一等奖,呼和浩特市中小学优质课评选一等奖获得者。  你突然间发现你只是在扮演一个角色,有时甚至只是
凉月满天  原名闫荣霞,《读者》签约作家。她的文字时而温婉纯净,如与桃花相映的江南女子;时而磅礴大气,尽显王者之风。看凉月满天的文字,无论是写他人还是自己、世事还是意趣,情感是奔涌的,但似乎是暗流;时空不断变换,但总归于平静。她总是以一个冷静的叙事者的角度,剖析、描画、热爱着这个世界和人们。文如其人,她做人的风格亦是如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际云卷云舒。  前几天下了两场雪
2019年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国家博物馆举行,马首铜像被捐赠给国家文物局,未来将划拨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量中国文物流失海外,令人痛心,而众多文物的流散与回归,也成为另一段传奇。  圆明园兽首每一次“回家”都是传奇  2007年,港澳知名企业家、爱国人士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竞拍成功,流失海外近一个半世纪的圆明园马首铜像回归祖国。如今,何鸿燊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