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c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乃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中学课本迄今为止尚无一套独立完整的作文教材。现行的作文教材也仅是作为课本的写作部分,分散在各册之中。许多教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亦随心所欲,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重难点。不少学生在习作时往往是“看了题目皱眉头,打开本子咬笔头,想了半天没开头”,再者,便是些模式作文,文章干巴巴的,没有创意。这些“学生作文烦,教师批改难,反馈周期长,提高效率慢”等老大难问题,再加上繁重的课业负担导致学生无暇阅读,近些年来,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仅没有提高,反而还有滑坡的倾向。学生的这种写作状况与作文教学中“文体意识不强、课外阅读不够、课堂训练不足、评改方式单一”的教学分不开。
  【关键词】教学方法;阅读教学;重视示范作用;激情教学;重视课堂实践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是教师们感觉很不好做的事。教与评的效果也让人难以满意。学生不愿意写作文,迫于考试的无奈,又不得不写,于是硬着头皮写,质量可以想见。学生写好后老师费时费力地批改,功是做得不少,可是作文发到学生那里时,他们大多只大致看看老师是否批改了,得了多少分,其它的就再也不看了,下次写还是走同样的路,犯同样的错,老师的功到了学生那里大都化为乌有。教师与学生两方都出力不讨好,作文教学也往往收效甚微。为此,我也想过用过很多方法,但总是有始无终。新课改的理念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交流,我想,能不能让他们自己批、自己评,在这些活动中自己提高呢?初中作文如何教?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回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大家都觉得很难教。鉴于此,在多年作文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试着提出初中作文教学法,力图能为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一、提倡“读万卷书”
  杜甫的诗中曾提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读书与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书读得多,知识才能丰富,写起文章来才能文采横溢。把阅读视为学习的最好范例之一,是伟大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他甚至认为,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而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了。阅读,从科学上来说,就是用最温暖的方法,用最不着痕迹的方式,来影响孩子、改变孩子。让学生掌握“阅读”——这种人生最重要的学习武器。他会在今后的学习上持久领先,在一生的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阅读和写作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认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并重,方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激情四射的教学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 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是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打开了方便,自主只会导致作文的无所作为。这种激情,这种对作文的热爱又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
  学生的作文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要让他们清楚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美国学者认为:“写作技能是未来公民生存的第一技能,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能。”再者说,我们作文教学目的,也不是为了培养少数的几个作家,而是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他们所需要的并非创造文学作品的技巧,而是具有广泛意义的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和创造能力。叶圣陶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既然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师有责任将生活的激情引向作文教学,让学生像热爱生活一样去热爱作文。十几岁的孩子对生活的激情可以用大海来形容,如果生活的激情能成为他们作文的源头活水,那么,作文的快乐是可以想见的。
  有人把教师比做火把,那么,学生作文的激情就需要教师去点燃。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要率先垂范,经常“下水”作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多少显得有些滑稽,不亲自“下水”试一试,怎么能体会得了写作的艰辛与快乐。鲁迅先生当年曾讽刺过那些专职的“批评家”:“你这么会说,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如今,不少语文老师也只是会说而不能写,甚至因为不会写而只能空洞地说。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以写作见长的语文老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也只有这种老师,才能说得出经验和技巧,而且是同学们乐意接受的。师生之间能就写作的具体感受进行交流,达成心灵的撞击、共鸣、磨合与默契。试想,当一个班级乃至一座校园形成了一股热爱写作、交谈写作经验、探讨写作经验的风气,谁能相信写作文在这个班级或者这座校园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三、重视“行万里路”,即实践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重行文、轻过程,每次作文只是“知识—命题—行文”的简单循环,既没有行文前对学生写作情感的激发,又割断了学生反复修改作品的再创造机会,如此作文课堂教学,只能使学生成为完成作文任务的机器,哪能谈得上写作能力的提高?鉴于此,我校在实践中摸索出“五步式”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
  (1)“听——听学生解说文题”(15分钟) 当锁定一个作文专项训练,教师都要求学生提前一周完成诸如观察、阅读、积累等系列准备活动,课堂上组织学生畅所欲言于自己的写作构想。十五分钟虽然微不足道,但积沙成塔,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无疑间接地扩大了其他学生的生活领域。
  (2)“说——说教师指导意见”(5分钟)在进行作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也将搜集相关资料,最好是自己写“下水作文”,在整合学生及自己的写作构想之后,阐述教師的指导意见。应该说,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但这种指导不是“禁锢”而是“火把”,且方式灵活,如结合课文教学的指导,针对个性问题的个别指导,面对共性问题的共同指导等,形式多样,穿插使用,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3)“写——写自己初稿设想”(20分钟)“作文开头难”其实难就难在写作主题的定位及思路的理顺上,当完成了行文前的写作准备之后,即刻要求学生取舍整合,快速作文。既可以是整体内容的概览,也可以是写作提纲的综述。   (4)“评——评他人作品激发灵感”(20分钟) 在完成初稿构想之后,要求学生交流讨论,推荐有创新意识的作品并当堂朗读,如若其未写完,也可以将自己接下来的写作思路说之。师生之间相互评议比较,取长补短,激发灵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起一举两得之效。
  (5)“练——练趁热打铁之作”(30分钟)这是最后环节,学生在完成上述准备后,应该说既激发了创作欲望,又拓展了思维空间,更主要的是作者有了自己的写作心理构想与草稿,剩下的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生成,加工完善。
  可以说“听—说—写—评—练”,五步式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从学生知、情、意、行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刺激学生感官,消除了他们畏惧作文的心理,促进了创新思维的发展,因而符合写作心理规律,在实践过程中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重视评改,重视评讲,重视示范作用
  重视评改,不等于次全批全改,评改的方法可以多样化。例如采用面批指导,带动全体,采用学生互评互批。但全批全改的传统也不能丢,特别是对刚接手的新班,一方面,老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作文状况,摸摸底;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做示范与导向,让学生明白作文的具体要求与批改规则。重视评讲,重视示范作用。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如果哪一次学生作文写得整体都很差,完全不重视老师的指导和目标设定要求时,为了效率我们直接找一篇范文印发给学生就完事了。实际上,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也有一定作用。但我们还可以在印发范文之前做一个工作,即寻找到至少一份本班同学的作文让大家按本次写作要求进行集体修改。发挥集体智慧,让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到新的尝试中来。通过直接操作得到的体验绝对比只看范文来得实在、来得牢靠。之后再结合印发的范文,再次强调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学习范文,以做到写作要求的方法和技巧。这样的讲评和示范才是有效的。
  总的来说,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作文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学生语文成绩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前途。作为教育教学活动主导者的教师,必须将作文教学放到学生整个学习阶段中,明确其重要性,竭尽所能,群策群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和指导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主动性,积极主动地开展作文教学。同时,要认识到,作文教学要想取得成功,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教师要早抓文体,长抓阅读,主抓课堂作文,稳中求进,以期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格桑朗杰.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J].西藏科技,2011(01)
  [2]刘映霞.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1(05)
  [3]卢继荣.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上旬),2014(06)
  [4]張淑萍.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听、说、读、写[J].中国校外教育,2017(21)
  [5]宋志贤.对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农家参谋,2017(12)
其他文献
本文着眼于中职语文课文《栊翠庵品茶》,文本内容集作者黄裳的写作风格,结合《红楼梦》原著第四十一回内容,提出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目标,从分析学生学习特点、因材施教,通过
【摘 要】广州地区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广州本地文化基于传统儒家文化和地方文化的优势,广州本土文化的核心是诚信,这也使得本土文化资源在当今社会教育活动中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小学语文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承担着知识传递与文化熏陶的双重任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调动广州本土文化资源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实现语文教学的知识属性和人文属性。本文以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中高年段教材为例,基于广州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
【摘 要】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教学的关键环节,将核心素养概念整合到整个教育体系之中。本文通过将核心素养概念与高校英语教学评价的结合,为高校通过教育评价体系完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校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对教育的目的提出了全面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具备好的学习能力,还要兼具其他方面的素质。创新能力作为学生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渐渐成为衡量学生素质高低的标准。尤其是对初中英语而言,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但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较为死板,学生英语学习效率普遍较差,难以接触到外界的英语熏陶,导致英语能力一直上不去。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更好的提高英语的学习质量成为了教师的重要工作。教师要不断创新
摘要:《基础会计》课程是经济管理类非会计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等经管类专业都开设了《基础会计》课程。基础会计教育已经逐步转变为一种普及性的教育。但是由于《基础会计》这门课程专业性较强,非会计专业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这门课程时,存在诸多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目标等进行重新总结,并在教学内容、教
【摘 要】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一项重要知识点,它是结合几何与代数的一门工具。本文在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下,对于“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与基本概念”一课的讲解思路,通过三种不同的讲解方案的分析,旨在让学生更好的接收与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以达到获得研究其他新的知识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的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平面向量;实际背景;基本概念  一、背景研究  数学课程标准中,由“四
摘要: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已逐步的从经济上的资助发展为更高层次的育人,而人格作为影响贫困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因素,成为其发展的短板,因此了解贫困生的人格特质,加强贫困生的人格教育成为资助育人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综述贫困生的人格特质情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贫困生的人格教育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 贫困生 人格教育  随着国家资助体系的不段完善,资助政策的有效落实,贫困生的学费和部分生活费已经得到
随着包头经济的不断发展,园林绿化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园林观赏用花灌木是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园林绿化材料,是城市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在优化生态环境,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稳定性方面起着
【摘 要】“非指导性教学”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非指导性教学”的基本理念同小学语文培养学生表情达意的工具性功能和注重体验、沟通与感悟的人文教育功能内在契合,所以,本文就如何在基于“非指导性教学”的理念上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非指导性教学;小学语文;体性;情感教育  引言  在最新的课程改革中,教育观念的改变是其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对教师角色的多元化设定和转变带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