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和艺术——回归个人的后现代伦理之思

来源 :兰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0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性伦理把道德产生和道德标准都归根于社会,依凭社会寻求普遍的、理性的道德规范,由此造成个人道德责任感的扭曲和道德判断能力的衰退。后现代伦理则把道德交还于个人,在承担绝对的、无条件的和非对称的责任之中,个人成为真正的道德主体。在后现代伦理之思中,自主和自由的道德责任,使得个人道德行为具有风格化的美学特征,个体的道德生活呈现为一种生活的艺术。
其他文献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上发行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份商业性华文报纸,在近代最早开放的城市上海创办。该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最初由英国人美查及其同伴合资创办,后转卖给民族资本家并几易其主,抗战初期一度停刊,1938年1月15日—7月31日出版《申报》(治口版),同时在1938年3月1日—1939年7月10日增加香港版。1938年10月在上海复刊,直至1949年5月27日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种文化加速撞击、交融,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入手,审视当代西方文化思潮对我国大众文化的影响,使大众在横向的文化开拓与纵向的文明承
目前在图书出版的工作中,许多编辑对书评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编辑花了很大力气调研、策划、组稿,可一旦把图书的片子送到印制部门后,便不太过问,只等过一段时间后听发行部门报发
地籍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历史时期条件下地籍发挥了不同的功能和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地籍的概念、内涵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变得也越来越丰富广泛,地籍已变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国家软的基础设施。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特别是在国家要求土地要素参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以及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新情况下,地籍信息如何为政府、人民提供服务,我国地籍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如何,存
2001年10月27日,经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正式颁布实施。这次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内提高了对著作权人的保护力度,对
出于宣传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目标和为国民革命运动造势的需要,党、团中央于上海创办了机关刊物《向导》和《中国青年》。恽代英等青年“意见领袖”把办刊理念与落实党的宣传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