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数字导航系统辅助3D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h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立体定向数字导航(SDN)系统辅助3D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5-9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招募1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和收治3例行SDN系统辅助3D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志愿者男,25岁.3例直肠癌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48、63、67岁.志愿者双侧腹股沟部的髂前上棘、耻骨结节、耻骨联合处分别放置10个专用贴片作为皮肤基准点,进行术中定位及系统注册.手术当日,患者在平卧位状态按志愿者测试结果在腹股沟部放置10个皮肤基准点,完成全腹部CT检查增强扫描.在腹腔内部选取7个相对固定的解剖标志(腹主动脉分叉、骶骨胛、双侧髂前上棘、双侧输尿管与髂动脉交叉点、腹膜反折正中点)分别验证器械尖端与系统图像对应的精准度.在SDN系统辅助下完成3D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观察指标:(1)测试情况.(2)手术情况.(3)SDN系统精准度检测情况.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 (1)测试情况:志愿者10个皮肤基准点成功完成SDN系统注册,配准误差为2.8 mm.(2)手术情况: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SDN系统辅助3D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3例患者手术总时间分别为193、175、210min,其中SDN系统设置时间分别为34、25、4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30、80mL.3例患者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均为腺癌(其中1例为黏液腺癌),肿瘤长径分别为2.3、1.5、4.0 cm,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2、12、13枚,均无淋巴结转移;术前临床分期(cTNM分期)分别为cT3bN0M0期、cT4aN1M0期、cT3bN1M0期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后分期(ypTNM分期)分别为ypTIN0M0期、ypT4aN0M0期、ypT2N0M0期.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6、7d.(3)SDN系统精准度检测情况:3例患者皮肤基点配准误差分别为2.8、2.6、2.9 mm,体内基准点精准度误差分别为(2.5±0.4)mm、(2.3±0.7)mm、(2.6±0.6)mm.结论 SDN系统辅助3D腹腔镜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安全可行.
其他文献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目前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对缺血相关的心外膜冠状动脉病变进行血运重建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2],然而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非罪犯血管及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进行的血运重建治疗却并无明显获益[3].在目前的大多数血运重建治疗中,仍主要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的形态学评估来指导治疗决策.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造影所显示的狭窄程度并不能够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状态做出准确、可靠的判断.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在口腔癌皮瓣修复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接受皮瓣移植修复手术治疗的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12月采取常规围术期管理的14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0年1—12月采取FTS管理的162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恢复进程指标(拔管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卧床时间、输液时间、住院时间),评估两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与术后疼痛程度,调查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在使用个人版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GM)过程中对其饮食、运动的影响,并分析瞬感扫描式葡萄糖监测对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T2DM门诊患者30例.患者入组时采集基本资料,并持续佩戴个人版FGM.佩戴期间原降糖药物治疗方案不变,研究者通过健康宣教,鼓励患者根据实时扫描血糖数值调整饮食及运动.比较患者佩戴FGM第1天与第13天饮食、运动的变化及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结果 30例T2DM患者在佩戴FGM
乙醛脱氢酶2(acetaldehyde dehydrogenase 2,ALDH2)属于ALDH基因超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人体组织和器官中表达,包括心脏、肺、脑、肾脏、肝脏、骨髓和皮肤等,但其在肝脏中含量最高.最早人们开始关注ALDH2是由于其在肝脏代谢酒精的途径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乙醇进入人体后通过两个酶促步骤进行代谢,首先被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ADH)和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通过氧化降解转化为乙醛,然后被ALDH2及其辅酶氧化成无毒的乙酸得以排泄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局部进展期胃癌肿瘤负荷大,多存在微小转移病灶,复发风险高.“D2根治术+围手术期治疗”的综合治疗逐渐成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标准治疗模式.近年来,放疗、靶向治疗、尤其是免疫治疗应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围手术期治疗探索不断取得突破.笔者深入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系统阐述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胃肠肿瘤外科研究的逐步深入,肿瘤外科尤其是胃肠肿瘤术后并发症诊断信息的登记日益受到重视.国内胃癌规范化手术的推广及微创外科、加速康复外科、新辅助治疗等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入推动了胃癌规范化手术安全性临床研究(如中国腹腔镜胃肠外科研究组系列研究等)开展,并进一步推动短期安全终点即并发症的数据规范化登记.我国胃肠外科并发症诊断登记也逐步由基于临床经验发展为基于临床研究的诊断登记.在此基础上,自2015年起,国内同行共同搭建的中国胃肠肿瘤外科联盟进一步推动全国各医疗中心登记汇报真实临床数据.近年来
随着对胃癌认识不断深入和新技术发展,多种针对不同阶段胃癌的综合治疗模式逐渐被广泛认可.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为主的内镜技术是胃癌诊断重要手段,也是早期胃癌不可或缺的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是局部进展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全胃切除术、远端胃切除术、保留幽门胃切除术、近端胃切除术等,并需要针对区域淋巴结进行淋巴结清扫术.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以及腹腔热灌注化疗等方式对于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具有重要作用,而放疗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需要进一步观察.近年来,包括针对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的曲妥珠单克隆抗体和程序性死亡
异物吞食体内常无明显症状且可自行排出,但部分可能因误诊滞留体内而导致严重并发症.对于此类患者应综合不同诊断方式,一旦确诊应在必要时尽早治疗.笔者报道1例吞食木筷后滞留体内6年,致十二指肠穿孔后嵌入腰大肌并发腹腔脓肿的患者资料,在内镜辅助下行腹腔镜异物取出术,患者预后良好,旨在为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胃上部早期癌可选择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LPG),但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食管胃双肌瓣吻合是利用食管与胃前壁吻合的一种消化道重建方式,与其他消化道重建方式比较,其能较好维持患者术后体质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远期生命质量,且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并保留患者术后行内镜检查和治疗的可能性.笔者回溯国内外文献,结合临床实践,阐述LPG现状及其消化道重建方式,深入探讨食管胃双肌瓣吻合的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检验检测行业兴起,同时也面临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由于检验检测行业的特殊性,我国检验检测行业更要抓住机遇和国家利好政策,促进自身行业发展。本文就以国家发布的实际数据作为基础,从实际出发,分析与探讨我国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建设多种策略去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品牌化发展,实现转型,向国际化、世界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