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术课程建设是我国体育教育事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发武术课程内容资源是我国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也是武术人才培养的需要。在武术课程现有的发展基础之上,进一步开发武术课程内容资源,以继承和创新为主线,更新教学观念,勇于创新,打破传统武术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淡化武术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以武术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武术的多价值功能,培养高质量并具有武术特长的专门人才。将武术课程建设成一门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与民族体育特点相结合,符合社会发展和顺应时代要求,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的重点课程。
1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概念和分类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是指有利于武术课程实施与生成的各种因素与条件。其既包括形成武术课程内容的要素来源,如武术学科方面的知识、技能、经验、身体练习、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武术培养目标等方面的要素,又包括了决定武术课程内容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如武术场地、器材、武术师资等。〔2〕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定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武术课程内容资源是指满足武术课程内容所需要的思想、知识、人力、物力、时间、场地器材设备、环境等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有密切联系的武术课程外部因素。从狭义上讲,武术课程内容资源是形成武术课程内容直接因素来源,包括武术教材内容的挖掘、可转化的格斗项目、可引进的地方传统武术、可创编的武术动作等。
辞海中对“开发”词条的注解使“用垦殖、开采等方法来充分利用荒地或天然资源。”〔3〕将这一注解引申,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就是根据体育课的需要把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提炼、转化为武术课程内容的过程。这里所言的开发,是一种广义的开发,对开发的理解是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还涵盖对引进资源的适应性改造以及借助外界事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学者李林根据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构成要素把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分为知识资源、经验资源、身体练习资源以及其它等。〔3〕因此,本人认为根据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构成要素把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分为武术知识资源、武术经验资源、武术身体练习资源以及其它等。武术知识资源包括武术运动概述、武术文化与武德教育、自卫防身基本理论与方法、动作术语与图解知识、太极拳健身原理、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介绍、武术类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等内容;武术的经验资源包括武术教师和学生的武术经验,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的积极意义在于拓宽了课程资源的内涵,有利于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社会生活和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使课程真正具有生活意义和价值;武术身体练习资源包括武术类运动的踢、打、摔、拿等基本技术动作,徒手单练组合或套路,器械单练组合或套路,徒手对练组合或套路等。
2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主体
所谓主体,就是“在活动或关系中起着主要作用的人”。长期以来,由于武术教材编写者、课程专家、理论工作者等所编制、开发的文本性材料及教学用具,经常被作为学校主要的课程内容资源,所以人们也就认为他们是开发课程内容资源的主体。但是随着教育与课程理念不断更新,教育与课程实践不断发展,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己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目前理论界一般认为,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除了包括原来的课程与教材的编制者、课程专家、理论工作者外,首先应该包括最重要的主体——教师,此外还应包括学校管理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等。〔4〕
武术教师是学校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主体。这是因为:第一,武术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经验,这是武术课程活动的重要素材,其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第二,学校武术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利用、去开发,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武术教学服务。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拓宽武术教师的视野,为武术教学准备更丰富的内容,帮助教师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促进师生、同事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交流。
学生是武术课程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学生的思想、情感、经验、知识、身体状况、体能情况等都是武术课程活动中的最基本的资源;学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者,他们创造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就是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是教师研究的资源对象。因此,学生也是武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5〕
综上所述,在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师和学生是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主体,学校管理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家长等能否成为开发主体还要受活动的内容、方式及大背景的影响。
3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原则
武术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武术课程本身的学科特性,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学校和学生的武术需求。由于武术学科具有从简到繁、从基础到提高的逻辑体系,使得课程内容的选择受学习顺序的限制,而且由于运动素材多而宽泛,使武术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特征,给学校选择适合的武术课程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武术课程内容的开发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体现武术课程的学科特点、社会需要与学生需要的统一。(2)体现武术文化知识、运动技能的传递与武术技能、情感、武德的培养。(3)体现健康价值与学生兴趣相统一。(4)体现科学性、地域性、民族性及学校的差异性。〔6〕因此,提出以下高校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原则:
3.1 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原则
武术课程内容体系应符合当前高等武术教育的改革思路、改革目标,应体现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并与新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保持一致,在内容选择上体现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内容选择与课时分配要保证重点,突出师范特点,也可以吸收融合世界其它国家、民族的格斗类项目,不断充实和更新,体现继承与发展的时代特点。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也是要受社会的道德标准、法律制度和发展趋势的限制而呈现出正反和优劣之分的。如果是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资源我们就要开发它作为正面的课程资源,反之,我们就要开发那些呈现反面特性的资源作为负面的课程资源。
教育的终极关怀是要促进人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只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社会是人的社会,应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离开了人,社会是没有意义的;另一方面,个人的发展是任何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只有通过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才能实现。”〔7〕所以,我们要进行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有效开发就应当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身体到心灵、从知识到能力、从行为到道德、等等。
3.2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学生的知识经验是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任何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都要以学生为本作为最终的落脚点。〔8〕但是以往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错误的估计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导致所设计的武术课程内容是竞技武术进课堂。现在要求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不再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而是把它们看作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使学生成为武术课程活动的主人。
3.3 教师自主开发的原则
国家、地方、学校都应对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实施负有重任,但教师却是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最终实施者,是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实施中最关键的一环。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最终是要开发出以学生为本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所以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也是最终要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应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教学实践与学生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适当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进行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并在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进程中,不断的调适和加工各种武术课程内容资源,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4 开发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在信息时代进行新课程的改革,任何一个人、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所获得的信息,所开发的可资利用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都是十分有限的,开放与资源的共享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的开发和利用一切有益于武术课程与武术教学活动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价值得到最有效的实现。
开发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过程中,不能单纯为开发而开发,要注意使开发与实际利用结合起来,使开发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通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进入武术课堂而发挥其作用与功能。〔9〕开发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武术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利用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所以,开发与利用武术课程内容资源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
3.5 科学创新的原则
由于武术是民族传统性武术项目,为适应新时期教学的新要求,武术课程建设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打破单纯套路教学的模式,针对目前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吸收当前国内外武术科研与教学成果,吸收相关学科新知识来丰富、发展、完善武术课程内容体系。武术课程内容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和深度,并随时补充武术运动发展及教学的新知识,同时要反映当代武术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应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评价能力的发展。
4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李林认为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方法主要有筛选、改造、整合、拓展和总结等,各种方法在内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具体的运用步骤上都是不同的,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10〕田菁认为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包括引进、改造和创编三种方法。〔11〕
本人认为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包括筛选、引进、改造、整合、创编等方法。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有:
4.1 引进武术精品教材,在教学中深挖教材
武术教材是学校根据武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的教学内容,它是武术主要的内容资源之一。武术方面的教材,可谓种类繁多,做好武术精品教材的筛选、建设、规范,鼓励教师积极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为了严把教学质量关,以免劣质教材流入课堂,武术教材的使用一直按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的要求,选定的是国家统编的、获奖的武术教材,并配备了相应的参考书,同时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对教材经行二次开发,从而保证了武术课程教学用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2 现有武术项目的改造
要以整体健康观为指导对现有武术项目进行改造。如简化动作技术、精简套路内容、降低难度要求和融合其它格斗技术等。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及时通报武术教学、科研动态,鼓励和扶持武术课程专任教师撰写科研论文,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武术教研项目,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竞争向上的态势。同时为了适应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可以吸收融合世界其它国家、民族的格斗类项目,不断充实和更新,体现继承与发展的时代特点。
4.3 引进本地特色的传统武术
将本地特色的传统武术引入学校体育课堂,这既可以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也符合学生的特点,应通过选择、加工等方式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我国幅员辽阔,许多民间传统武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既各有特色又有良好的健身价值,在创编中可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开发和利用。
4.4 武术套路的创编和开发
创编和开发的指导思想要体现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选编内容要体现武术类运动的文化内涵,要重视武术类运动的教育性和健身的科学性,选编内容要能充分体现武术类运动的攻防技击特点,反映武术类运动的规律和新进展;同时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动作简单实用、易学易练,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5 课堂教学也是开发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主要途径〔12〕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平台。一方面,武术教师在实践中所开发的各种武术课程内容资源,都可通过武术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来检验效果、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另一方面,有些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如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开发过程具有生成性和动态性特点,需要武术教师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领悟、探究、实践才能完成。
5 结论
5.1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就是根据体育课的需要把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提炼、转化为武术课程内容的过程。
5.2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学校体育资源情况、学生武术需求与兴趣,以及教师专业能力,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一个持续和动态的体育课程内容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5.3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必须坚持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以学生为本、教师自主开发、开发和利用相结合和科学创新的原则。
5.4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包括筛选、引进、改造、整合、创编等方法。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有:引进武术精品教材,在教学中深挖教材、现有武术项目的改造、引进本地传统特色的武术、武术套路的创编和开发、课堂教学也是开发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9〕〔10〕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
〔2〕辞海.词语分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2
〔3〕陈淑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6.
〔4〕〔11〕田菁,刘振忠,郑颐乐.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81-83.
〔5〕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6.
〔6〕张惠红.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福津师范大学,2006.
〔7〕孟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现状及其开发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6):70-72.
〔8〕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55.
〔12〕陈毕栋.论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J〕.高教研究,2008,(5):56-57.
(责任编辑:阎 彬)
1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概念和分类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是指有利于武术课程实施与生成的各种因素与条件。其既包括形成武术课程内容的要素来源,如武术学科方面的知识、技能、经验、身体练习、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武术培养目标等方面的要素,又包括了决定武术课程内容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要素,如武术场地、器材、武术师资等。〔2〕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定义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武术课程内容资源是指满足武术课程内容所需要的思想、知识、人力、物力、时间、场地器材设备、环境等与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有密切联系的武术课程外部因素。从狭义上讲,武术课程内容资源是形成武术课程内容直接因素来源,包括武术教材内容的挖掘、可转化的格斗项目、可引进的地方传统武术、可创编的武术动作等。
辞海中对“开发”词条的注解使“用垦殖、开采等方法来充分利用荒地或天然资源。”〔3〕将这一注解引申,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就是根据体育课的需要把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提炼、转化为武术课程内容的过程。这里所言的开发,是一种广义的开发,对开发的理解是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还涵盖对引进资源的适应性改造以及借助外界事物的创造性思维活动。
学者李林根据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构成要素把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分为知识资源、经验资源、身体练习资源以及其它等。〔3〕因此,本人认为根据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构成要素把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分为武术知识资源、武术经验资源、武术身体练习资源以及其它等。武术知识资源包括武术运动概述、武术文化与武德教育、自卫防身基本理论与方法、动作术语与图解知识、太极拳健身原理、竞赛规则与裁判法介绍、武术类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等内容;武术的经验资源包括武术教师和学生的武术经验,经验作为课程资源的积极意义在于拓宽了课程资源的内涵,有利于增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社会生活和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使课程真正具有生活意义和价值;武术身体练习资源包括武术类运动的踢、打、摔、拿等基本技术动作,徒手单练组合或套路,器械单练组合或套路,徒手对练组合或套路等。
2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主体
所谓主体,就是“在活动或关系中起着主要作用的人”。长期以来,由于武术教材编写者、课程专家、理论工作者等所编制、开发的文本性材料及教学用具,经常被作为学校主要的课程内容资源,所以人们也就认为他们是开发课程内容资源的主体。但是随着教育与课程理念不断更新,教育与课程实践不断发展,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己经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目前理论界一般认为,开发课程资源的主体除了包括原来的课程与教材的编制者、课程专家、理论工作者外,首先应该包括最重要的主体——教师,此外还应包括学校管理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生等。〔4〕
武术教师是学校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主体。这是因为:第一,武术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经验,这是武术课程活动的重要素材,其本身就是一种资源;第二,学校武术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利用、去开发,教师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武术教学服务。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拓宽武术教师的视野,为武术教学准备更丰富的内容,帮助教师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促进师生、同事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交流。
学生是武术课程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学生的思想、情感、经验、知识、身体状况、体能情况等都是武术课程活动中的最基本的资源;学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者,他们创造校园体育文化的过程,就是武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是教师研究的资源对象。因此,学生也是武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5〕
综上所述,在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师和学生是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主体,学校管理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家长等能否成为开发主体还要受活动的内容、方式及大背景的影响。
3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原则
武术课程内容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武术课程本身的学科特性,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学校和学生的武术需求。由于武术学科具有从简到繁、从基础到提高的逻辑体系,使得课程内容的选择受学习顺序的限制,而且由于运动素材多而宽泛,使武术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特征,给学校选择适合的武术课程内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武术课程内容的开发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体现武术课程的学科特点、社会需要与学生需要的统一。(2)体现武术文化知识、运动技能的传递与武术技能、情感、武德的培养。(3)体现健康价值与学生兴趣相统一。(4)体现科学性、地域性、民族性及学校的差异性。〔6〕因此,提出以下高校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原则:
3.1 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的原则
武术课程内容体系应符合当前高等武术教育的改革思路、改革目标,应体现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并与新的《全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武术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保持一致,在内容选择上体现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的指导思想,内容选择与课时分配要保证重点,突出师范特点,也可以吸收融合世界其它国家、民族的格斗类项目,不断充实和更新,体现继承与发展的时代特点。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也是要受社会的道德标准、法律制度和发展趋势的限制而呈现出正反和优劣之分的。如果是与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资源我们就要开发它作为正面的课程资源,反之,我们就要开发那些呈现反面特性的资源作为负面的课程资源。
教育的终极关怀是要促进人的发展。“一方面,社会只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社会是人的社会,应以人的发展为最高准则,离开了人,社会是没有意义的;另一方面,个人的发展是任何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只有通过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才能实现。”〔7〕所以,我们要进行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有效开发就应当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身体到心灵、从知识到能力、从行为到道德、等等。
3.2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学生的知识经验是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任何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都要以学生为本作为最终的落脚点。〔8〕但是以往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错误的估计了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导致所设计的武术课程内容是竞技武术进课堂。现在要求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不再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而是把它们看作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使学生成为武术课程活动的主人。
3.3 教师自主开发的原则
国家、地方、学校都应对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实施负有重任,但教师却是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最终实施者,是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实施中最关键的一环。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最终是要开发出以学生为本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所以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也是最终要通过教师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应当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根据教学实践与学生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发适当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进行课程与教学的设计,并在课程与教学的实施进程中,不断的调适和加工各种武术课程内容资源,以期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3.4 开发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我们在信息时代进行新课程的改革,任何一个人、一个学校或一个地区所获得的信息,所开发的可资利用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都是十分有限的,开放与资源的共享是必然的趋势。因此,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待人类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尽可能的开发和利用一切有益于武术课程与武术教学活动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价值得到最有效的实现。
开发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过程中,不能单纯为开发而开发,要注意使开发与实际利用结合起来,使开发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通过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进入武术课堂而发挥其作用与功能。〔9〕开发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就是探寻一切有可能进入课程,能够与武术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利用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就是充分挖掘被开发出来的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所以,开发与利用武术课程内容资源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
3.5 科学创新的原则
由于武术是民族传统性武术项目,为适应新时期教学的新要求,武术课程建设要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打破单纯套路教学的模式,针对目前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际,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全方位的创新,吸收当前国内外武术科研与教学成果,吸收相关学科新知识来丰富、发展、完善武术课程内容体系。武术课程内容体系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和深度,并随时补充武术运动发展及教学的新知识,同时要反映当代武术学科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应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分析评价能力的发展。
4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的途径和方法
李林认为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方法主要有筛选、改造、整合、拓展和总结等,各种方法在内涵、特点、适用范围以及具体的运用步骤上都是不同的,开发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异。〔10〕田菁认为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包括引进、改造和创编三种方法。〔11〕
本人认为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包括筛选、引进、改造、整合、创编等方法。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有:
4.1 引进武术精品教材,在教学中深挖教材
武术教材是学校根据武术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的教学内容,它是武术主要的内容资源之一。武术方面的教材,可谓种类繁多,做好武术精品教材的筛选、建设、规范,鼓励教师积极编写、引进和使用先进教材。为了严把教学质量关,以免劣质教材流入课堂,武术教材的使用一直按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的要求,选定的是国家统编的、获奖的武术教材,并配备了相应的参考书,同时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对教材经行二次开发,从而保证了武术课程教学用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4.2 现有武术项目的改造
要以整体健康观为指导对现有武术项目进行改造。如简化动作技术、精简套路内容、降低难度要求和融合其它格斗技术等。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及时通报武术教学、科研动态,鼓励和扶持武术课程专任教师撰写科研论文,发扬团队协作精神,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武术教研项目,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竞争向上的态势。同时为了适应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可以吸收融合世界其它国家、民族的格斗类项目,不断充实和更新,体现继承与发展的时代特点。
4.3 引进本地特色的传统武术
将本地特色的传统武术引入学校体育课堂,这既可以丰富体育课程内容,也符合学生的特点,应通过选择、加工等方式这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我国幅员辽阔,许多民间传统武术经过千百年的锤炼,既各有特色又有良好的健身价值,在创编中可根据实际的情况加以开发和利用。
4.4 武术套路的创编和开发
创编和开发的指导思想要体现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选编内容要体现武术类运动的文化内涵,要重视武术类运动的教育性和健身的科学性,选编内容要能充分体现武术类运动的攻防技击特点,反映武术类运动的规律和新进展;同时要考虑主动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动作简单实用、易学易练,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5 课堂教学也是开发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主要途径〔12〕
课堂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平台。一方面,武术教师在实践中所开发的各种武术课程内容资源,都可通过武术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来检验效果、发现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另一方面,有些武术课程内容资源(如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开发过程具有生成性和动态性特点,需要武术教师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领悟、探究、实践才能完成。
5 结论
5.1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就是根据体育课的需要把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提炼、转化为武术课程内容的过程。
5.2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要根据学校体育资源情况、学生武术需求与兴趣,以及教师专业能力,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进行的一个持续和动态的体育课程内容开发和利用的过程。
5.3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必须坚持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以学生为本、教师自主开发、开发和利用相结合和科学创新的原则。
5.4 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包括筛选、引进、改造、整合、创编等方法。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有:引进武术精品教材,在教学中深挖教材、现有武术项目的改造、引进本地传统特色的武术、武术套路的创编和开发、课堂教学也是开发武术课程内容资源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
〔1〕〔9〕〔10〕李林.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
〔2〕辞海.词语分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2
〔3〕陈淑奇.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
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6.
〔4〕〔11〕田菁,刘振忠,郑颐乐.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4):81-83.
〔5〕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6.
〔6〕张惠红.体育课程资源系统理论及其在高校体育课程中运用的实证研究〔D〕.福建:福津师范大学,2006.
〔7〕孟莎.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现状及其开发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6):70-72.
〔8〕范兆雄.课程资源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55.
〔12〕陈毕栋.论体育教师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J〕.高教研究,2008,(5):56-57.
(责任编辑:阎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