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终点,价值几何?

来源 :全国新书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che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在中国人的语言中是个很忌讳谈论的言词,可在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穿透死亡》一书中,偏偏就“死亡”问题展开了详尽而全面的探讨。
  探讨死亡问题,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理论与学术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是通过深入了解死亡问题的实质而消除对死亡的恐惧,并进而提高自我人生的品质,为自己的人生道路找准目标,定好方位,明确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标杆,从中获得人生发展的动力。
  现实生活告诉我们:人生道路辉煌也好,萎琐也罢,最终都将走向死亡,这人生的最终归属是任何人都回避不了的,想躲也躲不过,忌讳谈死不等于死亡问题就不存在。死亡的存在,以及对死亡的沉思,可以使人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性,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死”的存在更能凸显出“生”的价值。回避死亡问题的人,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成熟。
  认真地思考死亡问题,在生命的进程中,从观念上去体验、沉思死亡问题,去由对死的叩问而让自我的生命获得长足的发展,建构出健康正确而有意义的人生观,珍惜生命,抓紧时间去生活、工作、创造,使生命更有价值。
  《穿透死亡》似乎通篇都在讨论有关死亡的种种问题,但实际上真正谈论的是人生问题,作者以大量生动感人的真实故事为背景,用理性的态度,轻松的笔调,深入地探讨人类死亡问题的方方面面,揭示获得超越死亡的方法和途径,从而让人们不仅在面对死亡时毫无惧色,而且从死亡的实际存在、对死亡的意识中派生出规划自我人生的资源,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与价值,最终使人类的生存品质与死亡的品质获得同步的提升。作者希望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把自我的死亡问题融汇进去,了解其内在深层的东西,由认知而达到悟解、由想法而升华为智慧。积极地认识死亡,思考有关死亡各个层面的问题,直至把死亡穿透。这才是本书撰著的宗旨所在。
   《穿透死亡》 郑晓江著 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1.1 定价:18.00元
其他文献
在任何时代,写作的女性总是获得更多关注,关于她们的生活、她们的恋爱、甚至她们的容貌……总之,在她们作品之外的种种情况,皆令我们感到特别的兴趣。  感谢人们关注女作家这一份好奇,于是才有了许多记录女作家的生动文字,才有了人民文学出版社新推出的一套“漫忆女作家”丛书,让我们隔着岁月的烟尘犹能充分领略她们的风采。  “海滨故人”庐隐,最具有五四时代的热情、困惑与单纯。风风火火地开会、演讲,落笔千言“立等
期刊
“香格里拉”这个洋味十足的名词儿,可能会引起人们对现代都市中那一幢幢刺破青天且金碧辉煌的高级酒店的联想。其实,在西方,它不过是一个自然原始的精神家园罢了。与湘西作家沈从文一样,陕西作家贾平凹在完成了从一个货真价实的农民到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的历史进程之后,仍念念不忘自己是个农民。贾平凹那深沉的“农民情结”,他那“与其广阔而浮面,倒不如狭小而深入”的典型的农民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诚朴和易感的秉性
期刊
卞之琳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与西方文学专家,也是翻译界的一代宗师,其翻译生涯长达60年,译品素享盛誉,备受海内外专家推崇。安徽教育出版社最近推出的《卞之琳译文集》3卷,收集《西窗集》、《维多利亚女王传》、《英国诗选》、《西窗小书》5种、《莎士比亚悲剧四种》等主要译作,是卞氏一生卓越的翻译艺术的总结。  卞氏30年代前期所译的《西窗集》,为当时西洋高级读书界最流行的作品选集,译本甫一问世,即一纸风行,时隔
期刊
2000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向社会推出的《现在,是我们赎罪的时候》一书,是一本很值得一读的好书。  当你获得这本书时,那与众不同的封面设计,是非常抢眼的:封面两个硕大的“赎罪”两字,血迹斑斑滴在上面一行小字:“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是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所题,此书的分量有多重,不由得督促你快来翻看。  “赎罪”的含义是什么?  60多年前,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在亚洲犯下累累罪行。为此,有良知的日本
期刊
2000年在全国各家出版社推广实施的CIP(图书在版编目)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首先是和国际图书市场接轨,缩小了和发达国家图书出版方面的差距,为迎接21世纪的到来,为加入WTO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开创了良好局面;其次是给国内广大CIP用户带来巨大的收益,特别是为众多的中小型图书馆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如今,对CIP重要性的认识在出版社早已深入人心。因此,在
期刊
喜欢我行我素的台湾作家李敖展示给广大读者的一直是其桀骜不驯、愤世嫉俗、有着铮铮铁骨的硬汉的一面,实际上,李敖还是一个有着刻骨的柔情,懂得欣赏女性、尊重女性、呵护女性的风流才子,有着多情而善良的一面。《我为卿狂——李敖的三次惊世婚恋》就是从情感的角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李敖。  该书以生动、细腻的笔触讲述了李敖和三个女人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李敖在他的作品中从不讳言自己感情生活的丰富多
期刊
德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1780-1831)曾经被恩格斯誉为军事界的“第一流人物”,被列宁誉为“伟大的军事思想家”。由他著述的《战争论》,与中国的《孙子兵法》一道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最重要的两大军事学经典著作。但是,由于《战争论》是19世纪初期的作品,又是一部未经最后修改的遗著,许多篇章仅仅是草稿,文字晦涩费解,所以,国内外长期缺乏一部按照原著的叙述顺序全面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它的专著。今
期刊
近读《WTO与中国文化》一书,感慨良多。从一个历史学学者的立场来看,我不仅为该书作者渊博的知识特别是渊博的历史知识所感叹,而且更为该书厚重的社会历史责任感所感叹。在我看来,这是一本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非常强的专著,换言之,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是这本长达28.5万字的著作的最鲜明的特色。  该书强烈的社会历史责任感,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期刊
《圣经》,是有史以来发行量最大的一本书。它是犹太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西方的文学、艺术,尤其是中世纪的作品,很多都取材于《圣经》。《圣经》中的典故,亦在大量的西方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等经典著作中被屡屡引用。正像不研究佛学就无法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一样,不知道《圣经》里都讲了些什么,都有些怎样的故事,也就无法深入了解西方文化。  《圣经》包括66卷历险记、历史、诗歌、书信等
期刊
文章千古事,甘苦寸心知。于国厚同志在新闻出版和老龄工作岗位上工作了30多年,他笔耕不辍,将自己历年来发表的作品结集出版,书名为《向往阳光》。我有机会先睹此书,并深深为书的内容所打动。  从作者对老年问题的阐述中,从他对当代老年人的分析和思考里,我体味出人生的真谛。他写人物,文笔流畅,生动活泼;他作评论,观点新颖,视野广阔;他谈问题,不回避,不虚饰。在“为平冤案”部分,于国厚同志在为“右派”彻底平反
期刊